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不僅包括組織結構和技術的因素,而且包括管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因素。管理心理系統把個體心理、群體心理、組織心理、領導心理等都看成是整體的要素,彼此既相互聯繫,又互為條件。在管理過程中,這些要素都不是單個人或某種孤立群體的個別心理與行為,而是經過社會心理系統加工了的,所以表現出來的都是社會行為、組織行為和群體行為,它都是藉助人們的交往或人際關係進行彼此加工和相互影響的結果,即都是心理系統的產物。在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必須從各種角度、層次去揭示領導和群體的心理活動規律性,從而得出全面正確的結論,科學地指導管理實踐活動。

原則


教學原則之一。要求教學必須循序、系統、連貫地進行。這是經過長期教學實踐反覆證明的教學原則。中國古代教育家論述得很多。《學記》指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如果教學雜亂無章, 就會陷入混亂,得不到成效。朱熹說:“讀書之法,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在外國,捷克教育家J.A.誇美紐斯則強調:“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對這個原則都沒有作出科學的說明。

原因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之所以要循序、系統、連貫地進行,是由於教學中傳授和學習的科學知識本身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學生認識活動也是有由已知導向新知的順序的;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是有順序的。教學不相應地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就違反教學的客觀規律。實用主義教學論曾經提出並實驗打亂學科邏輯系統的活動教學和問題教學。實驗結果證明,如果完全違反系統性、連貫性,學生就只能獲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識,導致教學質量有所降低,同時學生的智力也不能得到系統的訓練。
教學循序、系統、連貫地進行,能夠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謂理解,正是把握事物之間的規律性的聯繫,只有在聯繫中才能有所理解。循序、系統、連貫地學習,也有利於學生把知識很好地記住,特別是知識經過融會貫通被編入一定的系統后,更便於檢索,可供隨時應用。

靈活安排


在貫徹系統性原則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學活動順序與學科知識邏輯順序、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發展順序這幾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教學的系統要以學科體系為主導,同時儘可能切合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順序。制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科書,就要努力體現這種要求。教學活動要按照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進行。講授、演示、實驗、練習、實習作業、複習和檢查等,也要相應地循序進行。其中,經常的複習和檢查,及時發現和補救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發展中的缺陷,是使教學系統連貫地繼續下去的重要保證。
教學系統性與突出重點內容以及重點教學活動是相輔相成的。對教材的不同成分和教學活動的不同環節,不宜等量齊觀,要突出重點,帶動一般,以簡馭繁,舉一反三。教學系統性包括漸進和躍進兩個過程。漸進是基礎,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增長,需要長期的一點一滴地積累和消化吸收,不可貪多務得,急於求成。但是,在漸進的一定階段,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躍進現象。教師要促進這個飛躍。教學系統性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材的體系隨著社會生產、科學技術和教學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教學活動諸環節,也要適應各種具體情況而作靈活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