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產黨
政黨
美國共產黨(英文:TheCommunistPart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簡寫CPUSA),簡稱美共,創建於191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共產黨曾利用美國國內外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廣泛的人民陣線,其黨員人數曾達到10萬之眾,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左翼力量。二戰後,由於麥卡錫主義盛行,加之黨本身“左”傾錯誤的影響,美國共產黨的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損失。20世紀70年代,由於美國國內反對越南戰爭的浪潮高漲,美國共產黨有所復甦。1989年,東歐劇變使得美國共產黨再次跌入低谷,但以前黨主席格斯·霍爾同志為核心的美共中央堅持不改黨名,不變黨性,從組織和思想上保全了美國共產黨。
美共主張修改由美國主流政黨所控制的選舉法,使更多的黨派參加競選;美共反對失業,反對侵略戰爭,認為帝國主義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美共的目標是通過和平道路戰勝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主張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美共的中央機關報是《每日世界》,理論刊物為《政治月刊》。
美國共產黨黨徽
1987年通過、2001年美共二十七大修改的《美國共產黨章程》這樣規定黨的性質:
美國共產黨是為美國工人階級服務的美國工人階級的政黨。美國工人階級的構成具有多種族和多民族特點。其成員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既包括有工作的工人,也包括失業的工人;既包括有組織的工人,也包括無組織的工人;既包括同性戀者,也包括異性戀者;既包括美國本土出生的工人,也包括外來移民;既包括城市工人,也包括農村工人,包括所有從事多種體力和腦力勞動的工人群眾,其人口在美國社會中佔大多數。我們黨是非洲裔、墨西哥裔、波多黎各裔及其他拉美裔、土著、亞裔美國人和其他一切受到種族和民族壓迫的人民的政黨,同時也是婦女、青年人和其他所有勞動人民的政黨。
二戰後,由於國內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加之黨本身“左”傾錯誤的影響,使黨的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損失。例如在冷戰時期,特別是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時期,美共受到很大的壓力,連出國訪問、看望朋友都受到限制。當時反共思潮的力量很大,一些黨的領導人被投入監獄,如黨的總書記霍爾被監禁了7年。一些工會在簽訂合同時規定會員不得加入共產黨。一些黨員退黨了,因為面臨失業的威脅,連自己的生存都無法保證。當時美共力量損失很大。70年代形勢開始好轉,由於國內反越戰的浪潮高漲,美共有所復甦。但蘇東劇變更使美國共產黨跌入了低谷,當時黨內不少人認為,蘇聯解體是社會主義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的,一些黨員因對現實失望而退黨,或由迷惘轉變主義,這又是一個艱難的時期,損失很大。但以黨的主席格斯·霍爾為首的美共中央堅持不改黨名,不變黨性,從組織和思想上保全了黨。美國共產黨已處於從低谷中復甦、並在積極獨立探索美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新階段。在2000年4月的中央全會上,美共完成了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工作,年富力強的塞繆爾·李奧納多·韋伯接任黨的主席。新的領導集體上任后,根據世紀之交的新情況,對黨的一些理論和策略進行了新的調整,這些調整集中體現在對黨章的修改上。
1919年,美國社會黨左翼領袖魯登堡創建美國共產黨。
1921年,美共被迫轉入地下進行活動。
1923年4月,美國共產黨恢復其合法地位,並與美國工人黨合併,魯登堡擔任美共中央總書記。
20世紀30年代前期,美共積極支持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領導和組織產業工人工會,動員3000人赴西班牙參加反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鬥爭。
1943年12月,德黑蘭會議后,時任美共中央總書記白勞德認為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長期信任和合作”的時代,主張實現包括大資產階級在內的團結。
1944年5月,白勞德宣布解散美共,另立非黨組織美國共產主義政治協會,並擔任會長。
1945年,美國共產黨前中央總書記福斯特重建美共。
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盛行時,美共再次轉入“地下”,主要活動在產業工人和黑人中間。
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共開始公開參加政黨活動。
1979年,在美共二十二大中通過的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美共反對侵略戰爭。美共的目標是通過和平道路戰勝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主張緩和國際緊張局勢。
1988年,格斯·霍爾擔任美國共產黨全國委員會主席。
《美國共產黨章程》是美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規定,具有最高黨法、根本大法的效力。2014年6月15日,《美國共產黨章程》在美國共產黨第三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修正。
1987年通過、2014年美共三十大修改的《美國共產黨章程》這樣規定黨的性質:
美國共產黨黨徽
美國共產黨是為美國工人階級服務的美國工人階級的政黨。美國工人階級的構成具有多種族和多民族特點。其成員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既包括有工作的工人,也包括失業的工人;既包括有組織的工人,也包括無組織的工人;既包括同性戀者,也包括異性戀者;既包括美國本土出生的工人,也包括外來移民;既包括城市工人,也包括農村工人,包括所有從事多種體力和腦力勞動的工人群眾,其人口在美國社會中佔大多數。我們黨是非洲裔、墨西哥裔、波多黎各裔及其他拉美裔、土著、亞裔美國人和其他一切受到種族和民族壓迫的人民的政黨,同時也是婦女、青年人和其他所有勞動人民的政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國內的形勢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其表現為人民反壟斷情感不斷增強,勞工運動不斷開闢出新的天地,國內右翼勢力被迫轉入防禦地位。1994年秋季在勞聯—產聯會議上原主席克蘭被擊敗,富有戰鬥精神的約翰·斯溫尼當選新任主席。這是自1955年兩大工會合併以來,拋棄勞工鬥爭主張階級調和主義的右翼領導層第一次被從美國勞工運動的最高層上趕下台。勞聯—產聯章程中刪除了反共的條款,整個工人運動呈現出向左轉的趨勢。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西雅圖”事件猶如一聲驚雷深刻影響著美國的勞工運動,美國工會、環保、人權等組織發動的有數萬美國群眾參加的示威活動,抗議世界貿易組織把利潤置於人權、勞工利益、環境保護之上。“西雅圖”事件表現了美國勞工運動戰鬥精神日益高漲的狀況,這一事件為美國勞工運動的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天地。加利福尼亞的人民為了讓愷撒·夏維茲的生日成為州節日舉行的聲勢浩大的遊行顯示出人民反對種族歧視的堅強決心。勞聯—產聯在維奇斯通過的決議具有明顯的反帝國主義的性質。波音公司工程師積極參與罷工活動顯示出白領工人在日益以信息化和知識化為基礎的美國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他們在階級鬥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右翼力量在退卻,新的群眾運動正在興起,人民運動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上,反壟斷、反跨國公司、反種族主義的聯盟在逐步形成。美共制定了爭取擴大這一聯盟,拓展左翼中心、工人階級和階級聯合的概念,把更多的受壓迫的人們團結起來的戰略策略。國內這些政治形勢的新變化加之美共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實踐的深化促使了美共對黨章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
2001年5月17日美國共產黨在經過充分醞釀、討論、爭論,在黨的二十七大前對1987年通過的黨章進行了修改。修改最多的是黨章的前言部分,即黨章中關於美國共產黨性質、指導思想、奮鬥目標等部分。新黨章保持黨的名稱美國共產黨不變。再次肯定了“美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政黨。它基於美國工人階級歷史上的鬥爭和進步傳統,致力於提高工人階級特別是受壓迫人民的利益”。這次修改中增加了在1987年黨章中所沒有明確提出的“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原理”。圍繞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還是以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為指導思想的問題曾在美共歷史上引起爭論。這次黨章修改的措詞既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又強調堅持其“科學原理”,表明了美共不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教條,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個別過時的論斷區別開來的態度。在此後不久召開的黨的二十七次大會上美共重申了其世界觀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發出了進一步以創造性的方式發展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的號召。美共認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從來不把自己的理論創造看作是無所不包的,而僅僅看作是進一步分析更廣泛問題的基礎。美共特別指出在解決當前國際工人運動所面臨的許多新問題中迫切需要這種科學的理論方法。
1987年的黨章規定“黨的目標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次修改為“黨為人民利益和權利而奮鬥,最終目標是用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建立工人階級所領導的,具有廣泛人民基礎的政府”。這次修改對黨的目標進行了更明確的規定,把黨的日常鬥爭和建立社會主義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並且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徵作了概括,因而更具操作性。
新黨章詳細論證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給民主充分發揮的空間,特別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民主是有限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政治、經濟、法律制度都是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而為一小部分人服務的。政府的運行受有錢人、跨國公司和他們的代理人控制。工人階級經過建立組織、開展鬥爭贏得了一些政治改革,提高了某些生活質量。但是只要跨國公司處於壟斷地位,工人階級的鬥爭成果就是不安全的,他們必須不斷鬥爭保衛已取得的成果。當人類跨入21世紀,民主在美國受到壟斷資本日益增加的危險,政治權力集中於越來越少的人手裡。包括投票權在內的基本權力也遭受到了極右勢力的威脅。共產黨號召為保衛和擴展工人階級的民主權利而開展英勇的鬥爭,並把這作為美國社會和經濟進步的必要前提。”基於上述分析,美共認為“只有通過廢除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消滅人剝削人的社會,消滅壓迫戰爭種族主義和貧窮。”社會主義制度為人民的利益服務而不是為資本主義公司的私人利益服務。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處於政府的領導地位,“社會主義是對民主的極大擴張。共產黨以擴大的《人權法案》宣傳社會主義民主:按照工會工資標準得到工作的權利,直到大學水平的免費教育,免費的醫療、體面的房子,提供兒童照顧制度和老年安全。”
美國是有深厚民主傳統的國家,美國共產黨一直認為社會主義建設要基於美國民主傳統之上,把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和本質特徵。在黨章修改前後美共圍繞“社會主義權利法案”的問題展開了非常活躍的討論。黨的主席韋伯提醒全黨不要把“社會主義權利法案”變成陳詞濫調,也不要把它變成新的頌歌。美共認為“社會主義權利法案”這一術語反映了兩個大的問題,就是美共對待民主的態度問題以及社會主義道路問題。爭取民主的鬥爭是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政治的基石,這條紅線貫穿於列寧的著作之中。美共認為追求民主權利的鬥爭是階級鬥爭的核心,沒有持續的追求民主的鬥爭,工人階級會和他的同盟軍相分離,從而不能發揮領導的作用,這一問題和“社會主義權利法案”緊密聯繫在一起。美共認為只有社會主義的形象和內容徹底民主,才能夠引導美國人民走社會主義的道路。20世紀社會主義的形象不夠民主,所以不能說社會主義民主本身就比最發達的資本主義民主高好多倍。雖然可以肯定地說,社會主義創造了發揮民主的最好條件,但是加深和擴展民主的過程決不是自發的。相反,執政黨和人民的組織必須重視發展民主的形式和實踐,使之適應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的特殊政治背景。美共提醒全黨社會主義是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所開展的運動,沒有正確對待民主、美國的民主傳統和社會主義民主本質的態度,就不能想象在美國引導數百萬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美共對蘇聯沒有處理好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關係導致社會主義挫折的經驗教訓的總結。
新黨章中規定美共“通過大多數人的和平願望的表達實現社會主義,結果如何依靠人民防止美國統治階級使用暴力阻止人民意願的能力而定”。“美共珍惜與美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青年組織——共青團的兄弟般的聯繫,高度評價青年人和學生在反壟斷聯盟中的作用。黨同共青團一道帶領年輕人參加建立更人道的社會主義的將來。美共和所有追求和平、民主、平等,反對軍國主義侵略、壓迫、種族主義以及旨在提高工人階級生活水平的人士保持密切的團結。”
作為目前美國最大的左翼黨,美共一直致力於通過和平道路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80年代後期,美共鑒於一些州提出不利於小黨競選的條件限制,決定不再單獨提出本黨的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在選舉策略上支持民主黨反對共和黨。美共認為美國共和黨是右翼政黨,其中包括極右的種族主義者和反工人階級的勢力。如果共和黨在選舉中獲勝,那麼將是對民主的最大威脅。美共為2000年大選制定的主要目標是:第一,結束共和黨人在美國參議院中居多數席位的狀況,同時也儘可能地避免共和黨人佔據眾議院的多數。第二,擊敗喬治·布希和共和黨的任何其它總統候選人。第三,在各州和全國儘可能地擊敗共和黨的極右分子。第四,使共產黨人在全國儘可能多地控制地方政府機構,並利用選舉吸納新的黨員,壯大黨的力量,促進黨的建設。圍繞上述目標,美共動員組織廣大工人參與選舉,動員全國成千上萬的選民,團結聯合一切左翼和中間的力量,結成廣泛的反右翼聯盟,組成“寬闊的多種族的勞工和人民的選舉陣線”。雖然2000年大選以民主黨失敗而告終,但是美共在參與大選的過程中擴大了影響,壯大了隊伍。
美共在新黨章中特彆強調:美國共產黨是美國工人運動的內在組成部分”。黨章中指出“我們珍惜我們與構成這一運動的主體——勞動人民和工會的聯繫,我們珍惜我們植根於這一運動之中的背景。我們在行動上尋求最大可能的跟勞聯—產聯以及其它獨立工會保持團結,在反壟斷的聯盟中,努力提高有組織的勞工的領導作用。我們追求提高美國工會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工會的聯繫和團結,並且把全球勞工及其組織的更高水平的團結作為擊敗日益增長的全球帝國主義壓迫的唯一有效方式。美國共產黨是世界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的內在組成部分”。面對世紀之交國內出現的人民運動日益高漲的新情況,美國共產黨對過去階級和階級鬥爭概念進行了新的思考。美共認為階級不是一個僵死的概念,而是一個開放的富有彈性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的階級鬥爭形式。美共進一步認為社會民主主義者不是黨的敵人,而是黨的同盟軍,而且是今後美共工作的中心。也就是說美共認識到只有團結更多的朋友,才能打破孤立,在政治舞台上發揮重大作用。
在組織原則上,美共仍然強調民主集中制,但是對民主集中制的解釋有所不同。刪去了1987年黨章中的“民主集中制保證全黨成員和領導的意願和行動的統一”的表述。新黨章中把民主集中制解釋為“黨的決定和政策通過民主的程序產生,一旦做出最終的決定所有成員都必須執行它”。增添了“團結是勞動人民在提高自己利益的鬥爭中最強大武器”。刪去了集體主義是黨的工作作風的基本概念,代之以“集體主義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作風,通過集體討論和行動,我們應用可能最好的方案來提高工人階級的利益”。
新黨章簡化了入黨程序,在入黨條件上刪去了入黨申請者至少有兩個表現良好的黨員同意,申請者所在地區俱樂部多數黨員同意后才能加入黨的條款。新的黨章規定黨的任一成員、俱樂部、地區和全國組織都可以接受申請者的申請書,並且迅速地把申請書轉交給申請者所在的俱樂部、地區組織。該俱樂部、地區組織應該迅速地就此展開討論,並儘可能的安排一個或多個黨員同申請者交流談話。除非俱樂部和地區組織得知申請書是假的,或者接受該申請者可能危害到黨的組織和黨的目標,申請者應該被迅速通知他(她)已被接受為黨的成員,並且安排參加黨的一個俱樂部。在沒有組織的地區,沒有俱樂部的地方,新的成員應被轉到上一級具有管轄權的委員會。安排新的成員參加黨的教育工作、群眾工作和其他活動是俱樂部的責任或者是上級委員會的管轄權。
新黨章簡化了黨員在國內轉移組織關係的程序,規定“黨員從一州轉移到另一州時,通常應該在改變住址以前進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搬到新住址的30天內進行,介紹信由地區組織經過全國委員會轉入新的地區或者同時轉交給新的地區組織和全國委員會”。新的黨章刪去了介紹信要附帶一份轉移組織關係同志的集體評估意見的要求,刪除了新的地區組織在接到介紹信之後才把轉來的黨員接受為成員的規定。
當前美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組織力量太弱,在美國政治舞台上影響太小,致使美共始終不能融入社會主流,更談不上問鼎政權。儘管1995年1月,黨的主席霍爾在美共新年慶祝會上宣布,美國共產黨的“黨員人數正在全面激增”,但從總體上來說,美共的力量是弱小的,美共究竟有多少黨員,美共沒有正式宣布,估計的數字很不相同,有的說有1.5萬人,有的說7000人左右,有的說4000人左右,而有的則說1500人,但無論哪個數字較準確,對於美國共產黨來說,要想在美國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並通過投票箱實現社會主義,黨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進一步復興和發展黨的隊伍是當前美國共產黨面臨的一個最重要問題。在美國這個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思想根深蒂固,反共勢力特彆強大的內部環境下;在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外部環境下,發展新黨員顯得尤其困難。針對這一情況,美共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問題,把擴大黨的新成員,提高黨的影響作為美共領導人心中的頭等大事,把黨建工作放在黨的中心工作中優先開展。美共採取的措施首先在黨章的規定中簡化入黨程序,以及根據美國人職業高流動性的特點簡化黨員轉移組織關係的程序和手續。其次美共在黨的建設中採取新的策略:
第一,黨利用一切渠道和機會擴大黨的隊伍,利用新技術和媒體包括網際網路和黨的電視節目“變化中的美國”等來擴大黨的隊伍,積極地發展黨報的讀者,擴大黨的出版物的發行。
第二,在擴大黨的隊伍時,黨的領導更要富有指導性、現實性和創造性。對於共青團的建設,黨要接觸青年,了解青年工作的特殊性,並掌握聯繫和幫助他們的本領。
第三,逐步改進黨的工作作風使黨成為一個公共組織,一個群眾性的黨。
第四,黨的隊伍擴大和勞工運動密切聯繫。在思想上全黨要清醒地認識到黨的隊伍擴大工作和勞工運動蓬勃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群眾性的黨的建設和黨走向社會主義運動的戰略目標有直接的聯繫。
新黨章在組織結構上取消了全國理事會和全國監察委員會的設置。關於黨員的權利和義務中,新黨章刪除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提法代之以“對黨的集體工作和自己行為的批評性評估”的提法。提出“全國委員會及其領導在各級水平上應該主動地開展批判性的評估和自我評估,以便改進工作”。在黨的管理紀律程序和申辯條款中,以“幫助”代替了“管理”,把“管理工作幫助黨員改正缺點和錯誤”改為“黨給同志們提供幫助,以利於他們改正缺點和錯誤”。這些變化是美共基於黨內一部分黨員民主的呼聲所做出的反應。美共歷史上一部分黨員曾打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招牌進行相互攻擊和分裂黨的活動,也有一部分黨員認為原來黨的體制壓制了黨內民主,壓抑了黨員個人意見的充分表達。這次修改黨章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給予每個黨員充分表達自己願望的空間,允許不同意見存在,以推進黨內民主。
世紀之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結構、階級結構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達國家共產黨在相對弱小的情況下如何根據這一情況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戰略策略是當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各國共產黨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具有理論創新的勇氣,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和本國實際以及時代特徵結合起來,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的新領域,回答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前人不可能提供答案的新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共關於黨章的修改,進行戰略策略的調整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其效果如何,黨章修改會不會帶來新的問題,比如降低黨員入黨標準,簡化黨員入黨程序會不會導致黨員素質下降等問題,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當然這一切還要靠今後實踐來檢驗。
現任黨主席山姆·韋伯
美共全國總部設在紐約曼哈頓一幢八層大樓里,在這裡工作的專職人員不是老人就是大學生、甚至高中生。2000年以後一直擔任美共主席的現任黨主席山姆·韋伯說:“我們有不同的文化,我們不再用總書記這個詞,而是用主席,美國人更容易理解。”65歲的美共副主席賈維斯·泰納說:“很多人都說一個社會主義的美國可能會很美好,卻不可能實現。我們應該讓他們相信,這不是空想,而是一場每天都要堅持的鬥爭,它所遵循的原則非常簡單:重人輕利。”
美共和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共產黨不同,它仍堅持正統路線,堅守似乎永恆不變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美共的目標很實際:就是要給共和黨內“徹頭徹尾的資本家”設置障礙。泰納羨慕地說:“當我看到中國發生的一切,我想社會主義在這裡完全有機會執政。”
現在美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大多數成員年事已高,候補力量不足。美共的目標是在“可預見的未來”爭取在美國實現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英文:Communism)是一種政治信仰或社會狀態,現今的共產主義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為基本思想。共產主義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消除勞動成果分配特權,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剝削制度,並且進行集體生產共同享有勞動成果的社會。共產主義設想未來的所有階級剝削社會將最終過渡成為共產主義的無階級剝削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社會。共產主義思想的實行上,需要社會成員每人有高度自覺的集體主義思想,以勞動光榮為社會普遍共識。
共產主義是透過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去消除社會隔閡和階級剝削和壓迫,以把全人類從壓迫和貧困中解放的思想,並建立人人平等沒有特權階級優先分配勞動成果特權的制度、沒有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階級壓迫的政府,以及全社會集體共同生產,平等享有勞動成果的社會。
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類的歷史、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發現人類社會是以物質生產為基礎的,現有生產力水平低下使得物質匱乏,不同人的經濟地位決定了不同人的社會地位,人們之間的經濟關係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形態,法律、道德等。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地位所決定的,是人們社會地位的反映,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
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
1.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科技極度發達,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勞動時間大大縮短,社會產品極大豐富。
2.一切私人勞動和小規模生產都被社會化大生產取代,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平等佔有生產資料,商品和貨幣失去利潤的代表符號而消亡。
3.由於社會產品極大豐富,消滅了工農經濟差別、城鄉經濟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價值的差別。
4.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舊的社會經濟分工的消亡,每個社會成員將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5.整個社會有計劃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進行大規模訂製生產。
6.實行各盡其能、按需分配原則(這裡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為勞動產品分配的唯一根據”,人們的社會文明程度極大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很高,低級趣味已經消失了,任何貪婪慾望受到自覺地抵制)。
7.階級剝削,階級差別消失,“機器對人的奴役”被“對物的管理”取代,國家機器將自行消亡。
8.隨著經濟上的一切壓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階級社會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觀念和宗教鴉片也隨之消亡。
9.以私有制經濟個體的家庭消亡了,兩性關係在消滅了性別、財富、年紀、種族優先以後,變成純粹的私事而社會無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撫養和教育將完全成為社會的公共福利事業(家庭本質上就是一種私有制個體經濟單位,在農業社會中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負擔著教育、養老、防禦、培訓等多種職能,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其職能逐步被各種福利社會機構和公共服務取代,因而私有制家庭單位生產、生活規模變小、並且其生產能力、生活保障越來越社會化,最終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其社會單位功能會徹底消亡)。
美國共產黨聯合主席羅薩娜·坎布隆
美國共產黨國際部書記阿爾瓦羅·羅德里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