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

漢語詞語

煎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 áo,本意為長時間用水煮,比喻焦慮痛苦受折磨。出自《戰國策·魏策二》。

意義


煎熬
jiān’áo
[torment;torture;suffering]
比喻人心情焦慮、痛苦;身心受折磨。

引證解釋


亦作“煎敖”。.
1.烹煮。
《戰國策·魏策二》:“齊桓公 夜半不嗛,易牙 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
宋曾鞏《合醬作》詩:“調澆遵古書,煎熬需日力。”
2.熔煉;熬制。
《高子遺書·答史玉池書》:“我若是真金,盡教他做烈火;儻還有些渣滓,卻藉他做洪鑪,猛煎熬一過,添我多少精神。”
老舍《茶館》第一幕:“這裡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
3.比喻焦慮、痛苦;受折磨。
漢王逸《九思·怨上》:“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
唐李白《古風》之二十:“名利徒煎熬,安得閑餘步。”
明馮夢龍《掛枝兒·阻雨》:“不為你來遲了,心生焦躁。只因那風和雨,使我煎熬。”
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一:“﹝ 秦先生 ﹞不能不留在堂里辦移交,那真夠他煎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