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山潛

片山潛

日本無產階級政黨——日本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徠的日本籍活動家。早年赴美半工半讀。回國后從事工人運動,並參加日本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的組織領導工作,宣傳日本式社會主義思想。1904年參加在歐洲大陸舉行的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大會。曾參與美國、墨西哥(拉美)、加拿大等國共產黨的創建活動。1921年移居日本的鄰國蘇俄,任共產國際執委會委員。次年領導創立日本共產黨。曾參加國際反帝同盟大會,反對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內地時,領導日本人民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鬥爭。病逝於莫斯科。著有《片山潛自傳》、《日本的勞工運動》等。

勞工運動


片山潛)日本社會活動家,1914年流亡美國,成為共產國際美洲局領導人,1922年在蘇聯中創立日本共產黨。
片山潛
片山潛
1933年11月5日,片山潛因患敗血症在莫斯科逝世。終年74歲。遺體葬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紅牆下。
1859年徠(安政6年)12月3日生於日本美作國條郡羽出木村(今稱岡山縣久米郡久米南町字羽出木)的一個貧農家庭。他本姓藪木,名管太郎。19歲時,到片山幾太郎家作養子,改姓片山。後來又到片山常吉家作養子,取名片山潛。
由於家境清貧,片山潛從小無力就讀。1872年他13歲那年,在家鄉一所小學里只讀了100天書,迫於生活艱難,不得不輟學回家從事勞動。1880年秋,他已經21歲才考入岡山師範學校。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次年他本想自費到東京求學,但未成功。為生活所迫,他只好到一家小印刷廠“績文社”當印刷工人。他一面做工,一面自學求知識。當了工人,他開始親身感受到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和壓迫。
1884年,片山潛為了到海外尋求生路,尋求知識,離開日本赴美國勤工儉學。這是他第一次赴美。在美國,他的生活仍十分困難。他常常給人家擦玻璃、當廚夫、干各種雜活謀生。他渴望進入正規學校,以便獲得系統的學校教育。為此,他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積蓄下幾百美元,經人介紹,於1887年進入奧克蘭市的霍普金斯學院學習。這是一所教會學校,富人家子弟較多。片山潛常因貧窮和講不好英語而遭他們譏笑。但他並不氣餒,埋頭刻苦學習。
片山潛經過不斷的奮鬥,先後進入麥利維爾大學、哥林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在這幾所大學里,他攻讀哲學、歷史、文學、數學、英語、拉丁語等課程。他對社會問題的興趣日濃,熱心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這對他日後參加社會運動,從事革命鬥爭大有裨益。
片山潛在美勤工儉學期間,注意觀察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特別是工人運動和社會問題。為了加深對美英社會的了解,1894年,他利用暑期勞動所積蓄的一點錢,到英國進行三個月的考察。他走訪了許多城市和鄉村,著重考察了倫敦等大工業城市。後來,他寫了《今日英國社會》一書。片山潛對美、英社會的考察和研究,使他對歐美資本主義社會增進了認識,也為他後來回日本組織工人運動,積累了經驗。
1895年12月,片山潛懷著為解決社會問題而貢獻自己一生的決心回到了日本。他看到工人運動開始在日本興起,十分欣快。片山潛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工人運動,從事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他多次深入群眾,進行演講,闡述工人必須組織起來進行鬥爭的重要意義。1897年8月,他在《太陽》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論工人聯合起來的必要性》的文章。
同年,片山潛和同是在美國勤工儉學回國的高野房太郎(1868~1904)等人一道成立了“勞動組合(工會)期成會”,積極籌備創立工會;並創辦機關刊物《勞動世界》,由片山潛擔任主筆。片山潛在這個刊物上設有英文欄,讀者廣泛,影響很大。在片山潛的積極指導和組織之下,同年建立了日本工人運動史上第一批工會,即“鐵工工會”和其他工會。
1898年2月,片山潛參加和領導日本鐵路系統400多名工人參加的鐵路罷工,取得了勝利。之後成立了“日鐵矯正會”(工會)。這次罷工鼓舞了日本工人階級的鬥志,也提高了片山潛在群眾中的威信。
1898年10月,片山潛和幸德秋水、安部磯雄等11人,以研究社會主義為目的,成立了“社會主義研究會”。1900年1月發展為“社會主義協會”。他們認真研究社會主義思想和學說,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片山潛說:“經過多次認真的討論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就是確信唯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應該遵行的真正理論”。在此以前,他由於早期受到基督教人道主義思想和拉薩爾主義(他曾把《拉薩爾傳》譯成日文)的影響,曾是一個社會改良主義者。
為了傳播社會主義思想,片山潛到日本各地進行旅行宣傳,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1901年他寫了《日本的工人運動》,1903年寫了《我的社會主義》。在這些重要著作里,他認真總結了初期日本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揭露了資本家的罪惡行經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明確指出社會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工人階級要奪取政權、掌握政權。他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為奪取政權而奮鬥。
1901年5月,在片山潛和幸德秋水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日本社會民主黨。它宣布要為“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實現”而鬥爭。但當天被反動政府勒令解散。之後,“社會主義協會”恢復活動,片山潛的家成了它的辦事處和活動中心。1906年2月,片山潛和幸德秋水、堺利彥等人等另組社會黨,片山潛被選為評議員。1907年2月,社會黨又被取締。
1911年底,片山潛領導了東京市6,000名電車工人大罷工。經過4天鬥爭,取得了勝利。翌年3月,尤原染工;
1911年5月,駿河海員和消防隊員等相繼舉行罷工。東京大罷工引起日本政府的極大不安。政府對參加罷工的人員進行大逮捕。片山潛被捕入獄,坐牢9個月。出獄后,他於1914年離開日本再次前往美國。這次赴美之後,他再也沒有回到祖國日本。

流亡建黨


到美國后,片山潛起初在舊金山,1916年底移居紐約。他在美國一邊做工,一邊投身社會主義運動。當他聽到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消息后,認真地學習列寧的著作和俄國革命的經驗。1920年,片山潛閱讀和研究了英文版的列寧著作《國家與革命》,並把它譯成日文。這部著作給他極其深刻的影響。從此,他變成一個堅強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戰士。
在美國,片山潛十分關心日本的革命鬥爭,經常與國內發生聯繫。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參加美洲的革命運動。他在紐約參與建立左派社會主義者小組的活動,積極參加美國共產黨的組建工作,並被選為中央委員。1920年11月,片山潛任共產國際美洲局委員長。這期間,他參加了墨西哥和加拿大共產黨籌建的指導工作。
1921年,片山潛離開美國,來到列寧的故鄉蘇俄的首都莫斯科。1922年7月,日本共產黨創立時,他是創始人之一。他曾為此做了大量的宣傳組織工作。日本共產黨成立后,在複雜嚴峻的鬥爭形勢下,身居國外的片山潛為了捍衛日本共產黨和日本本土的革命事業,積極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片山潛是偉大的國際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的活動家。1921年他到莫斯科共產國際工作時起,一直到逝世為止,始終獻身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1922年共產國際“四大”起,片山潛曾連續被選為國際執委會委員。1922年1月,在片山潛的倡議下,在莫斯科召開了遠東勞動者代表大會。片山潛當選為大會名譽主席,為大會起草了決議草案。
片山潛旅居美國和蘇聯期間,還積極從事反對種族歧視、反對帝國主義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早在麥利維爾大學學習時,他就對學校里的白人教授和學生侮辱、歧視黑人學生的現象十分反感。他在美國耳聞目睹種族歧視的種種暴行,決心為反對種族歧視而堅決鬥爭。1919年,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創建共產黨的工作中,他極力主張對黑人和白人同等看待。他成了黑人的好朋友。他移居莫斯科后,從美國到蘇聯去的黑人總是要到莫斯科看望他。
片山潛始終站在反戰運動的最前列。他預料到日俄帝國主義戰爭不可避免,1903年他發表了《工人們預見到戰爭》和《我反對資本主義戰爭》等著名文章,旗幟鮮明地聲明堅決站在無產階級一邊,反對帝國主義戰爭。這一年年底,他為了出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二國際大會而赴美。1904年,片山潛在美國得知日俄戰爭爆發,立即抨擊這次戰爭的罪惡目的。同年8月,片山潛如期出席了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大會。他是這次大會的唯一一個日本代表,他被選為大會副主席。為了團結世界無產者一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他以日本社會主義者代表的身份,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代表普列漢諾夫在熱烈的掌聲中親切握手。他還在會上作了重要的反戰報告《為反對本國政府而鬥爭》。這個報告被譯成德文和法文,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影響。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1918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出兵西伯利亞,對蘇俄進行武裝干涉。片山潛不顧年老體弱,於1922年多次來到西伯利亞,親臨前線,向日本士兵散發傳單。在《日本的老革命家對西伯利亞日本士兵的衷心勸告》書中,他強烈呼籲日本士兵不要侵略別國,應該撤出西伯利亞,返回家鄉去。
片山潛對中國革命也很關心和支持。早在1919年3月,他就在美國左翼刊物《階級鬥爭》上發表題為《日本與中國》的文章。1924年,他訪問中國,對中國革命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寫了《中國旅行雜感》一文。在文章中,他熱烈讚揚中國革命是亞洲最有希望的革命。1928年,片山潛在共產國際召開的第6次大會上,代表共產國際的日本、英國、美國等支部,提出了對中國革命的宣言。他高呼:“獨立團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萬歲!”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的東北地區。在片山潛的積極籌備下,1932年8月在阿姆斯特丹召開了世界反戰大會。中國的代表宋慶齡也參加了這次大會。會上,片山潛激烈抨擊帝國主義與蔣介石相互勾結,妄圖消滅中國紅軍的罪惡活動,並號召國際反戰組織一致支持中國革命。片山潛不愧是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
1933年11月5日,片山潛病逝於莫斯科。他在遺言中說:“我們必須與社會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與叛徒、姦細,作堅決的鬥爭”。有數萬人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隆重葬禮。斯大林等抬著片山潛的靈柩由工會大廈向紅場進發。片山潛的遺體安放在克里姆林宮的紅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