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金生國的結果 展開

金生國

長江萬州航道管理處航標員

金生國,長江萬州航道管理處航標員。金生國出生在重慶市萬州區一個普通的農戶家裡。

個人簡介


他的父親是一個常年不回家的航道工人,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22歲時,金生國成為長江航道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剛剛上班,他就參加了當時長江重慶航道局萬州航道管理處專門為輪換工設立的上崗前培訓。16年來,他將自己最為寶貴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地堅守在長江邊上那艘小小的航標艇里,堅守在他最愛的航標燈旁。這種毫不保留的堅守,換來了長江黃金水道的安全暢通,換來了沿江經濟的高速騰飛,換來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出行,也換來了他自身價值的實現和提高。

人物特寫


金生國參加工作的第一個航道班組,就是在重慶市雲陽縣境內“江從天漢開,水從石上流”、被老川江那些船工們譽為“深不過巴陽”的巴陽峽。這裡的航道在川江最深最窄,是老川江著名的天塹之一。金生國常常扛著沉重的航標在巴陽峽的險灘亂石間穿梭,不但練就了他在懸崖峭壁間攀爬的“獨門絕技”。還鍛鍊出他敢於和惡劣的自然條件抗爭的堅韌秉性。金生國在航道上工作的16年,正是川江航道發展和變遷最快的16年,從沿江高速公路修建讓川江客運流量減少的低迷期,到三峽工程蓄水,庫區航運由主攻客運轉向貨運市場的轉型繁榮期,作為一個普通的航道工人,金生國的人生價值在水位的攀升中得到歷練。金生國在自己所在的班組率先開展了設置臨時航標燈的做法,就是在水位回落期時在塔標和水位線之間設置一盞臨時航標燈,以防萬一航標燈失常時可以最快最安全地進行航標維護。這個實驗後來在庫區航道推廣,變成了在165米水位線設置臨時航標燈桿的統一行動。而為了把這些臨時航標竿設置在同一水位線上達到平行美觀的效果,金生國又將在房屋裝修中水平吊杆的方法運用到工作當中,使他所在的長江萬州航道管理處的航標燈全部在165米高程,航標燈連成一條水平線。
金生國現在所在的班組負責轄區3座大橋的航道維護。橋區航標維護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需要深水設標,而在庫區航道設置浮標,還需要在原有的首錨基礎上設置一個尾錨,以免蓄水時航標隨著回水的漂移而迴轉。在保證橋區航道設置正常的同時,金生國和他的同事們還結合3座大橋在萬州主城區的需要,將航標設置變得景觀化。他們採用先設最上和最下兩座標誌,再使用儀器掉向的方式進行航標設置,使橋區航標連成一線,在確保船舶安全順利通過橋區的同時,使橋區航標連成一條直線,為行輪搭建了一條順直的航路。
在航道上工作的16年,金生國見證了重慶航道從老川江的難於上青天的天塹,變成了平湖如畫的通途,他把自己的人生融入這16年的航道變遷中。由於他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現,重慶市“奪損失、促生產、保目標”百日立功競賽先進個人、重慶市勞動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接踵而來。在榮譽面前,金生國表現出來的是淡定和從容。2009年,長江重慶航道局提出了“奮力打造世界一流庫區新航道”的總體發展思路。金生國在打造世界一流庫區新航道的征程中,精神更加振奮。他把工作的壓力看成了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機會。他堅守在長江航道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上,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帶頭學習業務理論知識,帶頭提高航道維護質量,帶頭徵求行輪意見,他從來都是做得多說得少,用身邊的一些小事影響和帶動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