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龍華機場
上海龍華機場
上海龍華機場是中國民航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運營時間較長的機場之一。
上海龍華機場,位於上海市中心區西南部,黃浦江的西岸,毗鄰著名的龍華寺,因而得名。龍華機場原有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跑道。龍華機場是中國民航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運營時間較長的機場之一。龍華機場是著名的“中國航空公司”、“歐亞航空公司”的誕生地。
(原有跑道2條,其中一條跑道被利用做其他建築,主跑道距離也變短為1000米左右,以下介紹的是最鼎盛時期的狀況)
龍華機場原計劃修建三條跑道,已建成2條跑道,圖為龍華機場原設計圖地理坐標:31°10′01″N;121°27′13″E
ICAO代碼:ZSSL
機場等級:2B通用機場
主跑道長:1830米,可供伊爾18型以下各型飛機起降
主跑道寬:80米
主跑道厚:0.35米
主跑道方向角:18/36
主跑道材質:混泥土
副跑道長:1181米
副跑道寬:50米
副跑道厚:0.35米
副跑道材質:碎石道面
停機坪:扇形停機坪1個,面積3.08萬平方米,可停伊爾14型飛機9架,或伊爾18型飛機5架
滑行道:泥結碎石滑行道1條
聯絡道:2條(其中1條是東西跑道)
其他設施:
導航設備、調度指揮塔設在候機大樓上層,有超短波台1部,在50公里範圍實施日夜指揮,有南遠、近歸航台,北近歸航台,航向下滑信標台,著陸探照燈,永久性夜航燈光設備,日夜均可起降飛機,另有氣象台,可為飛行及訓練提供氣象保障;油庫計有油罐8個,最大總容量550噸,正常儲存航空汽油400噸。
![上海龍華機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1/mc10b748238256eaa68e42b50119b2574.jpg)
上海龍華機場
上海解放初,虹橋機場成為空軍機場,龍華機場為上海唯一的民用機場。隨著國民經濟日益繁榮,民用航空事業得到迅猛發展,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龍華機場由於緊靠市區,受凈空條件等限制,已無法適應大型飛機起降,不久便改為小型飛機的試飛站和訓練基地。虹橋機場在1963年11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擴建成為民航國際機場。
龍華機場原為北洋政府淞滬護軍使署的江邊大操場,闢建於1915年末。松滬護軍使署因駐紮軍隊之需,選定在上海西南黃浦江邊的龍華鎮百步橋一帶圈定民田約16.68萬平方米(250餘畝),建造營房和操場。
北洋政府駐上海陸軍第十師因軍事訓練需要,向國外訂購6架飛機。由於裝配飛機需要寬闊的場地,因而擇定龍華大操場作為飛機裝配之地。
龍華大操場正式闢建為龍華機場,也是上海第一個由陸軍管轄的軍用機場。
1922年9-11月,為存放已裝配好的飛機,分別在大操場內建造了6間竹房和3大間瓦房。1929年6月,國民航空署奉令從淞滬警備司令部接管,改為民用機場。該機場地處上海市西南,東瀕黃浦江,地理坐標為東經121°26′00″,北緯31°11′31″,距徐家匯上海中心氣象台3公里。
被稱“龍華飛行港”。
改為陸軍機場。
1929年6月國民航空署奉令向淞滬警備司令部接管機場,改為民用機場。並設立了“龍華水陸航空站”管理機構,同年,投入民航運輸。
機場擴建后可供水上、陸上飛機升降。龍華機場經不斷修建,到1936年淞滬抗戰前,龍華機場經不斷修建,已成為當時中國最好的一個民用機場。
上海淪陷后,日軍佔領機場,日軍也對龍華機場進行了一系列的擴建,主要為滿足日軍的戰鬥機停機需要。
日本二戰投降后,虹橋和龍華兩大民用機場正式劃歸國民黨空軍管轄對機場進行擴建。加鋪了水泥混凝土道面,同時建全了航行管理和夜航燈光等設施,蓋了弧形候機樓1座。龍華機場則經擴建,已成為中國民用航空運輸的樞紐機場,而且在當時遠東地區也是屈指可數的一個國際機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虹橋機場成為空軍機場,龍華機場則繼續作為民用機場。
軍委民航局上海站(亦稱上海航站)在龍華機場成立。龍華機場一度成為新中國的航空門戶。
由於龍華機場靠近市區,凈空受限,從1966年8月起,航班飛機轉場虹橋國際機場起降。
此後的龍華機場主要擔負試飛和中型機訓練及通用航空飛行。
國家民航總局將龍華機場定格為2B通用機場,現有南北向砼跑道1000米,主要承擔運五及以下飛機起降、備降任務以及本航站範圍內的航務管理、地面保障及行政管理。
龍華機場用來起降飛艇和直升機,機場原址內還設有汽車駕校。
為配合隧道工程停用
龍耀路隧道開工建設后,機場內的跑道被攔腰截斷,后將機場內的跑道改建成一道路。
2010年4月15日龍耀路隧道通車后原跑道所在位置的道路被命名為雲錦路
機場大部分設施已經拆除
![上海龍華機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f/m0f146021795f8ddabb646d84cae94f75.jpg)
上海龍華機場
1961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由國防部報送的《關於飛機場附近高大建築物設置飛行障礙標誌的規定》,並於同年5月17日由國防部和交通部聯合發布。是年,民航上海管理局組織人員,對龍華機場南北向主跑道北端主要障礙物26處,及其距跑道北端中點相對位置和高度進行測量,從跑道頭起計算,超過凈空限制範圍較嚴重的有9處,即提出處理意見並經民航總局批准後進行處理。
1964年,國家計委、財政部批准民航25個機場圍界工程,龍華機場是其中之一。是年5月3日,民航總局下發《關於設置機場圍界的指示》。龍華機場上報預算:圍鐵絲網8000米(包括油庫600米),新開與加深護場溝7400米。經民航總局批准后的工程預算為人民幣121173元。后與駐機場空軍13廠聯繫,由該廠承擔了3200米的鐵絲網工程。該項圍界工程於同年8月12日開工至12月30日完工,工程決算為85692.41元。
1994年下半年起,為了對龍華機場860米飛行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經民航總局批准,由民航華東管理局投資人民幣150萬元,中國航空油料華東公司投資40萬元,共計190萬元,開始修建龍華機場飛行區圍界及環機場消防通道。飛行區圍界總長2620米,其中磚牆圍界1840米,高2米,厚0.24米;鐵刺絲圍界為長780米,高1.5米;環機場消防通道總長為1300米、寬7米的混凝土路面。
至1995年止,龍華機場是供小型固定翼和直升機使用的通用航空的機場。
根據2008年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和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訂的《共同推進龍華機場地區規劃建設框架協議》,龍華機場將被調整為民用直升機場。
2012年5月9日,據上海龍華機場還建工程環評文件披露,龍華機場今後的功能定位以高端通用航空服務業為主,兼顧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城市防火和應急救援。主要供西科斯基飛機公司S-92及以下機型使用,飛行航跡主要沿黃浦江布設。
預計到2020年,龍華機場年起降4000架次,高峰日起降12-15架次,高峰時期將2-3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