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店鄉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轄鄉

段店鄉,隸屬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地處堯都區中部。現段店鄉是由原段店鄉與東張鄉於2001年3月鄉鎮撤併后成立的。位於堯都區東郊,距城中心6公里。北靠喬李鎮,東與大陽鎮接壤,南與賈得鄉縣底鎮毗鄰,西傍市區,總面積?49.2?平方公里,有4萬餘畝耕地。轄區有34個行政村,43286人(2017)。2002年,鄉村從業人員17038人,其中,女勞動力7800人,農業從業人員7647人,工業從業人員2711人,全鄉社會總產值達到4278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35875萬元,農業總產值達到691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6082萬元,總費用25628萬元,農民人均所得2999.5元。

1963年,成立段店公社。2001年3月,東張鄉併入段店鄉。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戶籍人口40178人。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下轄4個社區,27個行政區。

2011年末,段店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789元。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有工業企業4個,規模以上的企業1個。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3個。

2021年,堯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60548人。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屬臨汾縣第四區。
1953年,屬東王、西孔郭、西段3鄉。
1956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屬口子里、段店、東張3鄉。
1958年9月,屬城關鎮平陽公社。
1959年3月,分屬城關鎮、賈得鄉、東張鄉。
1963年,成立段店公社。
1971年8月,屬臨汾市(縣級)。
1976年,增設西鄧大隊。
1978年,增設新民大隊。
1981年,增設康莊堡大隊。
1984年10月,復為段店鄉。
2000年11月,屬臨汾市堯都區。
2001年3月,東張鄉併入段店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段店鄉地處堯都區中部,東與大陽鎮接壤,東南、南、西南與縣底鎮、賈得鄉相接,西與路東街道交界,北、東北與喬李鎮毗鄰。行政區域總面積50.2平方千米。
水文
段店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澇河、滴河2條,河流總長度約13.7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澇河,從東至西流經境內里仁、東段、西段、東張、西張、泉坡、南永安7個村,長7.2千米。

行政區劃


1963年,段店鄉轄段店、口子、千伏、西合理庄、趙下、東王、西王、上康莊、九州堡、翟庄、孟家莊、李堡、孫喬、東孫、東鄧共15個生產大隊。
2001年3月,增設16個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西堡頭北王東張里仁南練李西張東段北練李泉坡西段東孔郭南永安閆馬庄西孔郭下康莊新郭行
2011年末,段店鄉轄34個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段店東王孫喬閆馬庄東張西張九州堡翟庄里仁李堡西王千伏口子西合理庄西堡頭康莊下康
西孔郭南永安東孔郭西段趙下泉坡東段康莊堡東鄧西鄧新民東孫新郭行孟家莊南練李北練李北王共
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下轄4個社區,27個行政區。鎮人民政府駐段店村東大街。
段店鄉區劃詳情
府西社區段店村東王村九州堡村孫喬村閻馬村下康村南練李村
府東社區口子村西王村翟庄村西堡頭村東張村西孔村北練李村
萊茵社區千伏村康莊村孟家莊村里仁村西張村東孔村三合村
大福社區趙下村康莊堡里村李堡村西段村南永安村北王村/

人口民族


段店鄉
段店鄉
2010年末,段店鄉轄區總人口431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82人,城鎮化率4.59%。另有流動人口9616人。總人口中,男性22081人,佔51.14%;女性21093人,佔48.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139人,佔99.92%;有回、蒙古、藏、滿4個少數民族,共35人,佔0.08%。2011年,段店鄉人口出生率4.36‰,人口死亡率3.18‰,人口自然增長率1.18‰。
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戶籍人口40178人。
2021年,堯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6054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段店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789元。
農業
2011年末,段店鄉有耕地面積42000畝,人均0.97畝。2011年,段店鄉農業總產值1.13億元,比上年增長7.8%,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穀物為主。2011年,段店鄉生產糧食15823噸,人均366.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段店鄉蔬菜種植面積6285畝,產量2105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2011年,段店鄉生產肉類1605噸;畜牧業總產值2226.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9.7%。
截至2011年末,段店鄉有森林面積68000畝,有林地面積68000畝,其中防護林2萬畝,經濟林2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0萬株,林木覆蓋率27.2%,活立木蓄積量達2.4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2300畝,產量2000噸,主要品種有冬棗、蘋果、桃,其中冬棗1650噸,蘋果160噸,桃19噸。
2011年,段店鄉有大型農業機械186台(輛)。
鄉黨委、政府為增加農民收入,以調產為切入點,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自2001年開始,以冬棗基地建設為調產的主導項目,在原東張村南幹路、東外環路、臨浮路三大主幹路旁,發展以山東沾化冬棗為主要品種的紅棗基地1.5萬餘畝。為提高棗樹的產量,鄉領導及農科人員親赴山東下窪鎮實地考察,並高薪聘請山東下窪鎮技術人員來段店鄉各村講解和傳授棗樹栽植和管理知識。三年內全鄉冬棗栽植達3萬畝。
計劃五年內形成“產、儲、加”一體化的紅棗產業,力爭人均一畝棗,僅此一項人均收入可增加1000元。同時,以東段、里仁、西孔、北王四村為輻射點的蘆筍基地初具規模,蘆筍栽植8000畝,每畝收入2000餘元。蔬菜基地達到1.2萬畝,水果基地達到3000畝,新上含酸梨等新優果樹4000畝,花卉苗木基地1000畝,乾果基地1萬畝,截止2002年底,全鄉糧經比例達到5:5。畜產基地建設,重點扶植烏雞養殖和種豬飼養,以豐康養殖廠為龍頭,發展烏雞100萬隻;土雞蛋售價在3.2元以上;協調貸款200萬元,發展規模養雞和農戶散養雞共計35萬隻,目前千伏村已成為專業養雞村。種豬飼養以騰飛種豬廠和紹輝千頭豬場為龍頭,輻射孫喬、西段、東孔、西王、趙下等發展養豬專業村,2002年底生豬存欄已達到2萬隻。招商引資 投資1500萬元建成三龍有限公司,其中位於段店村的千噸恆溫庫解決了全鄉菜農、果農及棗農的後顧之憂,為蔬果的反季節銷售提供了良好條件。投資1000萬元在康莊堡村建生鐵站台一座,年產值達7800萬元,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並拉動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可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協調資金420萬元和280萬元分別幫助千伏村選礦廠和段店化工廠恢復生產,兩廠共安置剩餘勞動力128人。
工業
2011年,段店鄉工業總產值達到3.98億元,比上年增長10%。
2011年,段店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職工38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98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有工業企業4個,規模以上的企業1個。
商業
2011年末,段店鄉有商業網點692個,職工1520人。2011年,段店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50萬元,比上年增長2.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10萬元,比上年增長3.8%。
截至2018年末,段店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3個。

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明清時期,城東一帶人煙稀少,從東面進城的人遇到城門緊閉,食宿不方便,於是有人在城東十裡外開設店鋪,此為浮山至平陽最後一店,故取名段店,鄉由此得名。

交通


段店鄉有108國道、230省道過境。有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29.5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段店鄉有各類文化表演藝術團體3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5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75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威風鑼鼓隊、秧歌隊等。
2011年末,段店鄉有中央、省、市、縣等43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89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段店鄉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318人,專任教師70人;小學11所,在校生1442人,專任教師1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38人,專任教師1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26所。段店鄉的多媒體教室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段店鄉有各類科技人才53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人,經營管理人才8人,技能人才20人,農村實用人才496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段店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5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7張。專業衛生人員39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人。2011年,段店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住院手術18台次,出院病人89人次。
2011年,段店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108人,參合率96%。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段店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社會保障
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00戶,人數1195人,支出120.9萬元,比上年增長0.77%,月人均88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44人,支出16.45萬元,比上年增長0.93%;農村醫療救助20人次,比上年增長100%;農村臨時救助287人次,支出10.05萬元,比上年增長3%。段店鄉脫貧攻堅愛心企業幫扶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段店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5千米,投遞點3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93份、期刊132冊,業務收入4.68萬元。
2011年末,段店鄉有固定電話用戶2269戶,行動電話用戶7988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3萬元。
教育衛生
自2000年,新建小學教學樓三座,維修和改造校舍204間;籌資300萬元,新建初中教學樓一座,整合教育資源,完成東張中學與東王中學的合併。目前,全鄉的所有小學全部達到“一無兩有三配套”的要求,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徹底改善,確保全鄉教育工作健康發展。衛生院建設,完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快捷化,每村設一衛生員,定期進行醫療知識培訓,為農民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
村鎮建設
2002年底,九州堡、段店、西王、孫喬、西孔、東張、北王、南練、北練九個村已制定出具體規劃方案。為改善各村的村容村貌,2001年投入5萬元,派出機動車輛,清除村中街道及全鄉主幹路旁的垃圾,拆除路邊違章建築,整修道路。植樹15萬株,完成35條通道綠化,植樹55萬株,完成平川林糧、林經間作5000畝,使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較大程度改善。
水利建設
為引導和調動群眾調產,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投資30萬元,打井108眼,擴澆耕地2000畝,解決了部分村人畜吃水問題。
精神文明
全鎮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針,在全鎮開展爭創“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妯娌、好婆婆等活動,對村民進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精神文明教育。喬李、北麻、南羊、北侯等村組建威風鑼鼓隊,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藝活動。通過精神文明建設,廣大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提高。到2001年底,全鎮11個村經市區驗收,全部進入了小康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