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主義
和平主義
和平主義又稱“非戰主義”。廣義包括非暴力運動和不抵抗運動;狹義是指主張建立永久和平、反對一切戰爭的思想。作為一種抽象地、無原則地擁護和鼓吹和平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潮,它起源於古代的宗教思想,認為一切任意殺人的行為都是錯誤的。19世紀初期開始形成了近代的和平主義。1815年第一個和平主義者組織在美國紐約成立,次年英國倫敦也成立了類似的組織。1948年第一次世界和平主義者大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此後又陸續舉行過幾次大會,提出制止戰爭、裁減軍備、組織國際法庭解決國際爭端等。
和平主義又稱非戰主義(Pacifism),是反對戰爭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對抗,信仰和支持和平主義的人稱為和平主義者(Pacifist)。
和平主義又分激進和平主義與溫和和平主義。
激進和平主義者通常反對一切形式和種類的戰爭,他們往往不區別戰爭的性質,即使是保衛自己國家的戰爭,也不分戰爭的社會根源,認為通過和平談判和協商就能解決雙方的暴力。
溫和和平主義者是指在政治中以溫和的手段和持避免戰爭想法來處理國內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政治人物中的一派,和平鴿是它們的象徵。
墨子是世界最早的和平主義者之一。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是和平主義在中國的最早體現。
近代的和平主義始於19世紀初。在拿破崙戰爭后,英國基督教新教中的教友會宣傳反對一切戰爭和暴力,鼓吹和平主義,並得到英國自由貿易派的支持。後者認為在和平條件下,英國通過自由貿易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工業上的優勢,達到經濟和政治上的統治。隨後和平主義運動在英、美得到發展。1815年在美國的紐約成立了第一個和平主義組織——和平協會,1816年在倫敦、1830年在日內瓦、1841年在巴黎也建立了類似的組織。184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了第一次和平主義者大會。此後又在巴黎(1849)、法蘭克福(1850)、倫敦(1851)舉行過幾次大會,並提出制止戰爭、裁減軍備、組織國際法庭解決國際爭端等要求。1867年9月法國作家V.雨果和義大利民族運動領袖G.加里坡第等人在日內瓦成立和平和自由同盟,它是一個資產階級和平主義組織。和平主義者只從良好的願望出發,譴責一切戰爭都是非道德的。他們不分析戰爭的社會根源,不區別戰爭的性質,認為通過宣傳和說教,或建立國際法庭進行調解,就能消除戰爭。
和平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曾起過不同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資產階級和平主義滲透到社會民主主義運動中,出現了社會和平主義。他們提出“廢除武裝”、“國內和平”等口號,誘使工農群眾放棄革命,受到列寧的批判。列寧認為共產黨人雖不同意和平主義觀點,但支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一切嘗試;列寧還認為要把資產階級和平主義者與侵略的資產階級區分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和平主義者參加了反法西斯運動。戰後,一些和平主義者積極參加世界人民保衛和平的運動,反對超級大國的核軍備競賽與新的戰爭威脅,成為和平運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815年,在美國紐約成立了第一個和平主義組織:和平協會。
•184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了第一次和平主義者大會。
和平是一個長遠的,來自拉丁詞,為建立和平,已應用到頻譜的立場,涵蓋幾乎所有的態度戰爭。對一個極端的和平主義者指定任何人誰和平的願望,從而描述那些誰發動戰爭的高達那些拒絕參與,誰在戰爭中。在另一個極端,和平還介紹了放棄武力和脅迫的一切形式。中介的定義,有時區別不抵抗,放棄武力,在所有形式,從和平,拒絕參與戰爭,但允許使用非暴力的一種力量。它使最明智的儲備而言,“和平”的那部分頻譜,其中包括至少拒絕參加在戰爭中。這些個人誰拒絕這樣做,是所謂的良心拒服兵役者。
以保護地球、環境及其各種生物的安全及持續性發展為使命,以實際行動作出積極的改變。不論在科研或科技發明,都提倡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解決辦法。對於有違以上原則的行為,綠色和平都會儘力阻止。
其宗旨是促進實現一個更為綠色,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乃確保我們的地球得以永久地滋養其上的千萬物種。因此,組織尋求:保護物種之多樣性,避免海洋,陸地,空氣,與淡水之污染及過度利用,中止核子威脅,促進世界和平,全球軍武裁減及不使用暴力。並針對保護海洋、保護森林、不要戰爭等六部分內容作確切的改革目標。
代表人物
•聖雄甘地
•馬丁·路德·金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邁克爾·傑克遜
•約翰·列儂
還有一種也是此類性質,代表人物是: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Keohane)
約瑟夫·奈(Joseph Nye)
理查德·羅斯克蘭斯(Richard Rosecranse)
西方知名的和平主義者: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