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樓遺址
北京圓明園內的文物保護單位
西洋樓遺址位於北京圓明園內、長春園北部,佔地約6.7萬平方米,是中國的皇家宮苑中第一次大規模仿建的西洋建築和園林。北京第一處公眾考古場所,2015年開始面向社會開放。因該遺址群建築物採用歐式園林建築風格,因此成為“西洋樓遺址"。
1860年“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1977年至1992年間,西洋樓各遺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噴泉池,歸位柱壁石件,並修復了迷宮“黃花陣”。
西洋樓全部景觀佔地僅80畝,大約佔圓明園總面積的1.5%,它地處東北角,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東依次包括了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五竹亭、方外觀、海晏堂、蓄水樓、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方河、線法畫等景觀,大眾熟知的殘石柱只是遠瀛觀和大水法的一景,由於西洋建築獨特的殘缺美,遂成為圓明園的標誌。
清華西路28號圓明園遺址公園。
在2015年6月13日(6月13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的中國“文化遺產日,”而主題就突出了“公眾考古”。位於圓明園內的西洋樓遺址作為北京市第一處公眾考古場所,面向社會開放。隨著考古的推進,還將招募志願者,經過培訓后直接參與到考古工作中。西洋樓遺址考古工作嚴格按照國際通行的田野考古操作規程進行,在現場具備必要的文物保護及安全條件前提下,遊客可以參觀並從現場的說明中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識。
西洋樓是第一次向公眾開放的考古場所,本市在積累並總結一定經驗的前提下,還將對更多有條件的發掘現場逐步嘗試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