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娥

菜娥

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即“開天窗”,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在苗期常集中心葉為害,影響包心。在留種株上,為害嫩莖、幼莢和籽粒,是我國十字花科蔬菜上最普遍最嚴重的害蟲之一。

基本內容


學名 Plutella xylostella (L.)屬昆蟲綱,鱗翅目,菜蛾科。
異名 Plutella maculipennis Curtis。
拼音 cai e
別名 小菜蛾、方塊蛾、小青蟲、兩頭尖。分佈在中國各地。
寄主 油菜、甘藍、紫甘藍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

為害特點


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即“開天窗”;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在苗期常集中心葉為害,影響包心。在留種株上,為害嫩莖、幼莢和籽粒,是我國十字花科蔬菜上最普遍最嚴重的害蟲之一。
形態特徵 成蟲為灰褐色小蛾,體長6—7mm,翅展12—15mm,翅狹長,前翅后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紋,兩翅合攏時呈三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並翹起如雞尾。卵扁平,橢圓狀,約0.5×0.3(mm),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約10mm,黃綠色,體節明顯,兩頭尖細,腹部第4—5節膨大,故整個蟲體呈紡錘形,並且臀足向後伸長。蛹長5—8mm,黃綠色至灰褐色,肛門周緣有鉤刺3對,腹未有小鉤4對。繭薄如網。

生活習性


內蒙古及華北年發生4—6代,南京10—11代,杭州11—13代,廣東20代,台灣22代,長江及其以南地區無越冬、越夏現象,北方以蛹越冬,翌春5月羽化,成蟲晝伏夜出,白天僅在受驚擾時,在株間作短距離飛行。成蟲產卵期可達10天,平均每次產卵100一200粒,卵散產或數粒在一起,多產於葉背脈間凹陷處。卵期3一11天。初孵幼蟲潛入葉肉取食,2齡初從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葉肉,留下上表皮呈“開天窗”;3齡后可將葉片吃成孔洞,嚴重時僅留葉脈。幼蟲很活躍,遇驚擾即扭動、倒退或翻滾落下。幼蟲共4齡,發育歷期12—27天。老熟幼蟲在葉脈附近結薄繭化蛹,蛹期約9天。菜蛾的發育適溫為20一30℃,因此在北方,於5—6月及8月(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積栽培季節)呈兩個發生高峰,以春季為害重,長江流域和華南各省以3—6月和8—11月為兩次高峰期,秋季重於春季。

防治方法


小菜蛾是世界性難治的頑固害蟲之一,其特點是對任何新殺蟲劑都很快產生抗藥性,目前我國對治理小菜蛾已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如合理用藥與保護利用天敵相協調,合理用作用機理不同、無交互抗性的藥劑交替輪換使用,殺蟲劑與增效劑混用,嚴格限制新型藥劑的施用次數和劑量等。如上海推廣抑太保、Bt乳劑、殺蟲雙、1.8%愛福丁乳油(蝸蟲素、愛比菌素;齊蟎素)與抑太保交替使用獲得成功。
(1)生產上推廣抑太保(1KI一7899)或Fipronil(Regent)、AC303630等新殺蟲劑對小菜蛾防效高。
(2)在Bt製劑中,小菜蛾對Kurstaki和aizawai兩個變種生產的製劑基本無交互抗性,尤其後者對小菜蛾防效更高,應在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當前生產上可推廣8401、青蟲菌6號等。Bt(8010)含孢子8000—lV/mg。
(3)推廣台灣的菜蛾絨繭蜂,印尼的一種姬蜂
(4)利用性引誘劑 每667m2 用誘芯7個,把塑料膜(33cm見方)4個角捆在支架上盛水,誘芯用鐵絲固定在支架上彎向水面,距水面1—2cm,塑料膜距蔬菜10一20cm,誘芯每30天換1個。
(5)掌握卵孵化盛期至2齡前噴灑5%卡死克乳油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20%滅幼脲1號或25%滅幼脲3號膠懸劑500一600倍液、Bt乳劑每667m210Oml加入等量1.8%愛福丁乳油(北京農大新技術開發總公司)1500倍液。也可施用5%銳勁特懸浮劑2000倍液或44%速凱乳油10oo倍液、50%寶路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1.8%蟲蟎光乳油2000倍液、1.8%集琦蟲蟎克乳油4000倍液,防效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