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警備司令部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上海地方最高軍事首腦機關所在地
淞滬警備司令部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上海地方最高軍事首腦機關所在地。原址在龍華鎮北,今徐匯區龍華路2577號,曾先後為松滬護軍使署和淞滬商埠督辦公署址。
所統率的軍隊包括中央陸軍和地方武裝兩個部分,有第三十二軍、第三十七師、第五師、第十九路軍的第七十八師和上海保衛團。負責淞滬地區警備任務,其警備區域除了上海市區,東面延伸到川沙、周浦,西至大場、真如,南至曹行、陳家行,北達寶山、楊行。
1927年(民國16年)3月21日,白崇禧率國民革命軍東路軍佔領龍華鎮,在署址設上海警備司令部,不久即撤銷。
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
1927年9月,成立淞滬衛戍司令部,白崇禧自兼司令。次年春,白率部西征,改由三十七師師長熊式輝代理司令職。
1927年4月改稱淞滬警備司令部,由三十二軍軍長錢大鈞兼任司令。9月,錢他調,由第五師師長熊式輝兼任。
1932年1月,熊他調,由第十九路軍師長戴戟接任。不久,“一·二八”事變爆發,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和戴戟等在此籌擬作戰計劃。1933年8月,戴戟等為紀念犧牲於此役中的抗日將士,改大禮廳為“—·二八”紀念堂,並建紀念園、紀念亭,今為龍華公園一部分。同年10月,戴辭職,司令職由上海市長吳鐵城兼任。
1936年春,吳辭兼職,3月,由上海市保安處處長楊虎接任。
1937年11月因抗日戰爭爆發,淞滬警備司令部人員隨軍西撒。11月司令部撤銷。
民國34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淞滬警備司令部於8月16日在重慶重建,全稱淞滬警備總司令部,9月上旬遷滬,駐四川北路。
淞滬警備司令部內有重兵駐防,設有軍需處、總務處、軍法處、審訊處、副官處等機構。其建築形製為:面龍華路是何豐林於1920年所建大門,門兩側書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正對大門高約8米、寬約15米的照壁,上書《中國國民黨黨歌》(藍底白字)。距門兩側各約50米處,跨龍華路分建木牌樓各一,北書“世界大同”,南書“天下為公”。入大門,右側為一座高約10米瞭望塔。過瞭望塔,路兩側各有一排平房,為駐軍營房。
淞滬警備司令部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