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8條詞條名為王巍的結果 展開
- 阜外醫院主任醫師
- 廣東省新興縣委書記、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
- 原朝鮮義勇政治委員
- 江西省吉安縣委常委、副縣長、黨組成員
- 北京電視台BTV主持人
- 古研究所所長
- 藍弧動畫創始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中國併購公會創始會長
- 中國內地演員、明星教練
- 撫琴的人所著少年王男主角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講師
-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掛職)
- 影視製片人、演員
- 福建邵武烈士
- 武漢大學藥學院副教授
- 遼寧省鞍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 益海嘉里集團大米事業部總監
- 中國職業足球裁判
- 清華大學副教授
- 中國工藝美術師
- 極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
- 華東醫院副主任醫師
- 國家稅務總局哈爾濱市道里區稅務局副局長
- 中國科技會堂工程部主管
- 拉薩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 撫順銀行鞍山分行行長
- 新浪集團首席信息官
- 青島濱海學院普講3級講師
- 海南省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
- 雞西市雞東縣鄉建處副主任
- 竹山縣水電設計院職工
- 北京正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
- 南方雜誌社總編輯
- 佛堂鎮黨委委員
- 中國宇航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 河北工程大學教授
-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 操縱證券市場案罪犯
- 瀋陽航空宇航工程學院教授
- 白沙黎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廊坊師範學院教師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
- 上海市永二幼兒園老師
- 重慶郵電大學教授
- 廣安市第五屆人大代表
- 遼瀋工業集團有限公司412車間精加二班班長
- 西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 首屆全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成員
- 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系碩導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 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製造技術中心主任助理
- 整形醫生
- 律師
王巍
古研究所所長
王巍,男,漢族,1954年5月生,山東榮成人。 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5年1月獲得日本九州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學位。
1999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學會終身外籍院士。
2011年,當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13年2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7年12月12日,當選河南大學古代文明中心主任。
2018年3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王巍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
1970至1977年,先後在吉林省農安縣農村插隊,長春市鍋爐廠當工人,長春市基層機關當幹部。
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2月,由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被分配至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工作。
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作訪問學者,撰寫第2個博士學位論文——《東亞地區古代鐵器和冶鐵術的傳播與交流》。
1992年,晉陞為副研究員。
1997年晉陞為研究員。
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學會終身外籍院士。
研究經歷
1982年3月至1987年6月,參加並參與主持北京郊區琉璃河西周燕國都城和墓地的發掘。 1988年至1990年,先後參加了日本奈良市平城京奈良時代貴族邸宅──長屋王邸宅、奈良縣藤之木古墳和里山遺址、千葉縣於下貝丘遺址等考古發掘。
1996年至2000年,參加夏商周斷代工程“武王克商”及“西周各王在位年數”課題中“琉璃河西周都城和墓葬的年代學研究”的專題研究。
1996年~1998年主持河南偃師商城宮城的發掘。首次發現了商代前期的前後三進院落的宮殿建築,被評為國家文物局優秀髮掘工地二等獎。與同志們一道,在該商城中新發現了一座內城,將中國古代擇中立宮和中軸線的制度上溯了數百年。該發現成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考古學界一致認為,偃師商城的一系列新發現為夏商文化和年代分界提供了可靠的界標。該發現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王巍
2001年,主持院重大課題“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 2002年4月,被任命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的課題組長。王巍曾先後於1987年10月~1990年9月、1995年4月~1996年3月兩次赴日本留學,共計四年:先後在日本奈良縣立僵原考古研究所、日本茨城大學人文學部考古研究室、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考古研究室作研修生、客座研究員或訪問學者。
在日本期間,參加過日本奈良縣藤之木古墳、奈良平城京遺址等在日本考古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墓葬和都城的發掘。王巍在國際考古學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曾先後十餘次應邀參加在德國、日本、韓國召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他還先後應邀在日本、韓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的二十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作過學術講演,講演的內容主要有: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古代文明的起源、東亞地區古代王權與國家的形成過程、東亞地區史前時期環境的變遷與稻作、粟作農業的起源、中國商周時期的環境變化與北方部族的南下的關係、東亞地區古代文明重要載體的青銅器和鐵器傳播與交流等等。聽眾最多時達1000多人。國內外新聞媒體曾多次對他進行專訪。
1996年8月,任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
1998年6月,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兼任《考古》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主任。
2005年起,任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執委(歷史學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2006年7月起,任考古研究所所長。
2020年10月,受聘為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2021年5月,受聘為湖北大學特聘教授。
國家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第五屆和第六屆成員(每屆由來自全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歷史和考古學者共15人組成,王巍是目前的第六屆歷史學科評議組中唯一的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前副會長、曾先後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聘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員。他還是亞洲史學會評議員(常務理事)
主持的考古發掘項目:1996年~1998年主持河南偃師商城宮城內宮殿區的發掘。和同事們一道,在商城中新發現了一座始建於商代初年的外城,原來發現的宮城恰好位於該外城的正中,從而將中國古代擇中立宮和中軸線的制度上溯到商代早期。在宮城內宮殿區的發掘中,首次發現了商代早期的前後三進院落的宮殿建築,並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文化分界提供了界標,成為該工程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該項發掘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獎,併入選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0年,王巍主持了陝西周原西周宮殿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一組東西對稱的西周大型建築,很可能是當時的宗廟。為研究西周時期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新資料。該項目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2003-2004年,作為總領隊,領導數十位考古學家、上百名技工和在河南安陽殷墟孝民屯進行面積達四萬多平方米的大型發掘,發現了商代晚期的村落、鑄銅作坊、家族墓地,出土了大批遺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殷墟進行的規模最大的考古發掘,極大地豐富了對商代晚期社會和文化的認識。該項目因發掘工作的高質量而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獎。
王巍是迄今為止唯一三次獲得田野考古獎的中國考古學家。
1、夏商周考古;
2、東亞地區古代文明起源研究;
3、東亞地區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
1、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中國考古學·概論卷》主編。
2、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項目——《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主編。
3、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負責人,執行專家組組長。
4、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研究”主持人。
5、中日合作“東北亞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中方主持人。
6、最近剛剛被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辦公室聘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蒙古族起源和元代帝陵”項目(2012至2021年)首席專家。
1、考古研究所信息化建設
2、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研究
3、環境變遷與人類生活方式及文明演進關係研究
4、山西陶寺或系堯帝都城 最早中國非夏朝研究
王巍迄今已發表學術專著2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20餘篇是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
1、《從中國看邪馬台國和倭政權》(日文、日本雄山閣出版社,1993年);他通過對大量考古資料的縝密分析,探討了3~6世紀日本古代國家的形成過程及其階段性。書中對當時在日本學術界被作為定論的日本古代國家形成於七世紀的觀點提出了挑戰。書中指出:七世紀的日本是成熟的律令制國家形成的時期,可以將其比喻為人的成年,但就像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成年一樣,日本的古代國家也經歷了萌芽、初現、逐步發展到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3到6世紀日本古代王權和國家形成的時期。書中還探討了日本古代國家背景、社會基礎和動力,並將日本古代國家的形成過程與中國夏商周時期進行了比較,指出了二者的異同,並分析了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此書1993年在日本出版,受到日本學術界的關注和好評,被譽為日本古代國家研究的劃時代的成果。1995年,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九州大學以此書授予王巍論文博士學位。他是中國考古學界較早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人。
2、《東亞地區古代鐵器和冶鐵術的傳播與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該書系統地論述了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六世紀東亞地區古代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冶鐵術和鐵器傳播與交流的過程,並深入分析了其背景、契機及其歷史意義。該書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東亞地區考古學界研究上的空白。他以該論文獲得了他的第二個博士學位。
3、《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八章第二、八、九節。獲2005年夏鼐考古獎一等獎,2007年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
4、《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與唐錦瓊合著第三章。獲2007年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
《商文化玉器淵源探索》(《考古》1987年8期);
《夏商周時期遼東半島與朝鮮半島西北部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及相互關係》(《中國考古學論叢》,科學出版社,1993年);
《商代馬車淵源蠡測》(《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5年);
研究成果
《從馬具看三~六世紀東亞地區古代文化交流》(《考古》1997年12期);
《偃師商城考古新發現及其相關問題》(《青果集》,知識出版社,1998年12月);
《先周文化的考古學探索》(合著)(《考古學報》2000年3期);
(以下論文系用日文撰寫)
《仰韶文化前期的社會形態》(《博古研究》創刊號,1990年);
《六世紀東亞諸國的文化交流》(《東亞的古代文化》第83期,1995年);
《〈魏志倭人傳〉所記載的三世紀前半倭國的社會結構》(《九洲歷史》1996年2月);
《從考古發現看中國的龍山時代》(《博古研究》第10期,1995年10月);
《倭五王時期的國際交流》(《考古學季刊》第54期,1996年2月);
《日本彌生、古墳時代墳丘墓所見古代中國的影響》(《古代的日本和渡來文化》,學生社,1997年);
《東北亞青銅文化的出現與發展》(《古代出雲的青銅器文化》1997年)。
近幾年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中美合作項目――“河南安陽洹河流域聚落群分佈的調查與研究”(1999年~2002年)中方負責人。
2·國家“九·五”社科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 承擔“琉璃河西周燕國都城與墓葬的年代學研究”課題(1996年~2000年)。
3·國家“九·五”社科重點項目――《中國考古學·概論卷》主編(1996年~2001年)。
4·國家“十·五”社科重點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聚落形態反映的社會結構”課題負責人。
5·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黃河中下游地區古代生態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生活方式及文明演進關係研究”(2000年~2004年)第一主持人。
6·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過程研究”(2001年~2005年)主持人。
7·“安陽古人類分子考古學(古人類遺傳基因)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年~2001年)考古方面第一主持人,負責殷墟出土人骨的文化、社會背景及其對遺傳基因所反映的歷史問題的闡釋與研究。
8.院重點項目――“河南偃師商城宮城內宮殿群的發掘與研究”( 1996年~1998年),項目主持人。
9. “陝西周原西周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的發掘與研究” 2000年度發掘領隊。
10.中德合作“西北地區青銅文化的綜合研究”(2000~2005年) 中方主持人。
11.中日合作“東北亞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2001年~2003年)中方主持人。 12.中日合作“中國漢代以前出土海貝的產地研究”中方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