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高隱圖

元代畫家王蒙創作的一幅設色絹本畫

《夏山高隱圖》是元代畫家王蒙創作的一幅設色絹本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畫設色畫重山疊翠,瀑布孤懸。林蔭繁薈,流泉下注。山中梵宇茅舍錯落,屋堂內有高士侍童。筆墨濕潤,山巒披麻皴、解素皴並用,濃墨點苔,繁複厚重。樹木用積墨法,局部以焦墨皴擦,蒼鬱煙潤。構圖雖繁密,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實中求虛、疏密對比之法,畫面雄奇蒼渾,無迫塞之感。畫風仿董巨而有所創新。為王蒙山水畫之精品。

作品內容


此圖畫重山峻岭,瀑布孤懸。下方房舍兩區,右側屋內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盤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調鶴,庭前草樹叢密,山溪流淌,橫卧溪上的小橋將兩處屋舍連接。左側屋內一婦人正在勞作,庭中小犬靜卧,呈現出一派靜謐清幽的意境。林間小路上,一著官服之人捧敕而來,似徵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員。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觀舍隱現於松蔭林木之間。上部山巒疊起,瀑布飛瀉。右上自題:“夏山高隱,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黃鶴山人王蒙為彥明徵士畫於吳門之寓舍。”
夏山高隱圖局部圖
夏山高隱圖局部圖

創作背景


按至正二十五年為1365年,王蒙時年57歲。此時正是其創作的高峰期,這一時期他畫有大量以隱居為題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此圖為彥明徵士而作。元代以“彥明”為字者甚多,經考察推測,唯至正年間為華亭縣尹的張德昭有較大可能是此圖的受畫人。此圖作於吳門之寓舍,或為二人同游蘇州而有是作。

作品鑒賞


主題

處於元初至元末的畫家,對“隱逸”之說有著天然的親和力。眾多文人畫家都對“隱逸”非常有興趣,它是特定的士大夫階級的專利。士大夫自身既以它為炫耀自詡,社會各階層似乎也對之景行仰止,審美趣味唯士大夫是從。這種士氣落腳到畫面形式中來,就有了畫之隱。該畫以隱居生涯、佳山秀水的環境為描繪對象,大富大貴的人物畫或栩栩如生的鞍馬走獸禽鳥等退居其次。該畫就是在追求“隱逸”境界而創作的。

技法

局部圖冊
局部圖冊
《夏山高隱圖》技巧水墨清華,筆法自如,不取勾勒精細,但求皴法節律的自然展開。該圖採用兼工帶寫的筆法,山巒用解索皴,濃墨點苔,秀潤明凈;樹木鉤染得當,葉用積墨法與勾葉法相結合畫葉,刻劃精細,墨氣淳厚;構圖繁密,層疊相加,但安排的有條不紊,進退揖讓極有法度,望之郁然深秀。全幅氣勢恢宏,秀潤可愛,畫家通過對墨色的把握,對水份的控制,使畫面層次分明,突出了南方山水所特有的明秀清潤的韻致。縝密的構圖,高遠與深遠相結合的畫面布置,營造出一個清謐靜寂、可居可游的氛圍。

作品影響


《夏山高隱圖》對明清畫壇影響很大,現代畫家張大千還用淺絳畫法臨摹過《夏山高隱圖》。

重要展覽


2015年12月30日,該畫在上海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手推出的“書畫經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藏品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曾作過元朝小官,元末棄官歸隱黃鶴山(今浙江餘杭縣臨平鎮)。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捕,死於獄中。工詩文書法,善畫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