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五”反革命政變

“四·一五”反革命政變

“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是指1927年4月15日凌晨2時,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實行的反革命大屠殺。1927年4月15日,反動軍隊搜查和封閉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廣州辦事處、省港罷工委員會、廣東省農民協會、廣東婦女解放協會等革命團體,解除了罷工工人糾察隊武裝,繳去黃埔軍校學生五百餘人的槍械,逮捕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兩千餘人。當天下午,廣東當局成立了由李濟深、古應芬、李福林、陳孚木、鄧彥華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主持廣東的“清黨”政務。史稱“四一五”反革命政變。

事件介紹


4月初,國民黨右派在廣州大肆製造“救黨護黨”的反共輿論,廣州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
4月12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史稱上海“四·一二”大屠殺。接著,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奉命加緊反共部署,借口“防反動派搗亂”,命令公安局“加意防範”,並派遣黨徒襲擊共產黨基層機關。廣州國民黨反動派迫不及待地籌備召集所謂“護黨救國”大會,策劃“清黨”運動。頓時,反革命的陰雲籠罩廣州。
4月14日深夜,廣州戒嚴司令錢大鈞下令全城戒嚴。所有電話局、電報局,一律飭令軍隊監視,禁止通報。《廣州民國日報》、《國民新聞》等新聞單位,被派警察駐守。
4月15日凌晨2時,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在廣州實行反革命大屠殺。反動軍隊搜查和封閉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廣州辦事處、省港罷工委員會、廣州工代會、海員工會、鐵路工會、廣東省農民協會、廣東婦女解放協會等革命群眾團體,解除了罷工工人糾察隊武裝,繳去黃埔軍校學生500多人的槍械,逮捕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2000多人。當天下午,廣東當局成立了由李濟深、古應芬、李福林、陳孚木鄧彥華等5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主持廣東的“清黨”政務。爾後,國民黨反動派繼續進行大捕殺。據統計,在“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中,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有2100多人。優秀共產黨員蕭楚女劉爾崧、李森、何耀全、鄧培、熊雄、張瑞成、李亦愚等都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面對敵人的屠殺,罷工糾察隊員和粵漢鐵路工人等曾奮起同反動軍警激戰,但因寡不敵眾,終被鎮壓。此後,廣東反動當局利用廣東總工會、機器工會和所謂的“革命工人聯合會”等反動團體,成立了“改組委員會”,佔據革命工會會址,沒收工會財物,充當國民黨反動派的走卒。
接著,國民黨反動派先後在佛山、江門、肇慶等地實行血腥鎮壓,廣東大地到處都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為了進一步“清黨”,鎮壓革命,國民黨當局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壓迫,於6月29日凌晨又進行了第二次大搜捕,檢查工會50多處,拘捕近200人,情形與“四·一五”相仿。但是,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他們在極其艱險的條件下轉入地下,繼續堅持革命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