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託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1號,佔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2008年10月17日,正式開始向觀眾免費開放。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以收藏辛亥革命時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關的文物見長的專題性博物館,已收藏文物數千件,有“辛亥名人字畫”、“共和紀念瓷器”、“近代名人家譜”等。
2012年10月2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5月,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同年11月22日,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1981年10月13日,湖北省編製委員會正式下文,同意設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1983年初春,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舊址主樓實施第一期搶救維修工程。
1985年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舊址主樓實施粉刷、油漆、外牆噴漆工程。
2008年10月17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正式向觀眾免費開放。
2011年9月1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啟動議員公所復原維修工程。
2011年9月8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維修后的主樓及東西配樓重新對外開放。
2020年6月14日,根據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等五家省級公共文化場館 恢復開放,社會公眾可通過預約方式有序進館參觀。
綜述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佔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其中《基本陳列》分為《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湖北咨議局史跡陳列》《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覽》《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
展廳
《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之一,2014年布置於現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議員公所樓,展覽面積2000平米,展品600件,其中珍貴文物200件。
《湖北咨議局史跡陳列》,湖北諮議局成立於清宣統元年十月十四日(1909年10月14日),是清政府為預備立憲而設立的地方諮議機關,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先後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及各省諮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諭令各省籌辦諮議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覽》,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專題展覽之一,布置於西配樓一樓,展覽分為“紅樓鳥瞰”、“名人留蹤”兩個部分。
《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之一,以鄂軍都督府舊址主樓為載體,復原了鄂軍都督府初創之際的機構和格局,面積達250平方米。
鄂軍都督府
20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紀念館收藏與展覽辛亥革命歷史文物,弘揚民族文化,以及與辛亥革命歷史相關的文物、照片、文獻、資料的徵集、收藏、保管與展覽交流、相關學術研究、教育推廣、文化產業開發。
館長、黨委書記:魏德勛
武昌起義歷史照片
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孫中山先生塑像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館接受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
紅樓前建有碧樟廣場和花壇噴泉,並豎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橫幅由宋慶齡親筆題寫。1981年後被闢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常年陳列辛亥革命歷史文物,供遊人瞻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館址原為清末湖北省諮議局,建成於1910年。武昌起義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黨人在這裡創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1961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依託舊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宋慶齡名譽主席親筆題寫了館名。
內部陳列
《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現布置於都督府舊址一二層,通過實物、歷史照片,真實再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權誕生地的歷史風貌。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布置於舊址院內西配樓,以近400件展品,全景式地再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恢弘壯闊的歷史。
此外,在院內東配樓中段辟有200㎡的臨時展覽展廳。《沈漢生先生辛亥革命文物珍藏展》、《辛亥革命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展》等40多個展覽曾在此展出,這些展覽也曾深入武漢市各學校以及湖北省地縣巡迴展出。
1979年3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為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
1981年10月14日,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總編輯李侃為本館題寫“楚天茫茫涵正氣,長江浩浩育英豪”。
1981年10月15日,廣東代表團代表廖鉞為本館題寫“蛇山當年炮聲隆,傾倒清廷首義功,盪盡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紅樓紅”。
1981年10月17日,孫中山孫女孫穗芳為本館題寫“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統一而努力奮鬥”。
1981年10月,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李新為本館題寫“紅樓凝碧備,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東”。
1982年5月,原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政委成仿吾為本館題寫“創業艱難憶昔賢,登臨憑弔想當年,惟希萬代後來者,遠勝從前開路磚”。
1982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本館名譽館長章開沅為本館題寫“辦好博物館,等於辦好一所社會大學,所以大家都要關心這方面工作”。
1982年初夏,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唐長孺為本館題寫“江漢英靈盪王朝,風流人物又今朝,登樓無限蒼茫意,革命豪情逐浪高”。
1982年夏,著名歷史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為本館題寫“艱辛歷史到於今,祖國欣欣正向榮,七十年來思往事,毋忘革命有先行”。
1982年秋,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為本館題寫“中山遺志劃一規,兩岸同飲長江水,協力振興我中華,團圓時節酒方醉”。
1984年3月25日,日本青年代表團團長小林文男為本館題寫“在春霧武昌,憶辛亥中山之偉業永不變”。
1984年12月9日,安徽省委宣傳部參觀團為本館題寫“辛亥起義首武昌,世間不信有帝王,人民當家作主后,前世之師豈可忘”。
1987年7月2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楊靜仁為本館題寫“統一祖國,振興中華”。
1988年10月6日,台灣地區“立法委員”、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胡秋原為本館題寫“首義文獻,湖北之榮,斑斑熱血,永勵后昆”。
1988年10月29日,香港工會社團為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永垂青史”。
1988年10月,民革中央監察委員、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當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為本館題寫“推翻帝制五千載,三山拔去天清澈”和“雲龍風虎,喚起民眾”。
1988年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全國政協委員孫軼青為本館題寫“封建如枷民倒懸,終招辛亥炮聲喧,雄懷敢叫皇朝廢,開創共和新紀元”。
1989年5月,美國宗教訪華團團員吳楚燃為本館題寫“發奮圖強”。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紀念標誌
1992年3月2日,日本大分縣書畫訪問團團長齊藤松平為本館題寫“天下為公”。
1992年7月20日,美中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孫中山之孫孫治強為本館題寫“民國之門”。
1994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家體改委主任李鐵映為本館題寫“中華第一槍”。
1996年5月9日,德國駐華大使康賽德博士為本館題寫“我很榮幸地來到中國革命的發祥地,這次革命再現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光輝”。
1996年10月30日,台灣歷史學家吳湘相為本館題寫“武昌是辛亥革命聖地亦民國之門,今年是辛亥革命八十五周年,我以朝聖的心前來,特書此留念”。
1996年10月30日,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韋玉華為本館題寫“我武威揚,華夏輝煌”。
2001年9月20日,前台灣地區監察機構負責人王作榮為本館題寫“緬懷先烈,益勵來茲”。
2001年9月24日,武漢“光谷”海外顧問李天培為本館題寫“發揚辛亥革命精神,完成和平統一祖國”。
2001年10月23日,前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為本館題寫“全體中華民族永遠以孫中山先生推翻專制帝製為榮並繼承其遺志及早完成中國現代化”。
2003年9月21日,台灣地區“立法委員”、蔣介石之孫蔣孝嚴為本館題寫“緬懷歷史,放眼未來”。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閱馬場,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
196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3月7日,宋慶齡為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
2012年10月2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所在武昌首義文化旅遊區獲批4A旅遊景區。
2016年1月2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漢市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7年1月1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2017年1月22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年11月22日,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每天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例外。
地理位置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1號,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
交通路線
乘坐武漢市401、402、413路旅遊線路;武漢市電車1路、4路,武漢市公交10、411、61、503、522、554、561、596、701、703、715、728、797、804、806路等公交線,閱馬場站下車。
地址
地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