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型齒翼龍

爬行綱翼龍目動物

雙型齒翼龍是一種喙嘴龍亞目翼龍,生存於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化石集中分佈於英格蘭地區。

發現歷史


瑪麗·安寧是英國著名的女性化石採集家,1828年12月,瑪麗·安寧來到海岸邊,她在石灰岩石塊中發現了一種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化石。瑪麗當然不知道化石屬於什麼動物,她像平常一樣將化石賣掉,化石很快就交到了威廉·巴克蘭手中。人類命名的第一種恐龍巨齒龍就是巴克蘭命名的。巴克蘭研究了化石之後認為這種動物是一種翼手龍,那個時候人類只命名了翼手龍這一種翼龍,所以泛是像翼手龍的化石就都被認為是翼手龍。30年後,在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任職的理查德·歐文得到了這塊化石。看過新的化石之後,歐文發現它們和巴克蘭手中的翼手龍(法國居維葉命名)是同一種動物,但是肯定不是翼手龍。根據化石頭骨中兩種明顯不同的牙齒,歐文將這種翼龍命名為雙型齒翼龍(Dimorphodon),署名的意思就是“長著兩種不同類型的牙齒”。

動物介紹


雙型齒翼龍
雙型齒翼龍
雙型齒翼龍(Dimorphodon)
die-mor—foh--dahn
名稱含義:“兩種類型的牙齒”,指它的兩種類型的牙齒:頜骨前部用於穿刺的長牙和後部更小的尖牙
時代:1.9億年前
化石產地;英格蘭、墨西哥

形態特徵


雙型齒翼龍體長約1米,最大翼展可達1.4米,顱骨較高,頭骨長羽約21.5厘米,而且具有較大的鼻孔、眼眶、眶前孔和上下顳孔,彼此之間有薄薄的骨條分開,因此,雖然頭部比較大,但這些結構可以有效地做到減重。眼睛中發育著鞏膜環的結構,起到保護作用。雙型齒翼龍擁有兩種類型的牙齒,頜部前端牙齒較長,可以用於刺穿,後端牙齒較小,可以用於接住食物,這樣的牙齒很可能適於捕魚。
雙型齒翼龍翅膀較短,比較原始。翼龍的翼指骨有4節,雙型齒翼龍的第I翼指骨僅比前臂骨稍微長一些,比II、III翼指骨短一些,這明顯不同於其他翼龍。雙型齒翼龍後肢發達,前4趾有爪,第V趾較長並側向張開,第V趾可能用於支持尾巴和後肢之間的翼膜(尾膜)。雙型齒翼龍是典型的長尾翼龍類,總有超過30節的尾椎
雙型齒翼龍
雙型齒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