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詞

漢語成語

大放厥詞,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fàng jué cí,出自唐·韓愈祭柳子厚文》:“徠玉佩瓊琚,大放厥詞。”

解釋:原指顯示文采,鋪陳辭藻:玉佩瓊琚,大放厥詞。今多用作貶義,指大發謬論。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謂語;含貶義。

成語解釋


【成語】:大放厥詞
徠【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簡拼】:dfjc
【解釋】: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出處】:唐·韓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詞。”
【示例】:也許他認定我年輕無知,才毫無顧慮地在我面前~。郭良蕙《焦點》十
【近義詞】:大發議論、說長道短
【反義詞】:緘口結舌、默默無言
【語法】:作主語、謂語;指大發議論

成語典故


厥:其,他的。詞:或作“辭”。唐.韓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辭,富貴無能,磨滅誰紀?”宋.秦觀《曾子固哀辭》:“既輕車又良御兮,遂大放乎厥詞。”原指鋪張辭藻,施展文才。后指誇誇其談,大發議論。多用於貶義。清.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自敘》:“司農謙懷沖悒,芻詢殷殷,余亦不禁自忘其陋也,而大放厥詞。”巴金隨想錄》三:“她只讀了少得可憐的幾本書,就大放厥詞,好像整個中國只有她一個人讀過四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