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源縣

寶源縣

寶源徠縣位於貴州省赤水市西南33公里,地處赤水河以西丘陵、河谷、高山半高山交錯地區,史稱“后溝”。全鄉現有面積106平方公里。

簡介


徠寶源梯田
徠寶源梯田
寶源場古名“思竹村”,又名“一碗水”,民國24年始更名為“寶源”,地方名:一碗水。鄉域東北同本市兩河口鄉、大同鎮接壤,西南面與四川敘永、古藺縣毗鄰。

景點


寶源山水秀麗,風景如畫,四季宜人,更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自然景觀、人文、紅色景觀密布域內:東有瓢廠溝桫欏林、坊碑雲海;南有蒼壩上的人工造河、中山溝、鎖谷岩門、冷山坪紅岩溝等景區;中有古剎龍泉寺、玉蓮池、和村千畝寶源梯田、赤水寶源恐龍腳印、趙明德烈士墓地、西有城門洞紅軍游擊隊戰鬥遺址;北有硝洞溝、龍神岩等天然大岩穴。在這些自然、人文景觀中,方碑雲海、龍泉古剎、千畝梯田、中山溝學堂岩和恐龍足跡、岩門口石刻、冷山坪紅岩溝丹霞巨獅、中共地下黨活動紀念地、城門洞紅軍游擊隊戰鬥遺址、趙明德烈士墓地、硝洞溝大岩穴等景觀早已蜚聲黔川渝,響譽全國,備受省內外遊人、墨客的青睞。

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日偽蒙疆政府將現今內蒙古自治區的寶昌縣(太僕寺旗)與河北省的沽源縣合併而成,偽縣治設在今寶昌縣城,是壩上重鎮,吉鴻昌將軍曾率部從日偽手中收回過此二縣。1945年8月13日,沽源縣委書記郎寶信(時稱政委)率部隊解放了寶源縣,成立了寶源縣人民政府,姚彤華任縣長,“寶源”一直沿用至1950年8月28日分設寶昌縣和沽源縣,“寶源”縣人民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