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
第五版
本教材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持和組織編寫出版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之一種,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本教材由教育部直屬的幾所國家重點大學的部分刑法學教授合作編著,供高等學校法學本科使用。本教材此次修訂,是在上一版的基礎上結合刑法學立法與司法實踐的發展變化而進行的。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我國刑法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並注重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相對穩定性和時代特色,特別是參照了刑法修正案(八)的有關內容對教材做了全面修訂,使得該教材更加符合時代特徵,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刑法學(第五版) | |||
書號: | 10698 | ISBN: | 978-7-301-10698-3 |
作者: | 高銘暄,馬克昌 | 版次: | 5 |
開本: | 16開 | 裝訂: | 平 |
字數: | 930 千字 頁數:700 | 定價: | ¥59.00 |
瀏覽次數: | 4100 | ||
出版日期: | 2011-08-11 | 叢書名: |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 |
緒言 上編刑 法 總 論
第一章刑法概說
第一節刑法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刑法的創製和完善
第三節刑法的根據和任務
第四節刑法的體系和解釋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罪刑法定原則
第三節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第四節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範圍
第一節刑法的空間效力
第二節刑法的時間效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
第一節犯罪概念
第二節犯罪構成
第五章犯罪客體
第一節犯罪客體概述
第二節犯罪客體的分類
第三節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
第六章犯罪客觀方面
第一節犯罪客觀方面概述
第二節危害行為
第三節危害結果
第四節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第五節犯罪的其他客觀要件
第七章犯罪主體
第一節犯罪主體概述
第二節刑事責任能力
第三節與刑事責任能力有關的因素
第四節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
第五節單位犯罪
第八章犯罪主觀方面
第一節犯罪主觀方面概述
第二節犯罪故意
第三節犯罪過失
第四節與罪過相關的幾個特殊問題
第五節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
第六節認識錯誤
第九章正當行為
第一節正當行為概述
第二節正當防衛
第三節緊急避險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第一節故意犯罪停止形態概述
第二節犯罪既遂形態
第三節犯罪預備形態
第四節犯罪未遂形態
第五節犯罪中止形態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一節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節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節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第十二章罪數形態
第一節罪數判斷標準
第二節一罪的類型
第三節數罪的類型
第十三章刑事責任
第一節刑事責任概述
第二節刑事責任的根據
第三節刑事責任的發展階段和解決方式
第十四章刑罰概說
第一節刑罰的概念
第二節刑罰的功能
第三節刑罰的目的
第十五章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第一節刑罰的體系
第二節主刑
第三節附加刑
第四節非刑罰處理方法
第十六章刑罰的裁量
第一節刑罰裁量概述
第二節刑罰裁量原則
第三節刑罰裁量情節
第十七章刑罰裁量制度
第一節累犯
第二節自首與立功
第三節數罪併罰
第四節緩刑
第十八章刑罰執行制度
第一節減刑
第二節假釋
第十九章刑罰的消滅
第一節刑罰消滅概述
第二節時效
第三節赦免 下編刑 法 各 論
第二十章刑法各論概述
第一節刑法各論與刑法總論的關係
第二節刑法分則的體系
第三節具體犯罪條文的構成
第二十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一節危害國家安全罪概述
第二節危害國家安全罪分述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第二節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
第二十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概述
第二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三節走私罪
第四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六節金融詐騙罪
第七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八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九節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一節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概述
第二節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分述
第二十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一節侵犯財產罪概述
第二節侵犯財產罪分述
第二十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概述
第二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三節妨害司法罪
第四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五節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六節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七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八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九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十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二十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一節危害國防利益罪概述
第二節危害國防利益罪分述
第二十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一節貪污賄賂罪概述
第二節貪污賄賂罪分述
第二十九章瀆職罪
第一節瀆職罪概述
第二節瀆職罪分述
第三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第一節軍人違反職責罪概述
第二節軍人違反職責罪分述 後記
作者簡介:
高銘暄,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馬克昌,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