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川江的結果 展開

川江

長江上遊河段

川江,在古代又稱江、江水或大江,唐代以來,或稱蜀江。或稱漢江。上段又稱“蜀江”,下段稱“峽江”,江津附近河道呈“幾”字形,又稱“幾”江。中國最長河流長江上游在四川省、重慶市、宜昌市境內幹流段。因大部分河段處於原四川省境內,人們通常把它叫做“川江”。

起於金沙江在四川省宜賓市與岷江匯合點,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長1020公里(一說1030公里)。川江也是萬里長江正名的開始段。

流域面積達50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510億立方米,大約佔長江入海水量的一半。川江支流眾多,多發源於高原山地,流經深山峽谷,落差巨大,水量豐富,川江天然落差198米,幹流水力資源達2467萬千瓦。

川江,主要的支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等。川江流域,上段為富饒的四川盆地,下段為奇險的長江三峽。上段經濟發達,被稱為“天府之國”;下段水能、旅遊資源豐富,三峽出口的三峽水利工程舉世聞名,河段內旅遊景點遍布。

名牌圖:川江下段三峽段

名稱由來


長江上游金沙江進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后,萬里長江才開始正名。從宜賓到湖北宜昌的河段,因大部分流經四川盆地(或重慶直轄前原四川省行政區域境內),人們通常把它叫做“川江”。川江,在古代又稱江、江水或大江,唐代以來,或稱蜀江、漢江。其中,重慶以上的370公里稱為上川江,重慶以下的660公里稱為下川江。下川江所流經的三峽地區,因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所以又有“峽江”之稱。重慶市江津區附近河道呈“幾”字形,亦稱“幾”江。
川江的範圍有二說:一說指四川省宜賓以下流經四川省境的長江河段,長892公里,另一說,則指四川省宜賓至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河段,長1020公里(一說1030公里),一般採用后說法說,以保持長江三峽的完整。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四川省段
四川省境內,自宜賓市翠屏區(左納岷江、右納南廣河)起,經南溪區、江安縣、瀘州市納溪區、瀘州市中區(左納沱江)、瀘縣、合江縣,入重慶市境內。
川江
川江
宜賓市翠屏區,為長江起始段:長江從合江門岷江口起,至宋家鄉出境流程30.4公里,落差8.5米,平均比降0.28‰。起點處多年平均流量7510立方米/秒,出境處多年平均徑流量763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1.33千克/立方米,輸沙量約32,103萬噸。據調查建國后合江門碼頭最高水位283.494米(吳淞高程:1966年9月1日),最低水位258.55米(吳淞高程:1960年3月13日),此間洪枯水位變幅24.89米。1923年至1885年間有記錄的44年平均洪水位274.77米,平均枯水位258.12米,歷年最高洪水位變幅13.29米,歷年最低枯水位變幅2.06米。
南溪區境內,長江自宜賓匯合后自宜賓市翠屏區的李庄鎮東入境,流經羅龍鎮、江南鎮、區府所在地南溪鎮,東南向出境,境內長39公里,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縣”之稱,
宜賓市江安縣境內,曲折東流,右納長寧河,有38公里長的長江黃金水道,已經完成的航道疏浚可使3000噸級貨船晝夜通航。江安港區是宜賓港的次樞紐港,是川南地區、滇東北地區、黔西北地區物資經長江出海最便捷的港口。二龍口貨運碼頭、陽春工業園區碼頭、擬建的白沙綜合碼頭形成宜賓市腹地能源、原材料、工業品的物流集散地,3000噸級貨船可直達上海。
瀘州市境內,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沱江、永寧河、赤水河、瀨溪河、龍溪河等交織成網。境內長江航道133公里,入境水量2420.8億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億立方米。近30年,長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
其中:
在納溪區境內,長江流經區境25.1公里,為與江陽區界河,江面常年水位面積21536.4畝,流量3182億立方米。永寧河由南向北縱貫區中部,穿過城區匯入長江,境內流長50.1公里,河面常年水位面積9593.5畝,多年平均河口流量66.5立方米/秒。長江流經區境25.1公里,經大渡口鎮、新樂鎮、納溪城區流入江陽區。
在江陽區境內,長江繼為與曲折東北向流經方山鎮、華陽街道、鄰玉街道、藍田街道、瀘州市主城區,至與龍馬潭區交界處,接納大支流沱江,界河流經莤草鎮、羅漢鎮、泰安鎮、黃艤鎮、繼為與瀘縣界河,曲折至彌陀鎮,出境。
瀘州市瀘縣境內,長江從瀘州市中區流來,在黃艤鄉龍頭鋪村和奎峰鄉溝頭村處入縣境;經黃艤、奎峰、中興、兆雅、新路、彌陀6鄉(鎮),至彌陀鎮入合江縣。境內流長27.6公里,水域面積2.83萬畝,流域面積3.5.76平方公里,出境處平均流量2840立方米/秒。
川江
川江
瀘州市合江縣境內,長江流經縣西北角,自焦灘鄉入境,曲折流經大橋鎮、白沙鎮、合江鎮、榕山鎮、望龍鎮出境。長江幹流長55公里,被稱為黃金水道。赤水河、習水河在境內匯入長江,因而得名合江。
重慶市段
重慶市境內,自西南向東北,流經江津區,巴南區、渝中區、長壽區、涪陵區、豐都縣、忠縣、萬州區、雲陽縣轉向東流、奉節縣、巫山縣、出重慶市,進入湖北省巴東縣境內。
在江津區境內,長江過境127公里,擁有5個國家級深水港,大江在江津城區受阻於鼎山轉而向北,復受阻於馬駿嶺東巡,再受阻於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後轉向東北,環鼎山繞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故江津又名幾江。長江航道127公里,占重慶全市長江航道里程五分之一,港口規劃岸線48公里,占重慶市四分之一。江津,萬里長江第一要津,是長江入渝“第一站”,區內有綦江匯入長江。
在巴南區境內,長江流經境內60餘公里,流域面積544平方公里。長江巴南區段流經魚洞、李家沱、花溪、木洞、雙河口、麻柳嘴6街鎮,河床平均寬800米左右,最寬處為木洞鎮距蘇家浩2000米。有支流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魚溪河、雙河、魚藏溪、黃溪河、孝子河,流域面積1702.24平方公里,干支河道總長604.77公里,其中以五布河為最長。
渝中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三面環水,西面通陸,為一東西向狹長半島。全區水陸域面積為23.71平方公里。
長壽區,長江穿流南部,流經20.9公里,支流高灘河、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及桃花溪等3河13溪縱貫全境。
涪陵區,長江經長壽縣東黃草峽瓦罐窯流入區境,自西向東,於龍駒場東的朱家嘴流入豐都縣境,流長86公里。中水位時水位落差1.5米,中水期水面面積73.6平方公里,佔全區幅員面積的2.5%。接納一級支流35條(含烏江),二級支流53條,三級24條,合計112條。其中較大的支流在南岸有梨捍溪、烏江,北岸有碧溪、渠溪等。多年平均流量:涪陵龍王嘴1.13萬立方米/秒(民國27至28年),接納烏江后增大至1.35萬立方米/秒(1950至1956年,清溪場水文站觀測數)。流經涪陵區境的長江河段,古稱大江、蜀江、岷江,當地人習稱大河。
豐都縣,長江由西向東橫貫中部,從涪陵馬頸子入縣境,自西向東流經湛普、三合、名山、興義、高家鎮、龍孔等鄉鎮,至大山溪入忠縣境。流程47公里,年徑流量約4258億立方米。
在忠縣境內,川江自縣東南角任家鎮長沙村入境,東北向,經洋渡鎮、新生鎮、烏楊鎮、東溪鎮、縣城忠州鎮(左納淦井河)、復興鎮、塗井鄉(左納汝溪)、寶石鎮,出境。流徑88公里,匯合溪河28條。三峽庫區全面蓄水后,將形成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水庫總庫容最高可達393億立方米。
在萬州區境內,長江自西南石柱、忠縣交界的長坪鄉石槽溪(海拔118米)入境,向東北橫貫腹地,經黃柏鄉白水灘(海拔約106米)流入雲陽縣,流程80.4公里。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薴溪河、瀼渡河、石橋河、汝溪河、浦里河(小江),江南的泥溪河(磨刀溪)、五橋河、新田河共八條,溪溝93條,總水域面積為16.3萬畝(108.66平方米)。
在雲陽縣境內,在縣西巴陽鎮入境,經蓮花鄉、九龍鄉(1995年撤銷)、縣城雙江鎮(左納澎溪(小江),對岸有張飛廟)、盤石鎮,雲陽鎮、新津鄉(右納磨刀溪)、故陵鎮(右納長灘河)至龍洞鄉左納合同溪,出境。長江過境客水4200億立方米。
在奉節縣境內,長江幹流41.5公里,在縣西康坪鄉石院子入境,經安坪鎮、縣城永安鎮、永樂鎮(對岸左納梅溪河),長江橫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峽。瞿塘峽自永樂鎮下游白帝城至大溪,全長8公里,在長江三峽中最短、最狹、最雄奇,氣勢磅礴的夔門已成為三峽的標誌性景觀。在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筍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
在巫山縣,長江自西向東橫穿巫山縣境內中部,自西部大溪鄉左家槽入境,為瞿塘峽尾端,經曲尺鄉、縣城巫峽鎮接納大寧河,始入巫峽,過建坪鄉、神女峰、在培石鄉下庄坪邊域溪(邊域溪發源於巫山騾坪,四季清澈。從石印村附近開始,邊域溪即作為川鄂兩省邊界線。)口出境,沿途納大寧河、官渡河、抱龍河、三溪河、大溪河等9條支流和54條小溪。
湖北省段
湖北省境內,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宜昌市秭歸縣(左納香溪,轉東南流)、夷陵區(經三峽大壩)、黃柏河口南津關。
在巴東縣,長江幹流巴東段全長28公里,為長江三峽庫區河段,規劃功能類別為地表水Ⅱ類。自縣西東官渡口鎮柏家椏入境內,左納重慶與湖北的界河邊城溪、神農溪,右納小溪河,流經縣城東瀼口鎮,縣城信陵鎮,東瀼口鎮綠竹筏村出境。
在秭歸縣,是三峽壩上庫首第一縣,“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具有承東啟西、東西推進的獨特區位。長江“黃金水道”橫貫縣境64公里,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上游的交通咽喉。有常流溪河135條,分別匯入長江南北的8條水系注入長江,江南有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江北有龍馬溪、香溪河、吒溪河、泄灘河,形成以長江為骨幹的“蜈蚣”狀水系。
在夷陵區(原宜昌縣)境內,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區境南部,北岸從太平溪的林家溪至虎牙灘為106.5公里(其中宜昌市岸長23.1公里),南岸從茅坪溪口至艾家的仙人橋為61.6公里(其中宜昌市岸長16.6公里)。這段河道大部分處於西陵峽谷之中,江面寬210-1500米,水面達6萬餘畝。多年平均降雨量1055毫米,徑流深451毫米,蒸發量51.毫米,過境年徑流量平均4510億立方米,歷史上最大洪水流量為11萬立方米/秒(1870年),最枯流量2270立方米/秒(1937年),1981年葛洲壩截流,蓄水15.8億立方米,壩前水位提高27米。

河道特徵

川江,習慣上,其中重慶以上的370公里稱上川江,蜿蜒於四川盆地南部邊緣低丘地帶,接納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支流水量倍增。重慶以下660公里稱下川江。下川江穿過著名的三峽,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江津附近河道呈“幾”字形,亦稱“幾”江。
上川江
由宜賓岷江入長江口到江津油溪場間,江水流經四川盆地南緣,地質上處於寬廣的復向斜構造區內,河谷寬展,一般達2000-3000米,江面寬500-800米,洪水期江面寬度均約800米,枯水期約400米,沿河階地發育,一般為4-5級,合江和瀘州間階地保持完好。
下川江
由油溪場到涪陵間,江流穿行於四川盆地東部平行谷區,這裡由20餘條近北東-南西向的條狀背斜山地與向斜岩石中面狀結構形成的彎曲叫褶皺。如組成褶皺的各岩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岩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岩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寬谷組成。形成於背斜軸部的山脈相互並列,最高的華鎣山,主峰海拔1800米。向斜谷地開闊,一般達10-30公里,谷地中丘陵和平壩交錯分佈,是川東工農業集中的地區。當川江穿過背斜層時,切嶺成峽,經過向斜層時,又形成寬谷形態,江面一束一放,寬窄相間,最狹處(黃草峽下峽口江面)僅250米,最寬處可達1500米。著名峽谷由西向東依次有貓兒峽、銅鑼峽、明月峽和黃草峽。峽谷中水流湍急,寬谷中岸坡平緩,階地、曲流發育,河漫灘廣布。江流洪水阻於峽,枯水阻於灘,航行諸多不便。
由涪陵到奉節白帝城間,川江順鐵鳳山和方斗山之間的向斜谷流向東北,河谷較順直,寬窄變化甚小。兩岸丘陵起伏,次生溝谷眾多,谷坡平緩,河谷寬闊,其中涪陵珍溪場附近河谷寬達2000米,忠縣復興場附近可達1500米,為川江最寬闊的一個江段。河床多磧壩和石質河漫灘,洪水期這些磧壩和石質河漫灘常成為航行的險關。此處有名聞中外的四川涪陵石魚題刻。江津以下的川江寬谷段和涪陵至白帝城段,兩岸階地廣布,沿江城市建築在數層階地之上,依山面江,高高的石級,把城市和碼頭連在一起。
由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南津關間,長江橫切巫山山脈,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三峽段,流經起於奉節縣梅溪河口,到巫山縣大寧河口,為瞿塘峽,到巴東縣神農溪河口為巫峽,東流,自秭歸縣西屈原祠香溪河口,流經秭歸縣城,過三峽大壩,至宜昌市南津關黃柏河口為西陵峽。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西起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2公里。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各具特色。峽谷之間為向斜和構造盆地所隔開,在江水的作用下,形成較為開闊的寬谷。三段峽谷分別由大寧河寬谷、香溪寬谷、廟南寬谷所間隔。整個長江三峽河段中,峽谷段長88公里,寬谷段長108公里。峽谷段基本上均為石灰岩區,寬谷段主要為砂岩、泥岩夾灰岩、火成岩等構成。峽谷中,群峰聳立,懸崖萬丈,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密布,激流百轉,氣象萬千,寬谷處江面開闊,坡谷平緩,居民和耕地比較集中,層層梯田,可種稻麥,間以桔林茶圃,風光秀麗。
瞿塘峽,又名夔峽,是長江三峽的第一峽,峽道自白帝城至巫山縣大溪口,全長8公里,在三峽中最短、最窄,而氣勢和景色最為雄奇壯觀。峽口赤甲、白鹽二山對峙大江南北,山勢岌岌欲墜,形如兩扇大門,稱夔門,"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是此處生動寫照,山岩上刻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江水奪門而出,洶湧澎湃,唐詩人白居易有"岸似雙屏合,天如匹帛開"的詩句。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故土石呈紅色;白鹽山因土石含鈣質量大,故色似白鹽,在陽光照耀下,交相輝映,形成"赤甲晴輝"和"白鹽曙光"之勝景。瞿塘峽江面最寬處不超過150米,最窄處不到100米,而兩岸山頭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白居易有詩描述:"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岸間,闊狹容一葦。"。
出瞿塘峽,經過25公里的大寧河寬谷,便是幽深秀麗的巫峽。巫峽西起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官渡口,系江流切穿巫山背斜而成,綿延40公里,中無間斷,為三峽中最完整的峽谷,故又稱大峽,由金盔銀甲峽、鐵棺峽、巫峽(狹義)組成。巫峽,江流迂迴曲折。兩岸山嶺聳峙,高峰海拔約1000米,形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十二峰由聳峙大江南北兩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以上六峰在長江北岸),飛鳳、翠屏、聚鶴(以上三峰在南岸)和上升、凈壇、起雲(以上三峰分佈在官渡河南北兩岸)等共同組成。其中以神女峰最著名,海拔940米,高出江面860米。峰頂巨石矗立,高崖若碑,低石如女(俗稱神女石),因有"神女看碑"之說;朝暉夕照,均得陽光照射,故又稱"望霞峰";又因靠近江岸,高而易見,船工們有"神女導航"之說。
出巫峽東口,經過長約45公里的香溪寬谷,便進入長約75公里的西陵峽,它分為東西兩段:西段從香溪至廟河(秭歸縣茅坪鎮廟河村),長15公里,由長江橫切北北東向的黃陵背斜西翼形成,包括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兩段。本河段灘險眾多,以新灘(青灘)最險,為岸坡崩塌,礫石堆積江中而形成的枯水急灘。1985年6月12日凌晨,新灘左岸海拔500-1000米的山岩又發生大滑坡,滑坡範圍上下長2000米,寬190米,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約有3000萬立方米堆積層整體滑動,新灘鎮被摧毀殆盡。在秭歸、巴東等地峽谷段亦有類似地質現象。
從廟河至南沱(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是長34公里的廟南寬谷,長江在此穿過黃陵背斜的核心部。本段西部2.5公里河段,是著名的崆嶺灘。崆嶺灘,亦名崆嶺峽,亂石林立,濤如雷鳴。古人曾有"上灘嘈嘈如震霆,下灘東來如建瓴"的詠嘆。這裡峽口如瓶,夾峙而立的兩面懸崖,猶如兩扇門扉鎖住江流。峽口下,江水被一塊名叫大珠的巨石分為南北兩槽,兩槽匯合處,又有頭珠、二珠、三珠等數十塊礁石,橫亘江心,切斷江流。
西陵峽東段從南沱到南津關,長20公里,屬黃陵背斜的東翼,長江橫切震旦系、奧陶系、石灰岩,形成三峽最東段的雄偉峽谷。本段以石牌為界,又分為燈影峽(明月峽)和黃貓峽(宜昌峽)兩段。燈影峽江面寬200米左右,兩岸崖壁陡峭,山嶺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岸蓮沱以東的天柱山峰頂海拔高達1000米,孤峰兀立,異常險峻。石牌以下的黃貓峽,江面寬400米左右,兩岸仍為峭立的崖壁,但稍低,山嶺高出江面200米左右。
長江三峽的峽谷河段基本上由沉積深厚的碳酸鹽岩類構成,這種易被水流溶蝕的岩石,在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下,岩層的節理、裂隙、斷裂、褶皺、隆起等,都為水流溶蝕提供條件。加上三峽地區處於亞熱帶溫熱氣候條件下,酸性的低礦化度降水具有較強的溶蝕能力,因而促進了岩溶地貌的發育。三峽地區普遍分佈著孤峰、石芽、溶洞、溶溝、岩溶漏斗、岩溶窪地等岩溶地貌景觀。
長江三峽控制了長江上游宜昌以上100萬平方公裡面積的來水,多年平均流量均約4500億立方米,約為長江入海總水量的一半,蘊藏著巨大的水利資源。

主要支流


川江最著名的支流是左岸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的赤水河、烏江等。中小支流有67條,其中一級支流有34條,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3條。中小支流中比較有名的有南廣河、綦江、龍溪河、龍河、小江、磨刀溪、大寧河、香溪。由於四川盆地向南傾斜,川江流經盆地南緣,北岸的岷江、沱江、嘉陵江諸支流的上游切割盆地邊緣山地,入盆地后中下游縱貫整個盆地,因此流程均比較長;南岸支流一般較短小,只有烏江和赤水河的中上游在雲貴高原上伸展較遠。川江南北支流很不對稱,屬不對稱水系。

左岸支流

岷江,岷江有東西二源:東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嶺;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嶺,一般以東源為正源,兩源匯合於虹橋關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經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過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經青神、樂山、犍為;於宜賓市注入長江。幹流全長711公里(一說735公里,以大渡河為正源,則全長1062公里(2013年測得1279公里))。
沱江,長江上游支流。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發源於川西北九頂山南麓,綿竹市斷岩頭大黑灣。南流到金堂縣趙鎮接納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條上游支流后,穿龍泉山金堂峽,經簡陽市、資陽市、資中縣、內江市等至瀘州市匯入長江。全長712公里。流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從源頭至金堂趙鎮為上游,長127公里,稱綿遠河。從趙鎮起至河口稱沱江,長522公里。
嘉陵江,長江上游支流,因流經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說來源《水經注》二十(漾水)載:“漢水南入嘉陵道而為嘉陵水”)發源於秦嶺北麓的陝西省鳳縣代王山。幹流流經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在重慶市朝天門匯入長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漢水、白龍江、渠江、涪江等。全長1345公里,幹流流域面積3.92萬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長度僅次於漢江,流量僅次於岷江的大河。
大寧河,發源於陝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麓,穿行於巴山和巫山的雲岩峽谷之中,橫貫重慶所屬巫溪、巫山兩縣,在巫山縣巫峽口注入萬里長江,全長250多公里。大寧河流經巫山縣大昌,截斷山脈,形成秀麗的滴翠峽、巴霧峽及龍門峽三峽,峽谷長約50公里,有"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之譽。
龍河,源於石柱,自江池鎮入縣境,流經龍河、三建、雙路、三合等鄉鎮(街道),在三合街道葫蘆溪口注入長江。全長140公里,縣內流程59.5公里,流域面積1425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64.9立方米,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0.53公斤,天然落差29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78萬千瓦。龍河在縣內由東向西,斜切方斗山背斜,從安寧場至九溪溝一帶形成深峽谷,嶺坡陡直,落差較大。
渠溪河,發源於忠縣白石鄉,自東向西經豐都縣青龍鄉大河壩,流經三元、仁沙、社壇等鎮(境內流程50.4公里),後於涪陵區大勝鄉境觀音廟(珍溪)(境內流長19.8公里)注入長江。幹流全長93公里,總落差334.8米,平均坡降3.06‰(一說1.6‰ ),天然落差較大,水能理論蘊藏量5000千瓦,流域面積923平方公里(一說520.5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4.78立方米/秒。渠溪河在市,集雨面積95.7平方公里,落差34米;水量豐富,河道平緩,可航行和養魚。
碧溪河,發源於豐都縣保合鎮蔣家山西北麓和大山一帶,流經仁沙、社壇、虎威等鎮,過高洞岩入涪陵區境,由北向南在涪陵區仁義鄉進入重慶市境,於百匯場注入長江。全長45.8公里,落差362米,平均坡降7.90‰,流域面積150.5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區境內流長10.2公里,集雨面積33.98平方公里,落差173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00千瓦。其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平緩,水面較寬,流域呈扇面狀,水系呈樹枝狀;已建成朱家沖、洪湖兩座水庫和高灘、百匯兩座電站。
龍溪河,發源於永川縣登東鄉,至瀘縣團結鄉蔣洞子流入縣境;經雲錦、玄灘、奇峰、石洞、兆雅5個區,在奎峰鄉匯入長江。縣內流長76.3公里,流域面積450.49平方公里,落差127.4米,平均流量5.17立方米/秒,控灌8.9萬畝。
大鹿溪,發源於永川縣王坪鄉,至瀘縣屬滬永鄉流入縣境,再折回永川縣,在土主鄉再入縣境;經土主、五通、百和3鄉,流入永川縣李家沱匯入長江。境內流長29.1公里,流域面積206.84平方公里,落差105米,平均流量2.92立方米/秒,控灌5.5萬畝。
薴溪河,據說因河旁古代種薴麻而名。一說叫竹溪河、喜溪河。發源於萬州區西南的三正鄉川興村處,河水由西向北東流經三正、高升、李河鎮(李家河)、高梁、沙河鎮,至萬縣市南門口匯入長江,全長30.6公里,流域面積228.8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45條匯入,該河寬9.5米,深一般0.5米、枯水0.3米、洪水2.5米、落差650米,年總徑流量1.22億立方米。該河河床較陡,洪水期易漲易退,水源不穩定,利於灌溉,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量約7500千瓦小時,已建成小型水電站5座,裝機容量近800千瓦。
浦里河,又寫作普里河,發源於梁平縣城東鄉雨先山,河水在萬州區西邵家鄉張河村入境后,由西南向北東流,經鐵爐、余家、彈子等鄉,在新袁鄉出境進入開縣,再向北東流經雲陽(小江)匯入長江。境內長58公里,流域面積499.4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181條匯入。該河寬15米,深一般0.8米、枯水0.5米、洪水3.5米,落差820米,年總徑流量2.89億立方米.河床陡級間出,水資源豐富,還有煤酮出露的地下水補給,有利於梯級灌溉、發電,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t約2120千瓦小時,境內已建小型水電站3座,裝機容量602千瓦。
汝溪河,發源於萬州區西南響水區國家鄉公議村楊家溝處,河水由東南向北西流,經黃泥鄉陡轉,由北向南流,至培文鄉出境,進入梁平縣,又從西北向東南流經忠縣白廟、汝溪,塗井等鄉,在坪山鄉石寶寨處匯入長江,境內長29.1公里、流域面積163.83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45條匯入。該河寬7米,深一般0.4米、枯水0.2米、洪水2米,落差550米,年總徑流量900石立方米。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最約4500千瓦小時,已建小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128千瓦。
瀼渡河,原名瀼塗河。發源於萬州區西南分水鄉大壩村大溝海拔544米處,當地叫靳家河;河水由北西向南東流,經分水鄉處逆轉,由南向北東流至三正鄉,叫大河;又由西轉向東南流,經茅坪鄉顧家村,至柱山鄉境,名更為磨刀溪;至甘寧鄉境,名更為甘寧河;再經涼風、河口兩鄉,在瀼渡場處匯入長江,全長44.8公里,流域面積269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81條匯入。該河寬15米,深一般0.5米、枯水0.3米、洪水3.5米,落差430米,年總徑流量1.97億立方米.該河中游平緩,下游落差集中,水流湍急,利於發電,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盆約8100千瓦小時,早在1930年就建成了滾渡水力發電站1座,至1990年,已建電站6座,裝機容盆2395千瓦。
石橋河,發源於萬州區西南響水區國家鄉青林村,河水由西向東南流,經瑞池、郭村、石橋等鄉,在澳渡鄉河澳村河溪口處匯入長江,全長24.2公里,流域面積156.7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25條匯入。該河寬7米,深一般0.5米、枯水0.3米、洪水2.5米,落差5知米,年總徑流量8500立方米。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量約4760千瓦小時,已建成小型水電站8座,裝機容量303千瓦。

右岸支流

赤水河,為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古稱安樂水,在雲、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上游稱魚洞,東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稱畢數河,經貴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縣入長江。全長523公里,流域面積2.04萬平方公里。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國內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長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兩岸陡峭、多險灘急流。洪、枯流量變幅大,實測最大流量98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33.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101億立方米,最大年為173.8億立方米,最小年為61.4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27萬千瓦。白楊坪以下能長年和季節性通航5-165噸船級。
烏江,為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稱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境內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酉陽彭水,在重慶市涪陵注入長江。烏江幹流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79萬平方公里。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較大支流有六衝河、貓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岩河等15條,天然落差2123.5米,年均流量1650立方米/秒。流域內年均徑流深600毫米,但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9月佔全年徑流量的80%。烏江水系呈羽狀分佈,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
南廣河,為長江右岸一級支流,又因其為宜賓下游第一條匯入長江的支流,因此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支流,古稱符黑水、符江。發源於雲南省威信縣高田鄉打鐵岩村,自珙縣南廣鎮匯入長江,全長約350公里,流域面積約為460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二夾河,宋江河,清溪河,古宋河。
洛浦河,(清《一統志》稱珙溪,清光緒《珙縣誌》稱珙水),源自洛浦龍潭(屬興文縣周家鎮)。流經珙縣、長寧縣、江安縣,江安縣城西注入長江。河流全長110.1公里,珙縣境內段稱洛浦河,長寧、江安段稱長寧河。洛浦河段長31公里,流域面積389.51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0.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26億立方米。天然落差171米,可利用落差89.5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1700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3100千瓦。
綦江,長江上游南岸支流。發源於烏蒙山西北麓貴州省桐梓縣北大婁山系,流經重慶市綦江區,於江津區仁沱鎮順江村匯入長江。據明代曹學佺《蜀中名勝記》載:“江發源夜郎,作蒼帛色,故名綦。”因流經夜郎境曾稱夜郎溪。南齊時稱棘溪,元代又稱南江。綦江河長220公里,流域面積7020平方公里。
五布河,在重慶市巴南區境內,由幹流和蘆溝、鴉溪河、二聖河3條支流組成,流經接龍、姜家、東泉、木洞等鎮,在木洞鎮匯入長江,流域面積774.03平方公里,總長337.65公里。
龍溪河,為長江北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梁平縣東明月山東麓和梁平縣鐵鳳山西北,兩源匯合后流經墊江縣普順、大順、高安,在高洞與原忠縣的沙河合流始名龍溪河,再向西流12公里,入長壽境六劍灘,經石堰、龍河、雙龍、雲集、獅子灘、鄰封、但渡、風城等地,在長壽區主城下游3公里處注入長江。龍溪河全長230公里。它是全國第一條梯級開發的河流。
澎溪,又名小江,位於雲陽縣長江以北的西部,它是由東河,桃溪、南河、普里河四條支流彙集而成,由於支流發源各異,匯水量的大小故有不同,東河發源於巫溪縣天子城山和城口縣九重山之間,桃溪發源於宣漢縣觀面山東麓,南河及普里河都發源於梁平縣南華山西部,這四條支流於開縣境內匯成后,水勢洶湧澎湃,故稱澎溪。它由開縣鋪溪鄉入雲陽縣境內,經養鹿、高陽,雙江,在雙江場注入長江。縣內全長36.7公里,積雨面積4820平方公里。洪水月河寬80米,枯水月河寬約25米。最高水位151.29米,最低水位144.088米。平均流速中的最大流速1.24米/秒,最小流速0.76米/秒。最大流量44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3立方米/秒。澎溪因支流多而長,水力資源豐富,解放前一直是開縣和雲陽縣西北一帶山區物資外運的唯一航道,解放后,因雲(陽)萬(縣)北路和小江電站的建成,航運價值利、弊互見,電站以上,每天都有機動客貨木船往返於開縣渠口,促進了物質文化的交流,又因電站是地屬企業,不但給萬縣市,開縣,雲陽縣供電,而且還為沿河的提灌站以用電方便,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然而下游航運價值已逐漸降低。
泥溪河(磨刀溪),古名南集渠,萬州區境內前段叫四步河,後段叫磨刀溪河。該河發源於武陵山北麓的石柱縣冷水鄉杉樹坪,經湖北省利川縣境,河水在萬州區南部走馬區關上鄉四合村入境后,由南向北東流,經中山、走馬、穀雨、雙流、趕場(右岸匯入龍駒河后始稱磨刀溪)、長灘、沙灘等鄉境,在向家鄉處出境進入雲陽縣,再經雲陽縣龍角鎮右岸納入泥溪河后,在新津口注入長江。河道全長170公里流域面積3167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98條匯入。該河寬25米,深一般0.8米、枯水0.2米、洪水7米,年總徑流量26.94億立方米.該河流域面積大,水源豐富,利於灌溉、發電,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量約14.158萬千瓦小時,已建成大小水電站20座,機組31台.裝機容量17490千瓦,其中長灘、雙河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6400千瓦和1萬干瓦。
香溪河,發源於神農架,有東西二源:東源在神農架林區騾馬店,叫東河或深渡河,全長64.5公里;西源在大神農架山南,叫西河或白沙河,河長54公里;東西兩河在興山縣高陽鎮昭君村前的響灘匯合后,始稱香溪河。流經興山縣、秭歸縣,於秭歸縣香溪鎮東側注入長江。香溪河兩岸已建成小型水電站45座,裝機容量達3萬千瓦以上。
神農溪,又名沿渡河,是湖北省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華中第一峰”神農架的南坡,由南向北穿行於深山峽谷中,於巫峽口東2000米處匯入長江,全長60公里。溪流兩岸,山巒聳立,逶迤綿延,層巒疊嶂。形成龍昌峽、鸚鵡峽、神農峽三個險、秀、奇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峽中深潭碧水、飛瀑遍布、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土家風情、石筍溶洞無不令人驚嘆。神農溪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川江
川江
神女溪,位於長江巫峽南岸,與神女峰隔江相望,發源於巫山縣的官渡鎮。上游名官渡河,下游名紫陽河、神女溪,在神女峰麓對面的青石鎮匯入長江,全長31.9公里。下遊河段因受其險峻的地理環境制約,保存著較為原始的自然風貌,堪稱巫山第一溪。三峽庫區蓄水到175米后成為新興景區,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梨香溪(黎鄉、梨鄉),位於涪陵區境西部,在藺市鎮西部匯入長江。正源龍潭河發源於南川縣乾豐鄉境,全長79.1公里,流域面積850.6公里。其中兩匯場至河河口段,習稱梨香溪,長13.5公里,其河段平均坡降0.44‰。龍潭河至青羊鄉八一橋納同樂河,至兩匯鄉境匯油江河后入梨香溪,流域面積453平方公里;區境流長65.6公里,天然落差746米,平均坡降11.37‰。兩匯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3立方米/秒,已建八一橋和青煙洞四級電站。龍潭河山洪來勢迅猛,上游洪峰流量可達428立方米/秒,已建成八一橋水庫以攔蓄調節水量。
清溪溝,正源魚溪河,發源於涪陵區惠民鄉境,由南向北在雙龍塘與發源於堡子鄉的余家溝匯合,水流至藺市鎮安瀾橋匯於長江。主流全長15.8公里,落差515米,平均坡降32.6‰,流域面積102.4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白龍橋以上為上游,水系發育,呈樹枝狀;植被較好,徑流穩定,河道平緩。白龍洞橋以下至藺市鎮紅旗電站為中游,長4.9公里,落差384米,平均坡降78.4‰,為區境平均坡降最大的河段,已建成惠民等水電站兩座。
止橋河,又名小溪,正源發源於涪陵區大柏鄉黃草山東麓,經金銀、馬鞍、義和、李渡等鄉鎮在石板灘匯入長江。全長28.3公里,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總落差314米,平均坡降11.1‰,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6立方米/秒。流域呈扇面狀,馬鞍鄉黃桷洞以上水系發育,流域暴雨強度大,加上歷史上的過量墾殖,水土流失嚴重,易受洪災。上游已建水磨灘水庫,下游建有雙溪、上橋兩座小水電站。
新田河,分別發源於萬州區南新田區鹽井鄉龍池村龍洞和油沙鄉天峰村兩地,兩流在新田鎮高沙村會合后,匯入長江,全長12.4公里,流域面積104.16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10條匯入.該河寬7米,深一般0.5米、枯水0.3米,洪水4米,落差950米,年總徑流量5700立方米。該河河床較陡,落差集中,有泉水補充,水庫調節,利於發電,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里約5500千瓦小時,已建小型水力發電站4座,裝機容量1353千瓦。新田鄉東方村與鹽井鄉小水村交界的大溝處修有水庫1座、水深40米左右,水面1500畝,容水1298萬立方米。
五橋河,發源於萬州區東白羊鄉長石村,河水由東向西南流,經涼水和萬縣市長嶺、五橋兩鄉,至市區沱口處匯入長江。全長21.4公里,流域面積113.9平方公里,沿途有支流13條匯入。該河寬7米,深一般0.4米、枯水0.2米、洪水2.5米,落差590米,年總徑流量6300立方公里,米。該河河床較平穩,落差分散,有利於灌溉.可利用的水資源發電量約3560千瓦小時,已建小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55千瓦。

水文特徵


川江區間流域面積達到50萬平方公里。域內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約1100毫米。四川盆地的西部和北部,因受高山地形影響,是長江流域的暴雨中心。川西雅安至樂山青衣江流域以及北川、安縣一帶,常年7、8月份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雅安多達850毫米,峨眉山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竟達2000毫米以上;故有“西蜀天漏”之稱。由於流域內降水豐沛,使川江多年平均產水量達4510億立方米,佔了整個長江年入海水量的一半。
川江的徑流主要由降水形成,6-10月一般為汛期,其中主汛期為7-8月。由於川江承接了金沙江及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等大支流的來水,每當汛期來臨,干支流洪峰遭遇。常形成峰高量大、歷時較長的川江洪水,成為長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來源。據宜昌站百年水文資料記載,實測最大洪峰流量,是71100立方米/秒(1896年)而歷史最大洪峰流量則是110000立方米/秒(1870年)。即使是枯水期的2-3月,最小流量也有2770立方米/秒(1937年)。當然,川江洪枯水位的變幅相當大,尤其是三峽河段中的巫山,那裡的川江水位變幅高達55.6米。

水利工程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開發和治理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大壩壩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距離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約40公里。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三峽水利樞紐是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的水資源多目標開發工程。三峽工程大壩壩址選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510億立方米。
葛洲壩水利樞紐,1988年底全部建成,歷時18年。主要工程包括攔河大壩、發電站、船閘、泄洪閘、沖沙閘等。攔河大壩左連鎮鏡山,右接獅子山,全長2561米,壩頂高程70米,像一道水上長城,把從峽江中奔涌而出的巨流攔腰截住,聽從人們的調遣,枯水季節回水110公里到達巴東以上,洪水季節回水200公里,到達奉節,將三峽河段暗礁、險礁淹沒,大大改善了峽江段的航運;大壩上還在大江和二江上各建水電站一座,總裝機容量為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矗立在大壩兩側的三座船閘,深廣雄壯,大江一號船閘和三江二號船閘,可供萬噸江輪通航,是世界上內河最大船閘之一。

流域情況


地理環境

川江流經的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流域內年平均氣溫18℃左右。盆地內盛夏平均氣溫一般為26-28℃:秋季涼爽,多細雨,冬季氣溫最低的1月份,平均溫度也有4~5℃左右,較之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要高2-4℃,春天也比中下游地區來得早。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由於盆地沉積著深厚的白堊紀紫紅色砂頁岩,所以又有紅色盆地之稱。周圍高山環繞,西靠青藏高原東緣,南接雲貴高原的大婁山;西南邊緣聳立著著名的峨眉山;東面和北面有巫山和大巴山。盆地內除有西南最大的成都平原外,大都為丘陵和低山。那連綿起伏的丘陵和低山區,自古以來就被當地勤勞的人民築起層層梯田,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盆地四周為一系列高大山脈所環繞,盆地內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地形以低山為主,除成都平原面積較大外,僅在山間盆地有一些小平原。中部地區,紫紅色砂頁岩層次接近水平,受侵蝕風化后,形成一座座山包,自古以來,勞動人民就在這裡開山造田,一層層梯田,從山腳一直開到山頂,構成了四川盆地特有的自然景觀。
由宜賓岷江入長江口到江津油溪場間河流兩岸為起伏平緩丘陵。這些丘陵均由紅色砂頁岩構成,軟硬相間,堅硬的砂岩覆蓋於頂部,岩層傾角平緩,甚至近乎水平,受水流分割,形成一座座桌子般的平頂方山。有些丘陵的頂部砂岩岩層因傾角較大,達15度左右,則成為單斜式方山。上述方山丘陵頂部海拔多在700-800米左右,為古夷平面,川江及其支流下切后,兩岸形成了第四紀早更新世階地。因為當時川江侵蝕基準面穩定時間較久,到中更新世時,河谷甚為寬廣,曲流十分發育,現今嘉陵江、沱江、岷江等支流的彎轉曲流從那時已開始形成。

社會經濟

岷江、金沙江匯入川江之處,有古代棘人的故鄉宜賓;沱江入匯之地,有川滇黔三省要衝瀘州;嘉陵江入匯處,為名都重慶;烏江入匯處,有以榨菜馳名的涪陵;順流而下還有“川東咽喉”萬縣。除了這些地、市、級以上的重鎮以外,還有縣級城市12個,它們是:“萬里長江第一縣”南溪;“竹簧之鄉”江安;林茂糧豐的納溪;“荔枝之鄉”合江;“廣柑之鄉”江津;緊鄰重慶的巴縣;“川東魚米之鄉”長壽;神秘的“鬼國”豐都;巴蔓子故國忠縣;以製鹽而著名的雲陽;風光奇麗的奉節;“川東門戶”巫山。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宜賓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時期,它是古老的蜀國;南北朝時,它叫戎州;唐朝時為義賓;宋朝改為宜賓,一直沿用至今。明、清兩代,曾在這裡設立敘州府治。老一代四川人還把它稱為敘府。名酒“五糧液”。這曾三次榮獲國家金質獎的玉露瓊漿,使這座城市享譽全國,從而獲得“名酒之鄉”的美稱。解放前的宜賓,只不過是座消費城市和物資集散市場而已。20世紀以後的宜賓,已成為以輕工、化工、電力為主,擁有300多個工廠企業,10多個工業門類、140多種工業產品的新興工業城市。有近20種產品進入國際市場,198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7.5億元。
“化工之城”瀘州:特產“老窖特曲”屢次蟬聯“中國名酒”稱號和“國優產品”、兩次獲得國際金獎的名酒,使瀘州這座古城名揚中外。在瀘州歷史上酒廠最多時曾達600多家,城鄉內外,處處都有釀酒老窖。20世紀以後的瀘州,最主要的特產是天然氣。瀘州的天然氣礦,方圓達2萬多平方公里,氣田南到敘永、北至隆昌,東到巴縣,西及南溪,其天然氣量,幾乎佔全省總量的一半,是中國的大氣礦之一。正因為如此,瀘州,已成工廠林立的化工城,擁有化學、天然氣、機械、食品、飲料、汽車配件製造、建材、塑料、紡織、造紙等工業行業,工業企業總數達362個,工業總產值近10億元,其中化工、機械等主要工業佔76.8%。瀘州天然氣化工廠生產的尿素產量佔全國第一,合成氨產量佔全國第二,機械工業有:能生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其噸位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二、世界第五的125噸全液壓汽車起重機的長江起重機廠,能生產全國斗容量最大的挖掘機的長江挖掘機廠,全國最大的液壓元件生產廠長江液壓件廠;化學工業還有大型企業瀘州化工廠、火炬化工廠。
萬州歷史悠久。自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始設羊渠縣至今已有1800年建城歷史。唐貞觀八年(634年)始稱萬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萬縣。1902年對外開埠,1917年設立海關。抗戰時期和解放初期,因有長江黃金水道之利,客商雲集,商貿活躍,列四川第三大城市,有“成渝萬”之稱。新中國成立后,置四川省萬縣地區行署,轄九縣一市。1992年撤銷萬縣地區及所轄萬縣、萬縣市,設立地級萬縣市,轄八縣三區。重慶直轄后,1997年12月撤銷萬縣市及所轄三區,設立萬縣移民開發區和萬縣區(1998年5月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和萬州區),萬州移民開發區受重慶市委、市政府委託代管庫區六縣。2000年7月,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不再代管六縣,龍寶、天城、五橋管委會更名為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2005年4月,撤銷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直接管轄鎮鄉街道。萬州優勢明顯,文化厚重。巴楚文化、三峽文化和外來文化交匯於此。人才眾多,現有大專院校6所(含電大1所)、中職學校12所,專業文藝團體5個,擁有各類中高級人才近4萬人、職業學校在校學生規模常年保持在10萬人左右。交通便利,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擁有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碼頭和海關口岸,“八高八鐵一空一港”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基本確立。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2000億立方米,岩鹽儲量2800億噸,擁有萬州大瀑布、西山鐘樓等自然人文景觀,柑橘、榨菜、中藥材等農副產品量大質優。

沿岸名勝

四川涪陵石魚題刻,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觀測水位的標記,題記則是古代水文觀測的記錄。據統計,白鶴樑上共有自唐廣德二年(764年)以迄近代的石刻題記163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刻魚圖14尾,雕刻工整而精細。從這些題刻中,獲得了自唐代以來的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枯水規律、航運和灌溉等具有重大意義。1974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作了《涪陵石魚題刻》的學術報告,引起了與會各國水文專家學者的重視。涪陵石魚題刻在我國絕無僅有,在世界各地也屬罕見。只有埃及尼羅河中才有類似的水文石刻題記。
翠屏山,是俯瞰宜賓全景的勝地。古時山上有翠屏書院,是趙一曼烈士紀念館。館前原有的鐘鼓亭。這“翠屏晚鐘”乃“宜賓八景”之一。在翠屏山上四顧,可見金沙江、岷江從遠山叢中婉蜒而來。
流杯池,它由兩塊壁立相對如同門闕的巨石和一泓清泉所構成。據傳,這是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開闢出來的。兩邊絕壁上分佈著許多古代題刻,頂上碧天如線,腳下是流杯池現。池水兩邊正設有石座數方,一股山泉涓涓而來。流杯池畔孤山上有涪翁亭,為紀念黃庭堅而修,它向遊人展示出黃庭堅在宜賓的史跡。
重慶,有南溫泉、北溫泉、縉雲山等風景區早享盛譽;南山公園、枇杷山公園、鵝嶺公園等更為這山城增色不少。南溫泉位於川江南岸的花溪河畔,離重慶市區約20公里,這裡峽谷高山、清溪熱泉,別有天地。而後的岩頭飛瀑尤為壯觀。北溫泉與縉雲山上下相應,渾然一體,構成了重慶第一風景區。縉雲山是四川佛教名山之一,它與峨眉山齊名,俗稱“川東小峨眉”,其上有九座山峰,主峰海拔一千餘米。這裡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修建寺院,現有寺院是清朝康熙年間重修的。縉雲山還是一處亞熱帶植物園,擁有1700多種名貴植物。飛蛾樹更屬高貴樹種,世界稀有,它的果實有兩個翅膀,長著金黃色的絨毛,酷似一隻只飛蛾停在樹上。位於南岸的南山公園,由黃山、汪山等風景點組成。這裡有往昔的官邱,抗戰時期一些外國使節和國民黨政府的要員曾在這裡營建別墅。還有紅岩村、曾家岩“周公館”和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以及歌樂山下的“中美合作所”,更是一部革命歷史教科書。
長江和烏江交匯處的涪陵長江江心中,有一道狹長的天然石樑,名叫白鶴梁。據說,這裡景色優美,吸引了大量白鶴飛來棲息。白鶴梁東西長1600餘米,南北寬10-15米,因梁脊只比最低水位高出2米,所以常年淹沒在水底,只有川江處於枯水位時,它才露出江面,引起歷代文人墨客的興趣。白鶴樑上從唐代到清代共有石刻魚圖14尾,石刻題記163條,雕刻工整而精細。從這些題刻中,可以獲得1200多年一系列寶貴的川江歷史枯水記錄。為水利工程留下了科學檔案,在世界科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三峽蓄水后,大部沒入水下。
涪陵下游不遠處的川江邊,有一座著名的“鬼城豐都”。那些“陰曹地府”的古建築群,有玉皇殿、閻王殿、陰陽界、鬼門關、地藏殿、血河殿、十王殿等等,殿內雕有鬼神群象和各種陰間刑具,給人以陰森恐怖、寒氣逼人的感覺,是別具一格的傳說式景點。
忠縣東45公里北岸孤峰有一處崇樓危閣-下川江著名的勝地一石寶寨。石寶寨所在的孤峰.傳說是遠古洪荒之世,美麗的天神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時誤墜一塊至此,形似玉印,故又名玉印山。有首古詩把它生動地勾繪了一番:“孑孓玉印山,屹立江水東,天作百丈台,秀削疑人工。”石寶寨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至明末初具規模,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又繼續擴建。12層寨樓總高56米,一個釘子也沒有用,全部結構都是木質榫樓,木石相銜,布局十分巧妙。山與樓渾然一體。
萬州區境內,東有都岳山,高峰入雲,有“都岳摩天”之譽;西有太白岩,彩霞映射,五彩繽紛,有“西山夕照”之頌:南有翠屏山,俯瞰大江,煙波浩淼,有“翠屏秋畫”之贊;北有天城山,孤峰陡起,四壁如削,因劉備曾屯兵於此,故又有“天子城”之稱。
雲陽縣縣城隔江相望的飛鳳山半山腰上,建有遠近聞名的“張飛廟”。相傳張飛的頭顱就葬在這裡。張飛廟有“文藻勝地”之譽。廟內嚴然儼然座書法藝術寶庫。古樹蒼藤之下,雕樑畫棟之間,陳列著石牌、摩崖石刻近200件,木刻書畫217幅。
古城奉節,名勝古迹之多,價值之高也屬川江兩岸之最。奉節的“武侯陣圖”、“灧預回瀾”、“白帝層巒”、“赤甲晴暉”、“漁浦澄清”、“白鹽署色”、“峽門秋月”、“文峰瑞彩”、“蓮池流芳”、“草堂遺韻”等“十二景”,每一景都堪稱絕妙。那赤甲山和白鹽山兩扇絕壁形成的夔門,尤其雄險壯麗。著名的名勝古迹有:白帝城、八陣圖、劉備託孤的永安宮、甘夫人墓遺址、杜甫寓址遺跡以及彭詠捂烈士陵墓等。白帝城以其瑰麗的自然風光,珍貴的文物古迹,美妙的神話傳說,吸引過無數騷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禺錫、范成大、陸遊、蘇軾、黃庭堅等唐宋時代著名的詩人,都曾到過這裡,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白帝變為三峽鎮,翟塘險過百牢關”……這些千古絕唱,一直為人們所愛頌歌頌
從奉節白帝城到宜昌南津關,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大峽谷更是歷史悠久的名勝區。

航道航運


航道

長江源遠流長,水量充沛,終年不凍,水運條件優越,素有“黃金水道”的稱譽。川江段,屬長江上游航道,即:宜昌以上河段航道。由長江航道局負責養護管理。
宜賓合江門(上游里程1044.0公里)至宜昌下臨江坪(中游里程615.0公里)為上游航道,習稱川江,長1055.0公里,屬山區河流,多為石質河床,航道彎曲狹窄,灘多流急,流態紊亂。宜賓合江門至江津紅花磧為山區天然航道;江津紅花磧至重慶涪陵為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航道;重慶涪陵至三峽大壩為常年庫區航道。三峽大壩至葛洲壩為兩壩間航道。
1、宜賓-重慶段
宜賓合江門(上游航道里程1044.0公里)至重慶羊角灘(上游里程660.0公里),全長384公里。航道技術等級為Ⅲ級,航道養護類別為一類航道養護,航標配布類別為一類航標配布。該段流經峽谷、丘陵和山地,河床多為卵石,間有基岩,航槽相對穩定。峽谷河段航道彎窄急險,丘陵地帶河谷開闊,洪水期河寬500-1000米,枯水期一般約300-400米,宜賓至重慶河段枯水期水流流速一般為1.5~3.0米/秒,個別灘險河段最大流速可達4.2米/秒。年徑流量達2060億立方米(李庄水文站統計資料),該河段共有30餘處礙航難險,以卵石淺灘礙航為主。
2、重慶-宜昌段
重慶羊角灘(上游航道里程660.0公里)至宜昌下臨江坪(中游里程615.0公里),全長671公里。航道技術等級為Ⅱ級,航道養護類別為一類航道養護,航標配布類別為一類航標配布。過去該河段航道彎窄,灘險眾多,三峽工程全面建成后,大部分灘險消失,特別是大壩至豐都河段航道條件顯著改善。

主要港口

瀘州港,是長江重慶以上唯一的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之一,四川第一大港、國家二類水運口岸,集合了現代航運中心的要素。在《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中,瀘州港是四川地區唯一列入“長江港口系統規劃重點項目”的河港。2003年試運行,迄今也有近12年歷史。擁有6個3000噸級直立框架式泊位和1個商品車滾裝泊位,吞吐能力達集裝箱100萬標箱/年、件雜貨300萬噸/年、商品滾裝車30萬輛/年,具備120噸裝卸作業能力。
宜賓港,2010年12月29日開港試運營,志城作業區為全省最大的作業區,位於長江、岷江、金沙江三江匯合口下游約14公里長江左岸。作業區建設用地總面積4.1平方公里,利用岸線長3500米,共規劃建設23個1000噸級(兼顧3000噸級)泊位,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300萬標箱。其中,一期工程投資約13億元,擬建4個集裝箱泊位,1個重載滾裝泊位及1個工作船泊位,2010年設計年通過能力達到50萬標箱,滾裝10萬輛。
重慶港,是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長江幹線重慶以上終年可通300~500噸級船舶,重慶以下終年可通1000~1500噸級船舶。重慶港開闢的定期航線有重慶至上海、武漢、岳陽、宜昌、以及四川的樂山、宜賓、瀘州、合川、酉陽壟灘,貴州的赤水等。主要客貨運輸港區有碼頭泊位114個,靠泊能力3000噸級的8個,1000-1500噸級的85個,公用碼頭、專用碼頭203個,靠泊能力在300-1000噸級之間。朝天門港區為客運中心,九龍坡、貓兒沱、藍家沱為貨運港區。長壽港區兼備客貨運輸能力。有錨地16個,可進行船舶裝卸、停泊及編解隊作業。
萬州港,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素有“渝東門戶”之稱,重慶直轄後為渝東和三峽庫區最大的港口。港轄區上起忠縣羊渡溪下至巫山鯿魚溪,東距宜昌 321 公里,西距重慶 327 公里,自然岸線 301 公里。港口現有區域面積 27.01 平方公里,其中陸域 0.44 平方公里,水域 26.57 平方公里。萬州港下轄忠縣、西沱(含石寶寨)、雲陽、奉節、巫山等五個縣級港站。港口地理位置適中,可與長江流域水運網地區進行直達運輸,是渝東、川東北、湘鄂、陝南、黔北等西南地區重要的物資出海通道,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被國家列為長江幹線重點建設的五大多用途港口之一。三峽庫區形成后,萬州港作為庫區最大的樞紐港口,在長江幹線上將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
涪陵港,位於重慶市涪陵區,處長江、烏江交匯口,屬原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直屬25個幹線港口之一,現隸屬於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港口上距重慶120公里,下距宜昌528公里;港轄區長江 134公里,烏江30公里。渝涪高速公路、319國道、渝懷鐵路、南涪鐵路貫穿其中,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港口腹地廣闊,資源豐富,是渝中及烏江流域的物資集散中心和水運樞紐,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集疏運條件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