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火杴草的結果 展開

火杴草

火杴草

火杴草,其味苦、寒、有小毒,是一種中草藥,亦名希仙,功能主治中風,風寒下瀉,反胃吐食等疾病

釋名


希薟,亦名希仙

氣味


苦、寒、有小毒。一說:辛、苦、平、無毒。

主治


1、中風。夏日采 薟枝、葉,洗凈,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搗碎為末,加煉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開米湯送下。服后須吃飯三、五匙壓葯。連服數月,必見效。此方名“薟丸”。
2、風寒下瀉。用 薟草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此方名“火杴丸”。
3、癰疽腫毒。用 薟一兩、乳香一兩、白礬(燒)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毒重者連服三次,汗出即是見效。
4、疔瘡發背。用 薟草、五葉草(五爪龍)、小薊、大蒜等分,搗爛,加熱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 薟草焙過,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送下。

附方


李明珍說:“生搗汁服則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則補人去痹,故云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