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不應期的結果 展開
- 不應期
- 賢者時間
不應期
不應期
不應期徠 refractory period在生物對某一刺激發生反應后,在一定時間內,即使再給予刺激,也不發生反應。一般稱此期間為不應期。在一次興奮后出現興奮性消失或降低的有序變化,分絕對不應期與相對不應期。
徠
可興奮組織在接受第一個有效刺激而興奮后的一個較短時期內,興奮性下降至零,閾強度成為無限大,無論再用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再產生興奮,即在這一時期內施加的第二個有效刺激歸於無效,這一段時期稱絕對不應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相對不應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可興奮細胞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在絕對不應期之後,細胞的興奮性較低,閾刺激不能引起興奮,但較強的刺激可引起其興奮,產生低於正常的動作電位,這一時期稱為相對不應期。
絕對不應期和相對不應期是反映組織細胞在一次興奮時所經歷的興奮性變化的主要過程,它們的出現,在細胞或組織接受連續刺激時,有可能影響它們對後來刺激的反應能力,因而是一個重要的生理現象。
不應期的產生機制主要是細胞膜鈉離子通道所處在的狀態。
上述幾種不應期與神經動作電位的位相相對應,絕對不應期相當於峰電位的持續期(例如在哺乳類運動神經A纖維中為0.5毫秒左右)。
相對不應期是繼絕對不應期之後短時間結束。以後是興奮性比正常增強的超常期,相當於動作電位的負后電位(從開始起約10-15毫秒)。繼超常期的是興奮性減低的低常期,長達70毫秒。從興奮的離子學說來看,不應期是因為膜的Na+ 的轉運機制全部或部分鈍化,膜對K+的透性亢進的結果。即使同一細胞,其不應期也隨各種內外條件而變化,例如低溫或疲勞可使其延長,藥物或無機離子也有影響。在神經的一部分被麻醉的神經肌肉標本上所看到的Vedensky抑制現象,也可用不應期來說明。
當單個閾上刺激引起細胞產生一次動作電位后,直到膜電位恢復到正常靜息膜電位水平,在此期間細胞膜通常將不再對下一次刺激產生反應這個時期稱為不應期。
男性不應期是指一次性交結束到身體狀態又可以開始下一次性交之間的必須間歇時間。不應期的開始是一次性交射精之後,陰莖立即處於疲軟或半疲軟狀態,即使再有較強的手刺激或女性摩擦也難以挺舉、堅硬。有時陰莖雖呈半勃起,但不能再次射精。而不應期的結束使陰莖在性刺激下可以挺舉和完成性交,它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性抑制作用。在不應期時,除了陰莖變軟外,還有身體疲乏、肌肉鬆弛,尿道有部分殘存精液流出,大腦有暫時迷惘現象,心理上感到完成一件大事而有溫馨體會,帶著輕鬆感昏昏欲睡。這種感覺在動植物種表現並不明顯,而在高智能的人類,它是生理上膨脹緩解欲的最大滿足。
男性達到性高潮進入消退期之後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無論什麼樣的額外刺激都無法再造成性反應,即勃起。不應期的時間長短可以 從幾分鐘到幾天不等,取決於各種因素、其中男性的年齡、精力、體力是 主要指標,以往性活動的頻率、刺激的方式,以及他對其伴侶情感上的親密程度和肉體上的需要程度等等。不應期的長短是衡量男人性能力強弱的因素之一。女性沒有不應期,因此,不應期是男女兩性在性反應中最重要的不同點之一。一種假說認為,射精引誘某種短期的神經性抑制,而導致不應期的發生。另一種假說認為不應期的發生和高潮時損失的精液有關係。大多數研究者對此抱懷疑態度,因為精液中並無已知的物質可用來解釋精力的耗損、性激素的大量下降或其他合理的生化上的原因。但是也有人提出,某些人通過在高潮時不射精來避免不應期的發生(如中國房中術提倡的忍精不泄),這意味著射精和不應期之間可能有某種關聯存在。
不應期的長短因人而異,與人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有關,同一個人也會因時而異。發育正常的健康人不應期的時間相對短一些。不應期的長短還取決於年齡的大小,青年男子最短的往往只有幾分鐘...第一次性高潮過後,很快會再度獲得,而年齡較大的男子在第一次性高潮過後往往需要很多個小時才能完全恢復。
不應期是正常現象。之所以會出現不應期,是因為男性達到性高潮時,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肌肉有規則的強烈收縮,一旦完成後,這些器官頓時由緊張狀態環衛鬆弛狀況,另外,在高強度性衝動的刺激下,無論神經與內分泌均高度緊張;性衝動完畢后,這些器官的的工作立即由興奮轉為抑制,在這種緊張與鬆弛之間,興奮與抑制大起大落。鬆弛與抑制階段就是疲乏與倦怠必須有的息養時間。就是我們說的不應期。
心理不應期心理不應期(Kantowitz,1974;MeyerKieras,1997;Pashler,1998;Telford,1931)描述了兩個反應時任務在時間上接近呈現的情境兩個刺激在時間上的分隔被稱為刺激間隔(interstimulusinterval,ISI)。大喜大悲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物質和能量衰竭以後,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幹什麼都沒勁,這被稱為心理的不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