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

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

道教俗神,專司打鬼驅邪。中國民間常掛鐘馗神像辟邪除災,從古至今都流傳著“鍾馗捉鬼”的典故傳說。

生平傳說


關於鍾馗為終南人之說,在各種古書典籍中均有記載。如《唐逸史》有“臣終南山進士鍾馗也”;宋《事物紀源》有“鍾馗者,終南進士也”,等等。
關於鍾馗的生平傳說,《鍾馗傳略》這樣記載:“夫鍾馗者,姓鍾名馗,古有雍州終南人也,生於終南而居於終南,文武全修,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經綸滿腹,剛正不阿,不懼邪祟,待人正直、肝膽相照、獲貢士首狀元不及,抗辯無果,報國無門,捨生取義,怒撞殿柱亡,皇以狀元職葬之,託夢驅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賜福鎮宅聖君’,詔告天下,遍懸《鍾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故名噪天下也!”《歷代神仙通鑒》的記載與之十分相似:鍾馗系陝西終南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年間,赴京城應試,卻因相貌醜陋而落選,憤而撞死殿階。帝聞之,賜以紅官袍安葬。到了天寶年間,相傳唐玄宗李隆基在臨潼驪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夢見一相貌奇偉之大漢,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將其吃掉。大漢聲稱自己為“殿試不中進士,鍾馗”,皇帝夢醒,即刻病癒。於是,唐玄宗命吳道子將夢中鍾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畫,懸於宮中以避邪鎮妖。

信仰形成發展


由於唐玄宗的重視,鍾馗作為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漸確立。皇帝賜給大臣鍾馗畫像作為新年禮物,成為盛唐以來的慣例,如開元時的名人張說及其後的劉禹錫等,都有謝賜鍾馗圖和曆日表的作品傳世。另外,人們還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鍾馗驅儺文》,是鍾馗已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
古人傳說,有年獸專於年夜侵擾人間,為了驅趕年獸,年夜守歲,人們從唐代起將鍾馗、神荼、鬱壘、秦瓊、敬德神像貼於門上辟邪,放鞭炮、掛紅燈嚇跑年獸。春節期間鍾馗是守門、護福、鎮宅、驅年獸的神,可見鍾馗信仰至少從盛唐起已成為全社會的風尚。
爾後,道教尊鍾馗為門神,封鍾馗為驅鬼逐惡的判官,封其為“賜福鎮宅聖君”。民間開始常掛鐘馗的像賜福鎮宅,跳鍾馗舞祈福驅邪,一直延續至今。
鍾馗逐漸成為了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最為人們熟悉的角色,貼於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神靈,出現於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還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鐘馗戲、鍾馗圖,連《本草綱目》里也收錄了用鍾馗像燒灰以水沖服或配合其他葯面成丸以治療難產、瘧疾等症的“秘方”。

信仰的現狀


在中國的陝西周至(傳說中的鐘馗故里)、江淮、閩南、台灣等地鍾馗信仰更為盛行。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開地、開業、開廟、開台、謝土、喬遷、慶豐、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掛鍾馗畫像和舉行儺舞跳鍾馗表演,常會有藝師打扮成鍾馗的模樣戴儺面具、著官袍、手持蝙蝠和寶劍跳儺,有迎福納祥、人壽豐年、祈福除邪、鎮宅佑安之意,有時也有鍾馗懸絲傀儡戲表演。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對鍾馗的信仰,這種信仰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普遍。在日本,鍾馗的信仰非常系統,許多村子有鍾馗神社,製作鍾馗稻草人偶,許多瓦房上還會安置鍾馗瓦,跳鍾馗儺舞,掛鐘馗旗幡,家中小孩房中置鍾馗畫像,神樂社也會表演鍾馗,還曾有一款飛機稱鍾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