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鎏

王鎏

王瑬(1786-1843)清代貨幣理論家。初名仲鎏,字子兼,一字亮生。江蘇吳縣人。著有《壑舟園初稿》、《壑舟園次稿》等書,其主要貨幣思想集中於《錢幣芻言》一書。當時由於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在銀錢比價上出現嚴重的銀貴錢賤現象,由此加劇了清王朝的財政危機。

基本介紹


王鎏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著有《錢幣芻言》、《錢幣芻言續刻》、《錢幣芻言再續》等,提出了禁止以白銀為貨幣,發行從一貫到千貫的不兌現紙幣;禁止民間使用各種銅製品(除樂器、鎖鈕外);鑄造不足值的當十、當百的大錢。他認為應由君“操錢幣之權”,發行不兌現紙幣,以“操不涸之貨源”。他認為貨幣的價值是靠國家權利創造的,“造百萬即百萬,造千萬即千萬”。否定貨幣具有的內在價值,抹煞金屬幣與紙幣的區別。王瑬的貨幣理論是以為清王朝增加財政收入搜刮民財為目的的,因此遭到一些有識之士的反對,許楣針對《錢幣芻言》的主張,寫出《鈔幣論》,對其貨幣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批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