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米
五色米
五色米指的是壯族特色糯米飯,由五種顏色構成。五色飯專門用來在三月三、清明節這段日子食用的,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一樣,它也是一個節日的象徵.它的味道和糯米沒有多少差別,但是由於它的意義不同,所以吃起來時感覺也當然會不一樣.當然清明節時製作五色米,部分用於祭供,部分用家族清明飯,表示吉利。
廣西環江縣的毛南族在每年農曆五月,要擧行五月廟節,日期各村不一。以鐵坳為界,整個毛南山鄉分成上下二團,下團廟節為夏至後的第一個辰日;上團廟節提前五天,即從辰日往回倒數到亥日為節日。有的傳說認為這一天是為了紀念毛南族飼養耕牛和菜牛的創始人馮三界公。因為馮三界公開始使用耕牛,毛南族才有了水田,種上水稻。過去各村寨都有廟田,以其收入購買菜牛,在節日時殺牛祭祀愛吃牛肉的馮三界公。同時還要摘取各種農作物葉子放到土地娘娘神前,求娘娘保佑五穀豐收。
五色米
黑色糯米飯,用楓葉及其嫩莖之皮,放在臼中搗爛,稍為風乾後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後,把葉渣撈出濾凈,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鍋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攝氏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黃染料,可用黃花或黃梔子、黃羌等植物的果實、塊莖提取。將黃花煮沸,或將黃梔子搗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黃橙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黃羌掏爛後與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黃色的糯米(可直接蒸,不用浸泡)。
紅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種而葉狀不同的紅蘭草經水煮而成。葉片稍長,顏色稍深,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色。
提取四種液汁出來後,分別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一夜,等其上色後放入蒸籠中蒸約一個小時,便可蒸出黑、紅、黃、紫、白(糯米本色)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來。
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斑斕、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醇正平和,味道富有植物清香,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紅蘭草有生血作用,梔子有清熱涼血作用,用楓葉煮成的青粳飯,人食之能堅觔骨、益腸胃、補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