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盲人學校

北京市公立視障教育學校

北京市盲人學校前身“瞽叟通文館”,由蘇格蘭人穆·威廉創建於1874年;1921年學校遷至現址,更名為“啟明瞽目院”;1954年更名為“北京市盲童學校”,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1985年更名為“北京市盲人學校”,直屬北京市教委管理;2006年7月,原北京物資儲備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與北京市盲人學校合併,組建新北京市盲人學校。

學校秉持“以德立校、以愛育心、教育康復、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貫徹“博愛奉獻、團結協作、創新有為”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教育、科研、培訓、服務“四位一體”的辦學模式。

簡介


北京市盲人學校
北京市盲人學校
北京市盲人學校前身“瞽叟通文館”,由蘇格蘭人穆·威廉創建於1874年;1921年學校遷至現址,更名為“啟明瞽目院”;1954年更名為“北京市盲童學校”,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1985年更名為“北京市盲人學校”,直屬北京市教委管理;2006年7月,原北京物資儲備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與北京市盲人學校合併,組建新北京市盲人學校。百年盲校的歷史積澱了它濃厚的文化底蘊,歷史的腳步清晰凝重,百年盲校的文化傳承綿延不息。
2006年7月,為進一步加強北京市盲人學校的建設,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決定將北京物資儲備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與北京市盲人學校合併組建新北京市盲人學校,總體投資1.3億元人民幣,裝修改造學校培訓樓、職教樓和學生宿舍樓,新建綜合教學樓和風雨操場,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努力將新北京市盲人學校建設成為具有良好教育條件,一流辦學質量,在國內外具有較高聲譽,承擔首都特殊教育對外交流任務,與首都首善之區地位相適應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窗口學校。
2012年北京市盲人學校新校園落成,全校佔地面積2.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4萬平方米。學校在職教職工138人,在校註冊學生321人,隨班就讀指導學生近80人。教學學段涵蓋幼兒、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同時承擔市內送教上門和隨班就讀指導工作。學校秉持“以德立校、以愛育心、教育康復、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貫徹“博愛奉獻、團結協作、創新有為”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教育、科研、培訓、服務“四位一體”的辦學模式。
北京盲人學校是市教委直屬的,為本市盲和低視力(矯正視力不超0.3)學生開辦的唯一一所學校。學校位於海淀區阜外西八里庄定慧寺五路居11號。因屬於對外開放窗口校,校園環境、硬體設施較好。學校設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職教部。職教部有按摩中專及鋼琴調律職高兩個專業。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特殊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特殊教育先進單位”“首都教育系統奧運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市首批“百年學校”首批“中國教育學會海淀教育改革實驗區基礎教育國際化試點研究項目實驗學校”“海淀區教育科研創新單位”“海淀區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在國內外視障教育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
多年來,學校嚴格落實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關於特殊教育的相關要求,根據視障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突出“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多元智能”的理念,教育教學富有特色。學校藝術團和體育隊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屢獲殊榮;盲人計算機輔助技術開國內先河,用現代科技架起了視障學生步入信息社會的橋樑;學校按摩專業獲得2008年度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團隊,師生屢屢在全國和北京市各類按摩大賽中獲獎;學校鋼琴調律專業在國內盲校獨樹一幟,培養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盲人鋼琴調律師,受到社會歡迎。
學校注重德育為本,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勉勵學生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加強學生的自身修養,培養學生求知、明理、仁愛、自強精神,努力成為樂觀、向上、自立和對社會有用的人。
往昔,我們一路走來勤勉有加;今朝,我們愛崗敬業攜手並進;未來,我們心緒激蕩志存高遠。百年盲校的發展向社會展示燦爛輝煌的成就,它也更需要社會廣泛的支持和關懷。今日的北京盲校正以昂揚的姿態,整裝待發,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相信在社會的支持和關心下,它一定會不斷壯大、發展、傳承、奮進!

辦學宗旨

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

辦學特色

以德立校 以愛育心 教育康復 個性發展

榮譽

2013_教育部規劃課題實驗學校
2013_國家殘疾人體育培訓基地
2013_北京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
2012_北京市敬老愛老為老服務示範單位
2012_2012年度北京市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
2007-2008海淀區中小學藝術教育先進集體
2019年12月,獲得“2015-2018年全國殘疾人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領導團隊

張松岩:
北京市盲人學校
北京市盲人學校
北京市盲人學校黨委書記,負責學校黨委工作和安全維穩工作。
司占樹:
北京市盲人學校校長,負責學校行政全面工作。
郭季:
北京市盲人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德育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工作。
張秋蘭:
北京市盲人學校教學副校長,分管學校教學工作。

行政架構圖


北京市盲人學校
北京市盲人學校
行政結構詳見該圖。

歷史


北京市盲人學校,創建於1874年,坐落在首都北京美麗的昆玉河畔,整體佔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也是北京唯一一所視障教育學校。
1874年,蘇格蘭基督教聖公會肢殘人傳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城西甘雨衚衕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殘疾人學校:“瞽叟通文館”。
1911年,步入老年的穆·威廉在北戴河病逝,安葬在北京,學校工作由其夫人接替。
1919年學校曾停辦。
1921年英國人戈登·庫明重辦學校,聘英國人甘華德為學校監督;校址從甘雨衚衕遷到西郊八里庄地區,校名改為“北平啟明瞽目院”。
1939年,穆·威廉之子穆德民主持學校工作。不久穆德民被侵華日軍監禁,學校由日本侵華當局“華陽義賑會”短暫接管。
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學校改名為“北京市盲童學校”,由私立改為公立。
1985年,學校改名為“北京市盲人學校”。
2006年7月,經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批准,原北京物資儲備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與北京市盲人學校合併,組建新北京市盲人學校。
2012年1月,北京市盲人學校新校園落成。

校訓


求知 明理 仁愛 自強

求知

求知:求:追求、探求、尋求;知:知識
求知:即求得知識,學習新知識。學習各門自然與社會及人文學科的知識。“知識改變命運”,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各類知識,尤其是自我生存的能力和本領,以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明理

明理:明:①明白、清楚;②懂得、了解;理:道理、事理
明理:即明白各種道理,除了“做人之理”、“道德之理”外,盲學生作為這個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自然人,還應當履行“義務之理”。

仁愛

仁愛:仁:仁義、仁慈;愛:愛心
仁愛:即具有同情、愛護和幫助別人的情感。“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思想精華,勉勵盲學生不僅要知道自然和他人賦予的愛,更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自強

自強:自:自己;強:①使強大或強壯②優越、好③感情或意志所要求達到的程度高。
自強:即自己努力向上。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勝者強,自強者勝。戰勝別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戰勝自己的人才算堅強。勉勵盲學生勇敢面對生活,努力向上,奮發進取,戰勝自身殘疾帶來的困難,實現“殘而不廢”,充滿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概言之,我校新校訓的整體含義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勉勵學生努力學習,用知識來改變自己作為一個殘疾人的命運;同時,注重自身修養,懂得事理,履行一個社會人的義務,使學生具有平等意識,增強其自信心;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具有一顆仁慈之心。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殘而不廢”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校歌


作詞:劉素平 作曲:趙新
演唱:趙新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
我們追尋陽光,執著頑強
看不見的世界,絢麗明亮。
求知,使我們心靈充實;
仁愛,使我們沐浴太陽的光芒。
牽著老師的手,牽著同學的手,
我們觸摸世界,不再彷徨,
心靈的翅膀,自由翱翔。
明理,使我們增長智慧;
自強,使我們充滿無窮的力量。
伸出你的手,牽住我的手,
我們共同描繪,美好理想,
快樂的生活是我們的追求。
求知、仁愛、明理、自強,
校園的路上,我們放飛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