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科學

生態科學

《生態科學》創刊於1982年,是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徠主管、廣東省生態學會和暨南大學聯合主辦、生態科學雜誌社和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

2018年11月25日《生態科學》共載文1623篇,基金論文1197篇,被引量為18435、下載量為60719,2015年影響因子為0.464。

歷史沿革


1982年,《生態科學》創刊。
1999年,刊期由半年刊變更為季刊。
2006年,刊期變更為季刊。
2007年9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同意《生態科學》增加暨南大學為第二主辦單位。
2014年2月,《生態科學》編輯部啟用新的采編系統。同年12月,正式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生態科學》主要刊登生態學領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與學術論文,開闢有研究報告、研究簡報、綜述、新書評介和信息等欄目,刊登內容主要包括陸地生態學、海洋生態學、淡水生態學、農業生態學、森林生態學、草地生態學、土壤生態學、系統生態學、區域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產業生態學、污染生態學、化學生態學、恢復生態學、旅遊生態學、生態規劃與生態設計、生態工程學和生態管理學等。
該刊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生態學相關科研、教學、生產的科技工作者,有關專業的研究生及經濟管理和決策部門的管理人員。

人員編製

據2018年11月期刊官網顯示,《生態科學》第五屆編輯委員會有顧問9人、編委57人、海外編委6人、責任編輯2人。
職務姓名
顧問丁德文傅家謨蔣有緒李文華劉建康劉人懷
任繼周孫儒泳張新時---------------
編委安樹青蔡卓平常弘陳北光陳桂珠陳尚
陳章和董雙林段舜山范航清傅聲雷高坤山
郭俊郭明昉韓博平黃良民賈曉平李鋒瑞
李建龍李向林黎偉民廖寶文林小濤劉潔生
劉正文盧昌義駱世明馬成倉歐陽志雲彭少麟
任海束文聖萬洪富王剛王友紹王宗靈
肖輝林謝小軍徐斌徐建華徐頌軍許煉峰
楊紅生楊宇峰葉清章家恩張大勇張潤傑
張淵明鄭文傑鍾曉青周國逸周平周啟星
周少奇周天鴻鄒發生---------------
海外編委安民范春雷古濱河顧繼東何偉添李光棣
責任編輯蔡卓平、駱育敏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11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生態科學》共出版文獻3137篇。
據2018年11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生態科學》共載文1623篇,基金論文1197篇。
徠年度總文獻量(據2018年11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
徠年度總文獻量(據2018年11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

收錄情況

《生態科學》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11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生態科學》總被下載590586次、總被引29515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094、(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02。
據2018年11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生態科學》被引量為18435、下載量為60719;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來源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46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081名,在生物科學(93種)中排第66名。

榮譽表彰

2015年、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特色科技期刊。
2016年、2018年,被評為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生態科學》標識中間為期刊英文簡稱ES構成的圖案,外環上下分別為期刊的中英文名稱。
生態科學
生態科學

精神文化

《生態科學》堅持“宣揚生態科學文化、促進生態學術創新”的辦刊宗旨,及時體現中國生態學的學術水平和發展動向,追蹤生態學學科發展前沿,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與人才培養。
該刊的選稿錄稿原則為“優質為先、創新為快”。

現任領導


第五屆編輯委員會領導
職務姓名
主任周國逸
副主任段舜山、傅聲雷、韓博平、任海束文聖、萬洪富、徐頌軍、章家恩
名譽主編駱世明、彭少麟
主編段舜山
副主編蔡卓平、劉正文、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