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平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平,漢語常用字,讀音bēng、bìng、pián或píng,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引申含義為均等:平分。

平的常用組詞為平局。包含平的常用成語為路見不平。

基本釋義


平píng(ㄆ一ㄥˊ)
1.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2.均等: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3.與別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4.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5.治理,鎮壓:平定。
6.抑止(怒氣):他把氣平了下去。
7.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8.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價。平凡。
9.往常,一向:平生(a.從來;b.終身)。平素。
10.漢語四聲之一:平聲。平仄。
11.姓。
12.〔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書字母。
13.古同“評”,評議。
UNICODE
平字UNICODE編碼U+5E73,10進位: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相關字詞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詳細釋義


◎平 píng
〈形〉
1.(指事。小篆字形,從於,從八。“於”是氣受阻礙而能越過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氣越過而能分散,語氣自然平和舒順。本義: 語氣平和舒順)
2. 同本義 [gentle;mild;quiet]
平,語平舒也。——《說文》
終和且平。——《詩·小雅·伐木》
神氣乃平。——《素問·調經論》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氣(平和之氣);平遠(謂性情平和,胸襟遠大);平愉(平和愉悅);平睦(猶平和)
4. 平坦,沒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詩·小雅·黍苗》傳
平,正也。——《廣韻》
地愛其平。——《淮南子·本經》。注:“平,正也。”
將以教民平好惡。——《呂氏春秋·適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謂從高處遠望,叢林樹梢齊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墊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曠野(廣闊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綠色);平川地(平原曠地);平壤(平地);平疇(平坦的田地);平陽(平坦寬敞);平康(平坦廣大);平阡(田間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處);平莽(謂平坦廣闊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園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7.又如:清平(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沒有波折);平靖(穩定平靜);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順(平安順遂;平穩順暢)
8.均平;齊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雲腳低。——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猶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謂平均分攤);平頒(謂平均分發);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齊劃一);平富(均平薄斂)
10. 均等 [equal]
從上觀之適與地平。——宋· 沈括《夢溪筆談》
雲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職銜相等的方鎮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謂雙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狀(猶言對等之禮);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隨意出入)
12.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詩·小雅·節南山》
法平則吏無奸。——《商君書·靳令》
既和且平。——《詩·商頌·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剛亮的時候);平(平價出售);平撲撲(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靜;公平);平虛(虛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幹練);平獄(公正判案);平肅(公正嚴肅)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歲(普通豐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時,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頭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劍(普通劍器);平步(平常之舉步)
15. 正,當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晝(正午;白天)
詞性變化
◎平 píng
〈動〉
1.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詩·小雅·黍苗》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湯問》
2.又如:平了三畝地;平濟(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喪亂既平。——《詩·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 關西,為 操後患。——《資治通鑒》
平夷狄之亂。——《淮南子·泛論》
以佐王平邦國。——《周禮·大司馬》
4. 又如:掃平(掃蕩平定);討平(討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靜);平一(平定統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滌(平定蕩滌);平盪(掃蕩平定);平滅(用武裝鎮壓消滅);平討(討伐平定)
5. 通“評”。評論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當共平議。——《三國志·魏書·杜畿傳》
平《公羊》、《穀梁》同異。——《漢書·瑕丘江公傳》
事成,以傳示天下,與海內平之。——《漢書·王莽傳上》
6.又如:平章(評議;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說(陳說評論);平畫(評議謀划);平道(猶評議,評說);平注(評註。評論註解);平臟(平定贓物的價值);平銓(比較評量);平論(評論)
7. 寬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寬宥;寬恕);平恕(持平寬仁)
8. 平復,康復 [becured]。如:平愈(平復痊癒);平服(痊癒,復原;用武力平靖);平復(痊癒;康復);平復如舊(恢復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於王。——《左傳·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陳與 宋。——《詩·邶風·擊鼓》
10. 又如:平戎(原謂與戎人媾和。后指對外族採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賽] 互無勝負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這場足球最後平了
◎平 píng
〈名〉
1. 平野;平處;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礦床或岩層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與傾斜不平之地)
2.漢語聲調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聲的字,對仄字而言);平側(平仄)。見“四聲”
3.標準 [standard]
以法為平。——葉適《故大理正知袁州羅公墓誌銘》
◎平 píng
〈副〉
1. 無緣無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無緣無故);平空里(平白無故);平空(憑空;突然;無緣無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沒)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第五上】【虧部】
平,語平舒也。從虧,從八。八,分也。爰禮說。釆,古文平如此。符兵切。
說文解字注
【卷五】【虧部】
平,語平舒也。
註:引伸為凡安舒之稱。
從虧、八。
註:句。
八,
註:逗。
分也。
註:說從八之意。分之而勻適則平舒矣。
符兵切。
註:十一部。
爰禮說。
註:爰禮者,“敘目”云:“孝宣皇帝時沛人爰禮是也。”
,古文平如此。
註:此等篆皆轉寫訛亂。何氏煌曰:“《玉篇》中畫不斷,小篆疑從古文省也。”今從《玉篇》。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幹部】平
古文:、。
《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並音蘋。《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無平不陂。
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小雅·黍苗》):原隰既平。
又治之也。《詩·大雅》(《大雅·皇矣》):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賓士之者,其為灌木其為栵木之處也。
又平服也。《詩·大雅》(《大雅·江漢》):四方既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既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又《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又《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注》:《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准,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又樂聲不相逾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又《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又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又《謚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又《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聯句》:沙篆印回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青柯平、種葯平,因地之平處也。
又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清,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又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又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又平原,太平,平陸,並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為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為陸。又:東至日所出,為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為遼西郡,隋為北平郡,唐為平州。
又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為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又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又《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並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小雅·采菽》):平平左右。
又《韻會》:均也。
又《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注》: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又《地官·質人注》: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哄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又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既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為‘辯章’。”
又葉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台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又《集韻》:拼,古作“平”。注詳“【手部】八畫”。
《說文解字》中的“平”字
《說文解字》中的“平”字
《說文解字注》中的“平”字
《說文解字注》中的“平”字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中的“平”字
《康熙字典》中的“平”字
《康熙字典》中的“平”字
《康熙字典》中的“平”字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演變

平

各體書法

(參考資料:)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隸書 楷書 
行書
行書
草書
草書
行書 草書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piang2 pin2 [海陸豐腔] pin2 piang2 pe2 [客語拼音字彙] piang2 pin2 [陸豐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東莞腔] pin2 piang2 [沙頭角腔] pin2 piang2 [台灣四縣腔] pin2 piang2 pe2 [寶安腔] pin2 | piang2
◎ 粵語:peng4 ping4
◎ 潮州話: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便ben
beŋ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便房連仙A開仙A平聲三等開口仙A下平二仙bʱi̯ɛnbĭɛnbiɛnbjænbiᴇnbiɛnbianpian2bjenbien書傳雲平平辨治也又皮明切
符兵庚三開平聲三等開口下平十二庚bʱi̯ɐŋbĭɐŋbiɐŋbiaŋbɣiæŋbɯiaŋbiajŋping2biengbyang正也和也易也亦州名古山戎孤竹白狄[/肥]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隨爲北平郡武德初爲平州有盧龍塞又姓齊相晏平仲之後漢有丞相平當又漢複姓何氏姓苑雲有平陵乎寧二氏符兵切八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ꡌꡞꡃpingbiŋ平聲
ꡌꡞꡃpingbiŋ去聲
ꡎꡠꡋbenpɛn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庚青陽平齊齒呼pʰiəŋ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蒲眠十一先平聲
蒲明十八庚平聲
皮命十八敬去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陽平公平均平平止又怡平昇平

字源演變


“平”的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
“平”的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
平,會意字。“平”字最早見於晚周金文,尚未見於甲骨文中。在字形上,金文中的“平”字(晚周青銅器上,圖A)由“八”和“垂腳”(和圖B所示的金文中的“於”字一樣往左下彎的)組成。小篆中的“平”字(圖C)則將“八”放到小篆的“於”(圖D)里構成的。到了漢代,《禮器碑》等隸書中的“平”字(圖E)將小篆中“平”字的垂線拉直,豎末的鉤筆也省去,由此發展而為楷書中的“平”字(圖F)。在字義上,“平”字的本義是樂聲舒緩、氣息舒徐,引申泛指安舒、寧靜,又引申為不傾斜(表面高低相等)、沒有高低凹凸的地勢(平原、平地)、使……寧靜(使……平靜)、使……高低相等(使……平坦)、齊一、用武力鎮壓(平定)、公正等。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平地、天平、平淡、平方、公平、平和、平頭、平房、水平、平面

相關成語

平安無事、平步登天、平淡無奇、平地波瀾、平地起孤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