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肢鱟

翼肢鱟

翼肢鱟是節肢動物門板足鱟亞綱的一種動物,志留紀最大的板足鱟類之一,是水中生活的捕食動物,體長超過3米,具有鋒利的口鉗,它們與蜘蛛、蠍子和鱟有親緣關係。其化石發掘於為歐洲,距今4.38-4.11億年,體長約1.5米,是志留紀最大的板足鱟類之一,具有鋒利的口鉗,與蜘蛛、蠍子和鱟有親緣關係。

簡介


翼肢鱟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廣翅鱟類節肢動物。它進化出一對可怕的螯,或叫“鉗子”。它的最後一對足是扁平的,作為划水的槳。此外,它還有一個扁平的圓形尾節,可以在水中產生推力。

物種形態


翼肢鱟,板足鱟亞綱(eurypterida)全部是滅絕種類,最大的翼鱟(pterygotus)身長超過3米,是節肢動物中最大的種類。頭胸甲較小,腹部分節,前7節組成前腹部,具附肢,后5節組成后腹部,無附肢,具尾劍,因最後一對步足呈板狀故名板足鱟,用以游泳。腹部有6對書鰓。化石種類表明它們已開始侵入淡水及陸地,例如板足鱟(eurypterus)。

物種特點


翼肢鱟,名稱含義:“帶翅膀的”,因為它的化石部分在最初發現它的礦工看來像翅膀。

志留紀簡介


翼肢鱟
翼肢鱟
志留紀(Silurian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三個紀。“志留”一詞源自英國東南威爾士一個古代部族(Silures)居住的地方名“Siluria”。日文音譯,我國沿用。在志留地區,以這一時代的地層出露較好而得名(Mruchison1835)。最初的志留紀包括現在的奧陶紀和志留紀。1960年哥本哈根國際地層會議正式通過決議,確認奧陶紀與志留紀分立。
志留紀開始於距今約4.43億年,延續了2770萬年。志留紀分為蘭多維利世、溫洛克世、羅德洛世和普里道利世。生物界的主要特點是脊椎動物無顎類進一步發展和植物群中開始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海生無脊椎動物仍占重要地位,以單筆石的興起,珊瑚類和腕足類的大量繁育為其特點。最早的呼氣動物板足鱟類出現並達於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