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佛學院

河北省佛學院

河北省佛學院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批准成立,是河北省佛教協會主辦的一所省級佛教院校。學院位於趙州祖庭柏林禪寺,與素有“天下第一橋”之譽的趙州橋遙遙相望。

學院簡介


柏林禪寺最早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 196 - 220 ),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唐朝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擘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名聞遐邇,“平常心是道”、“狗子無佛性”、“吃茶去”等公案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時人尊為“趙州古佛”,柏林禪寺由此成為中國禪宗的重要祖庭。
河北省佛學院
河北省佛學院
1988年,近代禪宗泰斗虛雲禪師的得法門人凈慧老和尚參拜祖庭時,看到“一塔孤高老趙州”、“斷碑殘碣埋荒草”的悲涼場景,遂發心重振祖庭。在他的領導下,十餘年間,柏林禪寺殿堂林立,壁宇生輝,香火繚繞,宗風重振,沉寂在燕趙大地的千年古剎重現往日之生機。
在廟宇修建的同時,凈慧老和尚大力開展各種修行和弘法活動,舉辦傳戒法會、“生活禪”夏令營、禪茶文化交流會,安居、誦經、冬季禪七等。受到佛教界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好評。
1998年9月,在柏林禪寺僧伽培訓班的基礎上,河北省佛學院開始試辦並對外招生。2000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學院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批准成立。

學院歷史


河北省佛學院於1998年試辦,2000年5月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正式成立,是河北省佛教協會主辦的一所省級佛教院校。院長凈慧老和尚根據漢傳佛教的傳統以及自己對禪宗幾十年的修學體會,提出“信、戒、學、修”四字方針和“養成僧格、融入僧團”八字綱宗,作為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
學院座落在趙州祖庭柏林禪寺;柏林禪寺僧團在凈慧老和尚“生活禪”理念的指導下,與時俱進,積極開展各種修行與弘法活動,二十年來與海內外佛教界和學術界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為佛學院的教育提供了深厚的師資基礎和良好的辦學環境。為滿足有志青年僧人的求學需要,佛學院於2010年5月1日開始招收第四屆研究班、第七屆大專班和第六屆中專班學僧。
河北省佛學院目前是河北省唯一的一所中級佛學院。它是在原先柏林禪寺內部舉辦的“僧格養成班”的基礎上形成的,1998年9月試辦對外招生,2000年5月正式成立,在籌辦的過程中,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
為了保證河北省佛學院健康正常的發展,凈慧老和尚特地為佛學院制訂了院訓宗綱“授課以信戒學修為內容,學習以聞思讀寫為基本方法,老師以言傳身教為根本職責,學僧以尊師重教為根本態度。”
2000年5月,河北省佛學院成立,國家宗教局局長楊同祥先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刀述仁居士石家莊市市委書記吳振華先生、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廳長鞠志強先生與凈慧老和尚一起,為河北佛學院揭牌。

學院概況


辦學理念

院長凈慧老和尚根據對漢傳佛教教理的深刻理解和幾十年的修行經歷,提出“信、戒、學、修”四字方針和“養成僧格、融入僧團”八字綱宗作為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

課程設置

學院的課程設置,本著學修並重的原則,以禪宗修學為核心內容,加強中觀、唯識的教理基礎,並以傳統文化的熏習為補充。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在日常授課之外,還有單元授課、大型講座、小型沙龍講座等多種教學形式。

硬體設施

2003年,由香港旭日集團贊助,在柏林禪寺西北角新建了一座四合院式三層仿古建築,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內設辦公室、會議室、大禮堂、閱覽室、圖書室、電腦室、書畫室、教室、活動室、茶室、師生寮房等,是一所集辦公、教學、生活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教學樓,極大地改善了學院的教學環境。

畢業學僧

目前已培養八屆學僧,共有300名學僧圓滿畢業。畢業學僧有的繼續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禪寺擔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學院擔任教學或管理工作,也有許多學僧回到自己原來的寺院肩負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經成為一方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