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戰績碑

鴨綠江戰績碑

1904年,日本和沙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朝鮮和我國東北的利益,在中國領土上進行了一場罪惡的戰爭,史稱“日俄戰爭”。直到如今,在我市振安區九連城鎮還遺留著當年的罪證。

簡介


在九連城鎮九連城村鎮東山山頂,聳立著一塊高7米的日本碑,花崗岩砌築,正面刻有“鴨綠江戰績”五個大字,背面刻有日軍第一軍司令官黑木為楨大將用日文所撰寫的戰爭經過碑文。主要是講述“日俄戰爭”的第一仗九連城戰役。

來歷


1903年夏秋季節,沙俄軍隊開始在我九連城一帶布防,兵員近2萬人,由沙俄原陸軍大臣庫羅巴特金指揮。日軍則在朝鮮義州和白馬山一帶集合,兵員達3萬人,由日軍第一軍大將黑木為楨指揮。1904年4月18日,日軍為渡江分三路向俄軍陣地進攻,遭到俄軍頑強抵抗,渡江受阻。當年4月29日,日軍重新組織兵力,組成敢死隊,在炮兵和海軍艦艇的掩護下,強行渡江成功。5月1日,黑木為楨大將來到虎山,親自指揮第二師團、第十二師團、近衛師團,對俄軍展開了更大規模的進攻,幾經血戰,九連城最終被日軍佔領。日軍繼續對俄軍進行追擊,俄軍最後敗退吉林四平一帶。其後又經幾次戰役,直到1905年8月,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日本打敗了沙俄,戰爭結束。
1906年,日本軍隊為“紀念”九連城戰役而於鎮東山的半山腰修建了日本碑。1916年,石碑被“日本滿洲戰線保存會”移建現址,保存至今。這也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留下的鐵證。“日俄戰爭”使沙俄的政治、軍事元氣大傷,不僅使其在我國東北的一切特權轉讓給了日本,而且由於其主要兵力都用於這場戰爭,導致國內空虛,為工人革命創造了條件,從而對十月革命的勝利起到了催化作用。

意義


由於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了日俄戰火燃燒到了中國的土地上,給安東人民尤其是九連城一帶的居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房屋被拆當柴燒,莊稼被割當馬料。戰爭中,九連城大片土地被毀,房屋農舍被燒,無數平民百姓死於戰火之中。繁榮的“六朝重鎮”,從此變得冷落、蕭條。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難書!
撫往追昔,歷史的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丹東也正以勃勃英姿向世人展示它建設東北東部現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豪邁氣魄。保留日本碑不僅旨在讓我們了解歷史,更主要的是讓我們“以史為鏡”,提高自己的民族使命感和光榮感,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