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鎮

孫吳鎮

孫吳鎮地處孫吳縣徠城郊,北、東、南三面圍城,行政面積403.6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環境優良,能源充沛,資源富集。全鎮以牧業經濟、民營經濟、特色經濟為主體,構建了鎮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鎮情概況


孫吳鎮位於孫吳縣中心地帶,是縣政府所在地,東臨腰屯、群山兩鄉,南靠辰清鎮與奮鬥鄉,西連西興鄉,北接卧牛河鄉,交通便利,四通八達。2016年6月孫吳鎮與原城區辦合併,總行政面積219.2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9個行政村11個自然屯,全鎮總戶數19394戶,人口56129人,佔全縣人口的60%,有漢、滿、蒙古、回等民族;經濟發展以工商業、加工業、種植業、養殖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為主。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8萬元,年均分別增長6.9%和7.8%。
轄區內共有商業網點1230個,駐區單位134個;衛生院1個,衛生所11所,幼兒園10所;建築、建材、裝璜、製藥等企業300餘個。近年來,引進貴州開磷集團、雙燕塑業有限公司等縣外企業2家,投資近億元;建成宏順肉牛、水產、禽類等標準養殖場13家。新建水稻、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種植示範園區8個。全鎮主次幹道硬化路面率達95%,自來水入戶率97%,有限電視入戶率達到98%,社會發展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近年來,孫吳鎮以城市管理、社區服務、城鄉一體化建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區建設“系統工程”、就業低保“民生工程”、安全維穩“平安工程”、黨建工作“創新工程”和環境衛生“亮點工程”五大工程。實現了6個社區標準化社區建設目標,社區辦公條件得到逐步改善,幹部素質得到不斷提升。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實施道路硬化、泥草房改造、鐵柵欄安裝、邊溝硬化、安全飲水、村屯亮化和環境整治等工程項目。完成了3個村的整村綠化,栽種綠化樹木5萬餘株,綠化面積達300餘畝,綠化工作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多次榮獲綠化工作“先進單位”的稱號。
孫吳鎮是全縣重要產糧區之一,又是城鎮居民蔬菜供應基地。全鎮共建設標準化鋼架蔬菜大棚410棟12.3萬平方米,溫室大棚10棟1萬平方米,生態蔬菜採摘園2萬平方米,已形成了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無公害生產的格局,城鎮居民90%的蔬菜供應來自孫吳鎮。幾年來,孫吳鎮堅持以農業示範園區為抓手,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牽動,打造億畝生態高標準農田,積極培育種糧大戶110餘戶,組建北孫吳水稻專業合作社,完成旱改水工程1500畝,合作社水稻以綠色有機為品牌,已遠銷北京。建成規模農機專業合作社3個,其中市級規範社2個,農機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建成黑木耳合作社5個,年產地栽木耳100萬袋,初步形成區域性黑木耳種植基地。
區域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備,自然資源豐富,孫吳鎮發展潛力及前景是巨大的。熱情好客的孫吳鎮人民誠摯的邀請您走進孫吳鎮、感受孫吳鎮、投資孫吳鎮、建設孫吳鎮。

自然地理


氣候

孫吳鎮位於小興安嶺北麓,屬第五積溫帶,無霜期90—110天,年有效活動積溫1900—2100℃,地處北緯48℃—49℃之間,年平均氣溫-1℃—1.5℃,年平均降雨量在450—550mm之間,年平均日照數在2450—2650小時。

地形土壤

土壤肥沃,水肥草茂,坡緩林密,河流縱橫,黑土層在10cm以上。水域面積4平方公里,遜別拉河、雞爪河橫穿境內。地貌特徵為淺丘陵地帶。

自然資源

轄區內林地面積27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9%。樹木品種主要有:樺樹柞樹、楊樹、落葉松等。林內生物資源較為豐富,中草藥有枸杞子、元術、五味子、地龍等100餘個品種,是中草藥原材料採集的理想場所;林內野生動物品種數量較八十年代有所下降,現有野豬、狍子、獾、野雞等品種數量有較大的回升。

地名由來


孫吳鎮,始為“孫吳保”,以孫、吳兩家地營子得名。

歷史沿革


原屬龍鎮縣管轄。東北淪陷后,1933年12月,龍鎮縣於此設孫吳保。1935年2月,修筑北黑鐵路設孫吳站。1937年12月設置孫吳縣,為偽縣公署駐地。1939年日本關東軍將孫吳以北劃為“特別軍事區”。1941年1月設立孫吳街。日偽軍於街內設有兵工廠、發電廠、陸軍醫院、氣象台和兵營等,曾達數萬人之多,大部分是日偽軍隊和修築軍事工程的勞工。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鎮內成立10個班,1947年改為3個街。1948年5月,劃為第一區。1953年4月,設置孫吳鎮。1958年9月,全縣成立一個人民公社,改為作業區。1959年4月,孫吳縣人民公社改為縣聯社,將原作業區改稱孫吳鎮人民公社。1964年7月,將清溪、興化、興南、卧牛河等20個生產隊劃出,成立興北公社。1965年4月,將勇進生產大隊一隊劃歸腰屯公社。1968年和1975年,將勇進生產大隊二、三、四、五隊和菜隊先後劃歸興北公社。1980年2月,恢復孫吳鎮名稱。

經濟發展


概況

全鎮經濟以農業為主,是縣內重要產糧區之一,又是城鎮居民蔬菜供應基地。2006年,全鎮播種面積59565畝,其中:優質大豆播種面積為4.11萬畝,全鎮居民總收入3976萬元,人均純收入2788元;目前年全鎮共有企業248個,總產值5200萬元,利稅280萬元;全鎮可利用草原3390.41公頃,2006年畜牧業總產值797萬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0.01%,佔全鎮農村總收入的20%;全鎮可利用林地面積24268.58公頃,水域面積309.57公頃。基礎設施完備,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潛力。
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奮鬥,2006年,全鎮共實現糧豆薯總產1060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3200萬元;牧業收入797萬元;種植業收入169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788元。

牧業

全鎮草原面積2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全面在雞爪河流域和興北村地營子,牧草資源豐富,是放牧的天然場所。在發展牧業經濟上,採取以點帶面,主輔換位,以局部帶動整體辦法,走出了“小規模,大群體,高質量,滾動式”畜牧發展之路。在發展特色經濟上,及時提供技術、資金、物資支撐,積極培育薯業加工、大豆密植、棚菜、經濟作物等優勢產業,促進農村增收致富。在發展民營經濟上,因勢引導,培育支柱型產業,有效推動了鎮域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大事記

2006年,全鎮的經濟發展以大力推進優質高效農業,發展二、三產業,深化改革落實各項農村政策,改善生產條件,加快科技進步為主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壓麥穩豆為主,以開發南、北、中三區,建好八個示範園區為推動,以發展五色經濟為重點,努力構築突出城郊特色的“高緯寒地農業開發新框架”,建成了南部以雞爪河草原為依託牧業發展區,中部民營企業和北部薯業發展區。鄉鎮企業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為主。同時,全鎮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促進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在二、三產業謀求崗位,帶動鎮內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截止2006年底,全鎮共有麵粉加工廠14戶,磚廠加工4戶,交通運輸戶60餘戶,餐飲、娛樂、商服業113戶等計200餘戶的集體和個人私營企業。
2007年,全鎮種植計劃播種作物面積5.96萬畝,其中:優質麥豆面積5萬畝,特色作物面積3萬畝。農業是以大豆壟三耕法、大豆密植栽培、小麥模式化栽培、土壤配方施肥、大田化學除草防病蟲等為主,不斷更新作物品種,大豆品種以北疆578號、廣北豐97-15為主,小麥品種以龍麥26號、7742、黑小麥為主。推廣了大田深松耕法。縣鎮農技人員多次組織農技技術諮詢、培訓,建立了農業開發示範區。全鎮發展資金投入採用農戶自籌和銀行貸款相結合,鎮內有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一處,監督管理全鎮農村集體經濟。
2007年,全鎮共有農機具973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機91台,中、小型拖拉機882台,農用總動力2.51萬千瓦,畝耕地農機投資80元。計劃耕地機播率為95.4%,機中耕率為93.3%。
2006年,全鎮黃牛存欄2286頭,奶牛存欄124頭,山綿羊存欄4629隻,豬飼養量1765頭,飼養專業戶35戶,養鹿專業戶1戶,鎮畜牧技術人員進行了畜禽常規防疫注射和牲畜特殊注苗工作,達到了豬95%,禽90%以上的注射密度。
自2001年來,全鎮累計造林1041.5畝,主要以大果沙棘為主,採用誰造林承包,誰受益相結合的目標責任制原則,把經營戶責任權利義務有機統一起來,激發了沙棘造林戶的生產熱情,促進了沙棘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行政區劃


轄大徠河北、新興、興華、北孫吳、三屯、永躍、鎮南、永勝、興川,興北村,10個行政村。其中:5個位於城內和城郊結合部,5個位於哈黑公路、哈黑鐵路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