四川大劇院

四川大劇院

四川大劇院位於成都市人民中路1號附2號(即原電信鐘樓位置),前身是1987年建成的四川省錦城藝術宮。

新四川大劇院的外觀採用古代官式建築的三段式構圖。

2020年8月13日晚由四川大劇院聯合中視瑞峰(成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打造的抗疫題材音樂劇《遍地英雄》在四川大劇院成功首演。這也是劇院疫情后首次開門迎接觀眾。展現成都城市氣質和人文精神。

簡介


四川大劇院規劃總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9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具備接待大型表演團體演出的綜合型、規模性、專業性多功能公共文化服務基地。根據建築設計方案,四川大劇院別具漢風蜀韻的建築風格,與天府廣場周邊即將建成的省圖書館、省美術館、市博物館,以及廣場整體風格協調統一。此外,入口處的架空廣場將對市民開放,為大家提供活動休閑場所。四川大劇院主要由一個1601座的大劇場、一個450座的小劇場和一個350座的多功能廳組成,還配套設立了餐廳、咖啡廳、影城等相關物業。
2016年11月,天府廣場文化地標之一——四川大劇院,終於確定將於2018年9月建設完工,並擇日開放。四川大劇院已於近日取得施工許可證,正式投入施工中。兩年之後,錦城藝術宮將結束30多年的歷史使命,新的四川大劇院將繼續為觀眾帶來精彩演出。

背景


錦城藝術宮錯失大型演出
作為天府廣場的文化地標,省圖書館、省美術館、成都博物館都先後於近年建成並開放,同期啟動建設的四川大劇院,因方案調整延期建設。據四川錦城藝術宮總經理劉傳介紹,1987年建成開放的錦城藝術宮,一直是成都最主要的演出場所。20多年過去,錦城藝術宮的設備和設施早已跟不上當下舞台藝術的迅猛發展,因此錯失了大型音樂劇《電影之歌》等不少大型演出。錦城藝術宮早年建設時並未設計地下停車場,也讓開車看演出的觀眾頭痛不已。為了適應文化消費發展形勢,錦城藝術宮將搬至對面原鐘樓處,並以四川大劇院之名重新為觀眾服務。
劉傳介紹,四川大劇院最早的設計方案僅僅設計了一座1601個座位的大劇場。後來為豐富小劇場演出,方案重新調整,新增了一個450個座位的小劇場,並在2014年底獲得通過。2015年新的消防安全相關法案出台,大劇院方案不得不再度重新進行設計。2016年,相關方案重新獲得通過。
大劇院集演出觀影一體化
記者了解到,取得施工許可的大劇院已進入全面施工,並將於兩年後完工。新建成的大劇院將以怎樣的身姿迎接八方觀眾呢?劉傳透露,四川大劇院的外觀採用古代官式建築的三段式構圖,體量方正大氣;採用玻璃坡屋頂,活潑通透,典型的“蜀風雅韻”風格既與之前的錦城藝術宮一脈相承,又與附近的省圖、省科技館形成和諧的整體,就連高度也是統一的38米。劇院內部,1601個座位的大劇院將滿足大型演出的表演,450個座位的小劇場則可以上演各種無需華麗背景的演出。
電影城也將被納入大劇院之內,將建設8個電影放映廳。四川大劇院還設計了與地鐵及規劃中的城市中心公園相連的通道,方便觀眾抵達劇院欣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