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西北鄉,有一條芙蓉圩,河面寬闊,相傳在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是由無錫縣令劉五緯倡導開浚出來的。
當年劉五緯到任后,發覺西北各鄉,每年莊稼歉收,不是旱荒,定是水災,農民缺糧嚴重。他就帶著差役,下鄉察看。原來這一帶地方的河流,大多淤塞,乾旱時無水灌溉,黃梅時節又是一片汪洋,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於是劉五緯走遍各鄉,察看地形,覺得必須把水道開通。南面再開一條圩河,直通自
常州而來的運河,這樣歲旱可引運河之水灌溉農田,水大則開閘放水人運河。同時河面闊了,也能興起漁業水產之利,但是這項工程浩大,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倘不開通河道,則西北各鄉連年水旱荒歉,難以挽救。
劉五緯在鄉10天,回到縣裡,他與師爺們進行謀划,決定由縣裡出一部分力量,同時發動各鄉農民,
以工代賑,按計劃先將各鄉小河開通,並開了一條大河向南直通運河。這就是芙蓉圩。為了鼓勵人們興辦水利,劉五緯安排好縣裡的事務,親自下鄉督工。用了一年多時間,芙蓉圩開成了,由北而南,直通無錫城區的北塘。從此水利暢通,旱澇無憂,同時也興起了漁業,農民和漁民德之。劉五緯操勞過度,不久因病去世,歿於任所。後來無錫鄉民集資在西門太保墩建起一座廟宇,即西水仙廟,以祀劉五緯。因他開發水利,尊為
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