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注射成型的結果 展開

注射成型

穆沙R.卡邁勒等主編圖書

《注射成型》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出版信息


注射成型
所屬類別
科技 >> 材料 >> 塑料
作者:穆沙R.卡邁勒、阿芙拉姆J.伊薩耶夫、劉士榮 主編
叢書名: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書號:978-7-122-17500-7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精
版次:1版1次
頁數:589頁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傳遞注射成型工藝科學技術的相關信息,綜合了注射成型領域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成果。二十一個章節的作者們均為注射成型技術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當然,本書不能涵蓋所有方面,特別是對這樣一個不斷發展的新領域。但我們還是希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豐富的信息和技術背景資料,掌握注射成型關鍵技術。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背景與概況
第1章注射成型:序言和背景1
Musa RKamal
11範圍1
12引言1
121聚合物加工1
1211塑料加工過程1
1212聚合物及其混合物的加工
性質2
122注射成型2
1221引言2
1222一般的注射成型過程步驟3
13注射成型過程4
131塑化階段4
1311熔融段5
1312噴嘴中的溫度分佈6
132充模過程8
1321流線和熔接線8
1322噴流9
1323噴泉流動9
133模腔中的熱傳導12
1331模腔中溫度分佈的測量12
1332注射成型中熱傳導的數值
模擬15
1333結晶動力學16
14微結構注射成型17
141結晶18
1411結晶與取向對雙折射及拉伸
模量的影響18
142形態19
143殘餘應力21
1431殘餘應力計算23
144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微結構25
1441纖維長度及其濃度分佈25
1442基體結晶度26
1443纖維與基體取向26
1444導電纖維複合材料27
145熱固性材料的固化分佈28
15注射成型材料及製品的性能29
符號列表33
參考文獻35
第二部分注射成型機器和系統
第2章注射成型機、模具和加工42
Tadmoto Sakai和Kenji Kikugawa
21注射成型機42
211注射成型機的類型42
2111卧式注射成型機42
2112立式注射成型機42
2113角式注射成型機43
212螺桿、機筒43
2121往複螺桿式注射成型機44
2122注射成型機的螺桿設計44
2123注射成型機的機筒45
213驅動原理46
2131液壓注射成型機46
2132電動注射成型機46
21321電動注射成型機的控
制系統46
21322電動注射成型機的注
射機理47
21323電動注射成型機的噴
嘴接觸裝置48
21324電動合模裝置48
21325電動頂出裝置48
2133人機界面和通信控制48
21331注射成型機的人機
界面48
21332通信控制49
214過程式控制制49
2141填充過程式控制制50
2142保壓壓力切換過程式控制制50
2143保壓過程式控制制50
2144計量過程式控制制51
2145模具開/合過程式控制制51
2146機筒和噴嘴的溫度控制51
2147注射壓縮過程式控制制51
22注射成型模具52
221模具各部分的作用52
222模具的分類53
2221冷流道模具系統53
22211二板模具53
22212三板模具54
2222熱流道模具系統55
223主流道、流道和澆口56
2231流道56
2232澆口56
2233澆口平衡58
2234排氣58
224頂出機構58
2241頂出桿59
2242襯套和推板59
2243空氣頂出59
225模具冷卻60
226溫度控制方法和機構60
2261流體介質控制60
2262電加熱器控制61
23注射成型工藝61
231模內注射成型61
232傳統工藝61
233DSI成型過程62
2331注射焊接機構機理62
2332DSI模塑工藝的優點62
2333DSI模塑工藝的產品實例62
234多物料注塑63
2341多物料模塑技術63
2342MDSI注射成型工藝應
用實例64
235超高速注射成型65
2351高速注射的影響65
2352高速注射成型機65
2353超高速注射成型的例子66
236模內塗層注射成型66
2361表面裝飾技術66
2362同步傳輸模塑67
237嵌件模塑成型過程68
2371嵌入式成型機68
238夾心注射成型68
2381工藝概述68
2382夾心噴嘴的搭建69
2383夾心成型法的特徵69
239塑料磁體注射成型70
2391成型系統和磁場產生方法70
2392注射成型塑料磁體的重
要事項71
2393磁性塑料成型設計的要點72
2310長玻璃纖維增強注射成型72
23101長纖維加強塑料注射
成型72
23102長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的
特性73
23103長纖維成型在大型產品
上的應用73
參考文獻73
第3章注射成型機的塑化系統75
Mark ASpalding和Kun Sup Hyun
陶氏化學公司美國密歇根州米德蘭市聚合物加工研究所和新澤西理工學院
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
31前言75
32塑化系統76
33塑化螺桿的操作工藝77
331合理的工藝78
34熔融過程79
35基本螺桿的設計84
351PS的注射成型研究85
36高性能螺桿的設計85
37二次混合過程及裝置90
371動態混合元件94
38間接與混合相關的螺桿設計問題96
39止逆閥97
符號說明98
參考文獻99
第4章非傳統注射模具101
António MCunha,António JPontes
41緒論101
42多組分注塑成型工藝使用的模具102
421共注成型102
422二次注塑成型103
43注射裝置,排布和流道系統105
431設備105
432熱流道106
433材料的相互作用106
44注塑焊接模具107
45背面注塑成型技術模具108
451紡織品上的注塑成型108
452模內貼標技術110
453模內裝飾技術110
參考文獻112
第5章氣體輔助注射成型113
ShihJung Liu
51引言113
511氣體輔助注射成型113
512GAIM的優缺點115
513GAIM所用的材料116
52成型設備及過程116
521氣體注射單元和注射噴嘴116
522氣體注入製品116
523氣嘴117
524成型過程中的壓力變化118
525氣體在成型製品中的穿透現象118
526氣體的排放與回收120
527GAIM的成型性能圖120
53建模121
54製品/模具設計和成型準則122
541氣體通道形狀和尺寸122
542氣體通道的布置123
543重力效應124
544殘餘壁厚分佈124
545氣體在聚合物中的溶解124
546氣指125
547不穩定的氣體穿透126
548競流效應引起的熔接痕127
549纖維增強材料的成型128
55結論129
符號列表129
縮寫詞列表130
參考文獻130
第6章水輔注射成型技術(WIT)132
Walter Michaeli
61引言132
62加工技術133
621加工過程133
622工藝方法133
6221短射法133
6222足量注射法134
6223溢流的足量注射法134
6224熔體迴流法134
6225抽芯法135
6226漂洗/沖洗法135
623GAIM和WIT的對比135
6231GAIM的局限性135
6232循環周期136
6233製品特性136
62331殘餘壁厚136
62332收縮/彎曲136
62333流體一側的表面質量138
62334典型的製品缺陷138
63設備和注射技術138
631水壓生成單元的基本概念和
操作技術138
632水輔助注射成型技術的注射
器技術140
6321WIT注射器要求140
633不同WIT注射器的分類
和形式141
6331操作方法141
6332操作方向142
6333模具中的定位142
634WIT注射器的一般設計注意事項142
6341優異的加工過程可靠性143
6342明確的可控性143
64WIT相應的製品設計143
641注射器嵌入143
642WIT製品的一般設計準則144
643管狀製品144
6431橫截面144
6432長徑比144
6433彎曲和改道145
6434直徑的改變145
644厚截面的緻密製品145
縮寫詞列表145
符號列表146
參考文獻146
第三部分複合材料的注射成型
第7章纖維增強材料的注射成型中流動引起的微結構148
Michel Vincent
71引言148
72觀察148
721纖維長度分佈148
722纖維含量149
723纖維取向150
7231取向機理150
7232定量觀察150
7233定量工具:取向分佈函數,
取向張量151
7234實驗方法151
7235結果分析152
73纖維取向的計算153
731取向模型153
7311標準模型153
7312相互作用係數的選擇和
收斂近似154
73121相互作用係數的值154
73122收斂近似問題155
7313標準模型的討論155
7314應用於注射成型155
732流變學模型155
7321流變測量綜述155
7322行為定律的引言156
74結論156
符號列表157
參考文獻157
第8章注射發泡成型技術160
XXu,CBPark著何繼敏譯
81引言160
82注射發泡成型技術:背景160
821結構發泡成型160
8211低壓發泡成型161
822高壓發泡成型161
8221共注射發泡成型162
8222氣體反壓發泡成型162
8223順序注射發泡成型162
823微孔注射發泡成型163
8231微孔發泡成型的背景163
8232微孔注射發泡成型的進展164
82321間歇微孔加工164
82322半連續微孔加工164
82323連續微孔加工164
82324微孔注射發泡成型164
83發泡注射成型的基礎知識166
831發泡添加劑166
8311泡孔成核劑167
8312發泡劑167
83121化學發泡劑167
83122物理髮泡劑167
832聚合物/氣體混合物的熱物理
和流變性能167
8321溶解度與擴散率167
83211溶解度167
83212擴散率168
8322聚合物/氣體混合物的
黏度169
8323聚合物/氣體混合物的
表面張力170
833可發混合物的形成170
8331在CBA加工中的可發混合物170
8332在PBA加工中的可發混合物171
8333氣體在聚合物中的溶解作用171
834泡孔成核171
8341均相和非均相成核171
83411均相成核171
83412非均相成核172
8342充模過程中的成核和壓力曲線173
835充模與泡孔生長175
8351幾何唯一性與熔合線175
8352孔隙率控制175
8353模內泡孔生長176
84發泡成型設備及應用176
841發泡成型設備176
842應用177
85未來發展178
符號與縮略語178
參考文獻179
第9章金屬粉末注射成型183
91機遇183
92工藝概述184
93給料185
931粉料185
932黏結劑187
933混合187
94零件和模具設計188
941零件設計188
942模具設計190
95成型192
951成型設備192
952操作過程192
96脫脂193
97燒結194
971基本原理194
972燒結爐197
973定型塊199
98燒結后處理200
981熱處理200
982熱等靜壓201
983輔助操作201
99材料特性201
符號說明202
參考文獻203
致謝204
第10章微注射成型205
101介紹205
102為什麼聚合物加工對微系統工程有如此的吸引力205
103微注射成型的工藝特點206
1031微型元件的類型207
1032微注射成型的設備技術207
1033微注射成型的微結構型芯加工209
1034微注射成型的特殊類型209
1035模擬210
104微反應注射成型211
1041反應樹脂聚合方法211
1042LIGA結構的熱引發反應注射成型212
1043光引發反應成型技術的發展213
1044光固化系統的紫外線壓印215
1045複合材料的光成型216
105微粉末注射成型(MicroPIM)217
1051MicroPIM簡介217
1052PIM用金屬陶瓷粉末218
1053商業用PIM原料和黏結劑219
1054粉末微注射黏結劑體系220
1055MicroPIM原料混合220
1056PIM原料的流變性測試221
1057MicroPIM機械222
1058MicroPIM成型模具223
1059注射成型微部件的圖形化過程223
10591微注射毛坯的脫脂224
10592微注射部件的燒結過程224
10510微注射成型的發展225
1061雙組分注射成型的機器226
1062雙組分微注射成型模具技術226
1063多組分注射成型模具的接觸強度226
1064雙組分注射成型工藝步驟227
1065雙組分注射成型的溫度控制227
1066多組分注射成型的應用227
10661插入式注射成型227
10662超模壓227
10663模具裝配227
10664三維MID技術228
10665雙組分粉末注射成型228
107總結和展望228
縮寫詞表229
參考文獻230
第四部分可視化過程,控制,最優化和模擬第11章模具型腔內部可視化和加熱筒235
111簡介235
112模腔內部的動態可視化技術235
1121動態可視化技術概述235
11211光傳播方法235
11212光反射方法236
11213光切法237
1122嵌入式玻璃模具(2D,3D)238
1123背光模具241
1124激光板模具242
1125流體交換系統243
1126高放大倍率的自動跟蹤系統244
1127用於高速注射成型的可視化技術247
113用於模腔內部的靜態可視化技術248
1131靜態可視化技術的概況248
11311有色材料堵漏248
11312彩色層壓材料249
1132流體交換系統和澆口磁化方法249
114加熱料筒的可視化252
1141加熱料筒內部可視化技術的概述252
1142玻璃插入式加熱料筒254
1143料斗喉內部的可視化系統,檢查環和儲料區256
1144層壓夾縫圖像的圖像處理
方法257
參考文獻259
第12章注射成型控制262
121引言262
122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組成263
1221基本控制系統結構263
12211開環系統263
12212閉環系統263
1222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263
12221注射成型的可控變數264
12222注射成型的執行器264
12223輸出變數的測試265
12224控制器265
123控制應用265
1231機器順序控制265
1232自適應控制266
12321注射成型過程變數的動態分析266
12322適應控制背景269
12323RLS評估269
12324極點配置設計270
12325整係數多項式方程求解270
12326自適應極點配置控制的直接實施271
12327改進Ⅰ——抗飽和估計272
12328改進Ⅱ——自適應前饋控制274
12329改進Ⅲ——周期對周期調節275
123210不同條件測試276
123211小結277
1233模型預測控制277
12331MPC背景277
12332MPC基礎277
12333注射速度的GPC設計278
12334GPC與極點配置的階躍響應比較279
12335不同條件下自適應GPC實驗279
12336小結280
1234模糊模型的控制280
12341模糊干預系統280
12342注射速度的模糊多模型和應用281
12343模糊多模型預測控制284
12344規則結果模型參數的在線識別284
12345規則前提的成員函數參數的批次學習285
12346模糊多模型預測控制的實驗測試286
12347小結290
1235迭代學習控制290
12351迭代學習控制基礎290
12352P型學習控制演演算法291
12353優化迭代學習控制器292
12354魯棒性和適應性分析294
12355權重矩陣的選擇295
12356用優化ILC的注射速度控制296
12357小結298
1236注射成型的統計過程監測299
1237連續過程的統計過程監測299
1238批處理過程的統計監測300
1239注射成型的分階段統計
監測301
12391錯誤1:材料干擾303
12392錯誤2:檢查環失效303
124注射成型的控制發展和挑戰305
1241控制發展305
1242注射成型控制的主要挑戰306
12421魯棒控制演演算法實施306
12422新測試306
12423全面質量模型306
12424閉環質量控制306
12425過程和控制性能監測306
參考文獻306
第13章注射成型的優化設計310
131前言310
132充模問題基本方程311
1321數學模型:肖氏方程和能
量方程311
1322邊界條件312
1323數值離散化312
133最優化技術313
1331最優化概念313
1332最優化問題313
1333最優化問題的數值解313
13331零階方法314
13332一階和二階方法315
13333零階方法和梯度法
的聯合315
134梯度法和敏感性分析316
1341直接靈敏度方程法316
1342伴隨方程法317
1343求解方法比較318
1344方法選擇318
135注射成型的優化設計318
1351問題參數319
1352問題定義319
1353狀態方程的直接靈敏度319
1354目標函數的靈敏度公式320
1355注射壓力以及靈敏度的
參數化321
1356約束函數的靈敏度322
1357前沿流動追蹤及敏感度322
1358流動區域及敏感度的參數化322
136演演算法324
137應用範例324
1371汽車零件:單個澆口最優化324
1372車載鏡頭:複式澆口優化328
1373複式澆口最優化:多個
最優解330
138結論332
符號及縮寫說明332
參考文獻333
第14章注射成型模擬的發展337
Peter Kennedy
141簡介337
142注射成型過程337
143問題338
1431基本物理過程338
1432材料的性質338
1433模具及零件複雜的幾何性質339
1434過程穩定性339
144為什麼要模擬注射成型339
145早期模擬研究狀況339
1451邊界條件和固化340
146早期商業模擬341
14720世紀80年代的模擬342
14820世紀80年代的學術著作342
1481充模342
1482製品冷卻344
1483翹曲分析345
1484纖維取向345
149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商業性模擬346
1491由大型企業開發不用於銷
售的模擬程序348
14911通用電氣348
14912Philip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Eindhoven348
1492編碼由大公司開發並銷售348
14921SDRC348
14922GRAFTEK348
1493致力於開發和銷售模擬軟
件的公司349
14931AC Technology349
14932Moldflow349
14933Simcon Kunststofftechnische
Software GmbH350
141020世紀90年代模擬的發展情況350
141120世紀90年代模擬方面的學術
工作350
141220世紀90年代商業化的發展351
14121SDRC351
14122Moldflow352
14123AC Technology/CMOLD354
14124Simcon354
14125Sigma Engineering354
14126Timon355
14127Transvalor355
14128CoreTech系統355
14132000年以來的模擬科學355
14142000年以來的商業發展357
14141Moldflow358
14142Timon358
14143Core Tech Systems358
1415當前的模擬軟體市場358
1416結論359
1417附錄:25D分析359
14171材料特性360
14172幾何約束361
14173數學分析演演算法的簡化361
1418致謝363
參考文獻363
第15章三維注射成型模擬368
151引言368
1511注射過程368
1512三維數值模擬的研究過程369
1513三維注射成型模擬概況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