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官屯鎮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下轄鎮

齊河縣胡官屯鎮政府駐地胡官屯村,據載,三國時期魏王實行屯兵制,有個姓胡的將領率重兵在此村屯居。村南設有點將台,起名胡家台,故村取名胡官屯。1958年為胡官屯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2000年原富足店鄉併入改稱胡官屯鎮。

地理環境


胡官屯鎮位於齊河縣南部,鎮域面積109.7平方公里,轄70個行政村,耕地10.9萬畝,人口3.8萬人,黨員1868人。
胡官屯鎮距離縣城33公里,與濟南市長清區隔黃河相望;境內有省道324線、105線、黃河大壩幹線、潘庄乾渠幹線縱貫南北,與胡潘路及鎮內4條主幹線形成"三縱五橫"的交通網路。隨著長清黃河大橋的通車運行,胡官屯鎮的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距離濟南西站30公里,距離濟鄭高鐵濟南南站6公里,距離長清大學城10公里,距離聊城62公里。胡官屯鎮已成為連接濟南、聊城、德州等地的重要交通樞紐。
近年來,胡官屯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實現跨越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打造“齊河南部融入省會橋頭堡”為引領,牢牢把握“發展和穩定”兩條主線,搶抓“一橋兩路”建設機遇,按照“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的總體思路推進工作貫徹落實,經濟社會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先後獲得省級生態鄉鎮、省級文明鄉鎮、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評鄉鎮類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胡官屯鎮
胡官屯鎮

獲得榮譽


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強鎮富民和諧穩定的主線,按照“堅持一個核心,把握兩大主題,突出四項重點,強化四項保障,實現四個目標”的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鎮幹部群眾,拼搏進取,紮實苦幹,推動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83元,均增長15%以上。07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鄉鎮”、“鄉鎮工作綜合考核二等獎”、“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鄉鎮”,被市委命名為“五個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經濟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實現新突破。以“融入省會、服務濟南”為契機,發揮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堅持產業招商,突出對濟招商,強化企業招商,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績。引進新上、技改重點項目31個,投資總額達2.7億元。主要有投資9200萬元的山東黃河造船項目、投資8800萬元的大齊肉類食品加工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隆泰蔬菜加工項目、投資1600萬元的紅炬新型建材項目等。民營經濟快速膨脹。通過領導幹部帶頭、大戶能人帶動,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總量達5000多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14家。
鎮村面貌實現新變化。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通信通訊網路進一步健全。鎮駐地改貌取得重大突破,沿街樓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投資100多萬元實施了齊南路城區段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政府駐地形象全面提升。

經濟發展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共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5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53.7萬元。年末全鎮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197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萬7184萬元,貸款餘額6822萬元。
農業農村經濟實現新發展。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穩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以林業、畜牧、瓜菜生產等優勢產業。林業上,通過宣傳發動、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有林總面積達到5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42%以上,木材加工企業30個。畜牧生產上,通過抓小區、抓大戶、抓防疫等措施,推動畜牧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全鎮共建有養殖小區50處,各類養殖大戶500戶,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達49%以上。其中,沙張乳業有限公司的奶牛存養規模達到600頭,在全市位居前列,該公司已成為伊利佳寶兩大乳業公司的重要奶源基地。大齊肉類食品有限公司成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瓜菜生產上,通過抓管理、抓科技、抓投入等措施,使全鎮蔬菜大棚達1000多個,年棚均收入1.5萬元以上,西瓜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每畝收入6000元以上,全鎮瓜菜種植總面積達2.6萬畝。
農業
2006年總產值3.2億元,年末實有耕地面積0.6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0.6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0.4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2萬公頃。糧食總產8.6萬噸,平均畝產1025公斤。肉豬、牛、羊年出欄25萬頭(只)。肉、蛋、奶產量7000噸。水產品總產量200噸。
工業
2006年全鎮企業總數147個,職工3150人。規模以上企業12處,完成工業增加值4438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1526萬元。
建設
2006年城鎮基本建設投資0.8億元,比05年增長52%。完成更新改造投資3600萬元,比05年增長38%。建築業總產值9600萬元,實現利稅1700萬元。房屋建築面積22.6萬平方米。
郵電交通
郵政業務總量5萬元。電信業務總量220萬元,市話6600戶。公路通車里程85公里。農用機械25萬馬力。其中汽車210輛。
貿易
城鄉集貿市場10個,商品成交額220萬元。個體工商業戶2465戶,從業人員8800人。
科教文衛
各級種類學校12所,在校生3100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3100人;教職工319人,其中專職教師281人,26項科教成果獲市(地)級以上獎勵。文化體育場所72處。醫院2處,床位30張;衛生技術人員60人。
社會生活
2006年全年支出救濟金3.2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65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元,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

社會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全鎮70個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1.3公里,有39個村實現了村內街道硬化。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周蘇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沼氣池建設數量在全縣居首位。農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全鎮1083名低保對象得到及時救助,學齡前兒童入園率達到100%,初中升學率連年居全縣第一。計劃生育穩定了低生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