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病

陰病

陰病醫學專有名詞,指一般虛症,寒症的統稱。

簡介


● 英文名稱:Yin Disea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名詞解釋


● 陰經的疾病;
● 臟腑虛寒證的統稱。

百科解讀


● 陰病有兩種含義,一個含義是指陰經的疾病,另一個含義是臟腑虛寒證的統稱,下面分別進行解讀。

陰經疾病

● 陰經指針灸學上十二經脈中屬性為陰的經脈:根據中醫理論,內屬陰,外屬陽,臟屬陰,腑屬陽,因此屬於五臟和心包、分佈於四肢內側的經脈為陰經,根據陰陽消長的規律,分為三陰經,即太陰經、厥陰經、少陰經。
● 陰經疾病:十二經脈中陰經為病,則為陰經疾病,如手太陰肺經為病,則表現為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咯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缺盆部和手臂內側前緣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
● 陰經疾病的治療:根據不同陰經,可選用該陰經上的腧穴和其他經絡的相關腧穴進行針灸治療,而運用刺灸法。刺灸法包括刺法和灸法,刺法,使用不同的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機體的一定部位,以激發經絡氣血、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古稱“灸焫”,又稱“艾灸”,是指採用艾絨等材料為主,燒灼、熏熨人體體表一定部位或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臟腑虛寒證

● 臟腑虛寒證的定義:指體內陽氣虧損,其溫養、推動等作用減退而出現的證候。臟腑虛寒證的臨床表現:畏冷,肢涼,口淡不渴,或喜熱飲,或自汗,小便清長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㿠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或數)無力。
● 臟腑虛寒證的治療:多補益陽氣為主,近現代興起的“火神派”療法,以擅長使用附子而著稱,針對的主要就是臟腑虛寒的病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梁繁榮。針灸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