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是韓萬峰執導,楊麗坤、吳遵攀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黃大諸和楊珍珠一家人的故事。

正文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嗓嘎”是侗語,意為“歌師”。
故事發生在今天黔湘桂三省交界處通道侗族自治縣一個叫石岩的侗寨里。黃大諸和楊珍珠是寨子里普通的一家人,他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叫黃月姣,放棄在上海1000多元的月薪,回寨子里任侗族大歌代課老師。小兒子叫黃正宇,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呆在家裡。黃大諸其實很想讓兒子去打工,可兒子說什麼都不出去,寧願每天呆在家裡無所事事。黃大諸心裡憋氣,恨兩個孩子不爭氣。
兒子喜歡上在民俗村跳舞的侗族姑娘潘依蘭,潘依蘭是"嗓嘎"薩依蘭的孫女,黃正宇執著追求潘依蘭,甚至為此打架,潘依蘭最後被感動,但要求黃正宇跟奶奶學唱侗族大歌……
我國首部侗語電影《我們的嗓嘎》
片名:我們的嗓嘠
首映:2010年1月19日
導演:韓萬峰
主演:楊麗坤,吳遵攀
編劇:韓萬峰
片長:95分鐘
類型:劇情
地區:大陸
出品方:瀟湘電影集團
發行方:瀟湘電影集團
主題
全球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如何發展和傳承自身的文化一直是我思考的主要問題。這部侗語電影《我們的嗓嘠》也不例外,同樣是延續這個主題思考的結果。
電影《我們的嗓嘠》講述了在我國市場經濟大潮洶湧澎湃的今天,生活在湘黔桂邊界的一家侗族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煩惱,特別是幾代人對學習侗歌所呈現的不同態度,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侗族傳統文化將何去何從。
任何一個理性的主題都需要附著在故事之中才能讓觀眾接受,這就是電影在其娛樂化的表現下,讓觀眾潛移默化地接受影片的深刻思想,或許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我們也嘗試把對侗族文化危機的認識隱藏在電影故事之中,讓故事主人公的命運影響著觀眾的判斷,讓觀眾獲得感官愉悅的同時,對侗族文化危機意識產生認同感,從而關注瀕臨危機的侗族傳統文化。

人物


薩依蘭(意思是依蘭的奶奶)
78歲,是最老的一代侗族人,其身份代表最傳統的侗族文化。奶奶秉承著侗族的優秀傳統,對生命充滿著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敬畏,對世界充滿著熱情。歌是侗族的靈魂,奶奶作為一代歌師,用生命捍衛著侗歌的神秘及尊嚴。當經濟大潮湧進侗寨,侗族人傳統的道德法則產生動搖時,奶奶的歌聲無疑是一種告白,宣示著侗族人非同尋常的價值觀念。奶奶雖然守候著侗族的傳統文化,但她每天準時收看中央新聞聯播,顯示著老一代侗族人願意接受世界的博大胸懷。影片快結尾時,出現奶奶躺在搖椅上,手裡的扇子滑落在地的鏡頭,是一種象徵意義,象徵著奶奶一代的侗族人終將會離開世界。
潘依蘭
"嗓嘎"老奶奶的孫女,是一個很漂亮的姑娘,在通道獨岩民俗村跳舞,黃正宇為了能看到她而不出去打工,潘依蘭的父母外出在深圳打工,她的意願也是去深圳,屬於80后,比較現實,她想和黃正宇組建一個樂隊到深圳發揚,讓侗歌走上侗鄉舞台,還將組建樂隊,讓侗歌唱到深圳走到現代都市舞台
黃大諸、楊珍珠
是侗族第二代。他們既保留著侗族的傳統習俗,又有著接受現代物質生活的慾望。他們身上往往充斥著矛盾,既想丟開侗族傳統文化擁抱新生事物,又因傳統慣性而無法脫身,常陷於痛苦之中。影片中父親黃大諸總在不斷地抱怨,甚至一個人蹲在地里失聲痛哭,都在提示觀眾黃大諸身上的痛苦。然而,黃大諸一代侗族人痛苦的根源在哪裡呢?雖然電影沒有直接回答,但是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黃大諸不僅僅是為自己家庭煩惱,也是在為這個無法預料的時代和現代文明、侗族傳統文明的衝撞而煩惱。所以,要想解決黃大諸一代侗族人的痛苦,需要時間的磨合,也許10年、20年,也許50年。
黃月嬌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原本在上海打工,有一千多元收入,非要回寨子當一名侗族大歌的代課教師,每月只有350元,最後丈夫離她而去。黃月嬌這個人物是侗族知識分子的象徵,看似具有理想化的特徵,其實是影片對侗族文化傳承的一種希望。
黃正宇
19歲,即將成年的第三代侗族人。他們成長在現代文明極度發達的今天,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叛逆、自私,追求自我,不再循規蹈矩地接受侗族傳統文化。所以,黃正宇註定了和父親黃大諸的不和。當黃正宇愛上了薩依蘭的孫女、同樣是叛逆者的潘依蘭時,想讓觀眾為他們的愛情祝福是件困難的事。影片戲劇性地讓黃正宇去跟薩依蘭學習侗歌,侗歌選擇了黃正宇,黃正宇選擇了侗歌,是一種有意味的文化抉擇。年輕的黃正宇從歌師那裡繼承了侗歌的民族文化內容,又和依蘭一起探索侗歌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式,其實是在考驗最年輕的一代侗族人如何來界定自身的身份,完全漢化還是在漢化的邊緣痛苦著,我想無論哪一種,都是很尷尬的事。

風格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因為侗歌的特性,決定了這部影片具有一種詩意的氣質特徵。我國幾乎每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如果僅僅說侗族人喜歡唱歌,是無法在本質上區別其他少數民族的。所以,把侗歌氣質提升到一種境界,讓侗歌充滿靈性,充滿夢想,這是這部侗語電影的意義所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不得不去重新發現侗族人最精髓的精神價值。我們認識到,雖然我們是這部電影的製作者,然而,我們沒有權利按我們自己的想法去設計侗族人的生活,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武斷讓這部侗語電影留下任何遺憾。所以,我們隱藏了自己的主觀意識,讓侗族生活原汁原味地釋放在鏡頭下。

手法


此次的演員全都是非職業演員,在表演上盡量引導演員自己演自己。語言上,以侗語為主調,不咬文嚼
我們的嗓嘎
我們的嗓嘎
字學普通話。
我們把自己隱藏起來,讓攝影機走進侗寨,多機位、多視點記錄和每個人交談的內容,發現他們藏在內心深處不易覺察到的細節。同時,讓攝影機放大生活,讓觀眾和我們一道去體驗侗族人的生活及他們的精神世界。
侗鄉天然合一的色彩搭配,足以證明了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聰明智慧。電影中,民族的、現代的、原始的、時尚的相融合,既有最古老的坐歌行夜,也有最流行的周杰倫,豐富多樣。

關於導演


韓萬峰,中國青年導演,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關注現實題材和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創作,導演了《青檳榔之味》、《爾瑪的婚禮》等多部中國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

獲獎情況


《我們的嗓嘎》國際電影節獲獎 民族特色受關注 2011年03月24日16:23 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本報訊(記者 桑琴)昨日,記者獲悉,第16屆美國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日前在好萊塢羅莉影城落下帷幕,由瀟湘電影集團公司攝製並選送的電影《我們的嗓嘎》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榮獲“最佳外語音樂獎”。
《我們的嗓嘠》由青年導演韓萬峰執導,瀟湘電影集團公司和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攝製,電影講述了生活在湘黔桂邊界的一家侗族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煩惱,特別是幾代人對學習侗歌所呈現的不同態度,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侗族傳統文化將何去何從的故事。影片全程在通道境內拍攝,採用全侗語對白,富有代表性的侗族歌曲穿插其中,使得影片充滿濃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大洋彼岸的評委和觀眾。
本次電影節上,有來自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部影片參展參賽,其中中國有10部電影入圍本屆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