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結果 展開

城市可持續發展

羅勇著圖書

城市可持續發展,羅勇著圖書,出版日期是2007年08月01日。

基本信息


書名:城市可持續發展
圖書編號:2435746
出版社:7-122
定價:40.0
ISBN:712200586
作者:羅勇
出版日期:2007-08-01
版次: 1
開本:16開

目錄


第一章經濟聚集與城市可持續發展1
一、聚集效應的雙重性1
1分工與專業化促進生產方式變革
的結果1
2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1
3城市生產擴大和集中的不可
持續效應1
4聚集經濟的合理與適度2
二、消費需求結構變化的終極影響2
1二元經濟發展模型與消費需求
結構2
2工業品無節制需求與生產無限度
擴張2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適度生產規模2
1市場規模邊界與交易費用2
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交易費用3
3城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理性”3
第二章壟斷競爭市場結構與城市
可持續發展4
一、傳統框架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的
局限4
二、偏好多樣化的需求結構5
1消費效用函數5
2差異化工業品的間接需求5
3多樣化偏好與可持續問題源頭6
三、規模報酬遞增與生產無限擴大7
1古諾均衡與伯特蘭均衡7
2 DS框架下的固定加成率7
3內部與外部規模收益7
4需求與供給對規模報酬遞增相互
作用8
第三章核心邊緣模型與城市可持續
發展9
一、微觀主體的最優決策及影響9
二、區域分異、聚集及影響11
1短期均衡方程11
2相對實際工資與空間分佈模式12
3區域分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問題13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慣性13
1核心邊緣模型的關鍵性特徵13
2循環積累因果關係與聚集的自我
強化14
3抑制工業品多樣化的偏好14
4限制工業品的差別化14
5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路徑
依賴”15
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突變性與門檻
效應15
1非線性的空間聚集力與城市可
持續發展的突變性15
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突變性特徵的
啟示15
第四章經濟活動區位選擇與城市
可持續發展16
一、區位問題及其重要意義16
二、區位利益的雙重性與生產活動區位
的選擇16
1區位利益的雙重外部性17
2區位外部負效應的內部化17
3廠商的最優區位理論與合理資源
價格體系18
三、真實效用水平與家庭居住區位的
選擇決策18
1居民效用水平的“真實化”18
2以真實效用水平作為居民區位
選擇決策的依據18
四、公共設施區位選擇的引導作用19
第五章城市空間形成與可持續發展20
一、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影響20
1企業組織一體化的集中和擴張20
2企業組織縱向分解及影響20
二、企業之間聯繫成本的變化21
1企業的交易成本和空間成本21
2聯繫成本影響下的企業聚散21
3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聯繫成本21
三、信息化革命的雙重影響22
1產品快速換代與物質資源急劇
消耗22
2多樣化產品刺激無限制需求22
3技術進步與資源高效利用22
4信息化導向的經濟集中與可持續
問題處理彈性22
5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重心的
轉移22
四、兩種城市化過程與反溢出效應22
1聚集途徑的城市化過程23
2分散途徑的城市化過程23
3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反溢出效應23
五、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平衡23
1經濟增長不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不平衡23
2可持續發展的“極化空間
效應”24
3可持續發展的“分享空間
效應”24
第六章二元空間結構與城市可持續
發展25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二元空間
結構25
1非均衡增長規律與“核心邊緣”
基礎結構25
2二元空間結構對城市可持續發展
的影響25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擴散與分化26
1二元空間結構演變與城市可持續
發展態勢26
2不同演化階段對城市可持續發展
的影響26
三、高技術產業區域對城市可持續
發展的正溢出作用27
1專業化空間區域27
2高新技術產業的區位影響27
3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本空間
過程27
4新的產業區與新的空間外部
效應28
四、農業區域空間結構與城鄉互動28
第七章城市空間結構的合理規模29
一、城市規模的帕累托分佈29
二、“等級規模”模式與影響30
1齊夫城市規模等級定律30
2楊吾揚“等級規模”模式30
三、城市規模與效益30
1城市人口規模與國民收入模型31
2城市規模的臨界點31
四、城市體系規模結構的合理化31
1解釋性空間結構模型31
2城市體系發展的整體模型32
3城市體系的完善模式32
第八章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33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特徵33
1城市產業結構與資源結構33
2城市產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33
3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關聯度34
4城市產業結構的雙贏演變能力34
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
選擇35
1市場優勢與市場綠色需求結構
水平35
2比較優勢與城市資源的有效
利用35
3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規模與主導產業
規模36
4主導產業的關聯度36
三、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非主導產業
發展37
1後向關聯產業37
2前向關聯產業37
3旁側關聯產業37
4適度超前的基礎產業發展37
四、城市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的
優化38
1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標準選擇主導
產業38
2建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
系統38
3配套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聯
產業38
4推動適度超前的基礎產業發展38
5積極扶持潛在的可持續發展主導
產業38
五、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產業結構
演變39
1庫茲涅茨產業結構演變研究的
啟示39
2工業結構的高度化與影響40
3產業結構的信息化與影響41
4產業相對收入差異分析與啟示42
第九章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結構系統45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結構系統的
特徵45
1非線性的結構45
2非平衡態的穩定結構45
3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45
4非平衡相變與系統的自組織和
自適應45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的
形成46
1開放與吸收負熵流46
2非平衡態與可持續發展源泉47
3非線性與可持續發展節奏47
4非線性機制與自我完善48
5漲落與可持續發展契機49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協同49
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效應50
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自組織50
第十章城市經濟與環境的雙贏發展53
一、經濟與環境雙贏的涵義53
1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表述53
2依據生產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
表述54
3依據可持續發展定義的表述54
二、城市雙贏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55
1勞動力市場的均衡與效應55
2人力資本投入的促進56
3產業結構的雙刃性57
4基礎設施的重要影響58
5經濟與環境雙贏的實現途徑58
三、城市的雙贏經濟增長59
1城市雙贏經濟增長的要素60
2城市雙贏經濟增長的模式63
3技術進步對城市雙贏經濟增長的
作用67
第十一章城市的新型工業化道路70
一、信息經濟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
促進70
1城市向信息經濟和信息社會的
過渡71
2信息產業與其他非信息產業的
互動71
3城市特色的跨越與創新戰略71
4擴大信息產業的外部效應71
5注重信息經濟的平衡發展71
二、經濟與環境雙贏的發展效益71
1以無形資源推動城市經濟增長方式
的轉變72
2帶動城市社會發展轉向協調72
3配合經濟過程實現生態化改造72
三、減物質化的經濟行為準則72
1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72
2促進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72
四、信息與生態雙重的技術基礎73
1新型工業化的技術創新導向73
2綠色化和生態化的原則73
五、不同層面上的全面工作73
1培育信息和生態型的新型產業73
2企業的減耗增效發展73
3輻射到廣泛的社會領域73
4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經濟基礎73
第十二章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74
一、循環經濟的三大關係74
1循環經濟與經濟增長方式、新型
工業化道路74
2循環經濟與消費模式轉變75
3循環經濟與資源節約型、環境
友好型社會75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框架體系75
1循環經濟的稅費政策75
2循環經濟的價格政策76
3循環經濟的市場手段79
4循環經濟的科技政策80
5循環經濟的消費政策80
6循環經濟的其他政策81
7循環經濟政策的綜合運用81
三、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問題82
1配套法律法規上的缺陷82
2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82
四、循環經濟在我國的實踐82
1城市產業領域的實踐82
2北京的循環經濟發展84
3國際經驗的借鑒85
五、建立循環經濟的指標體系85
第十三章城鄉的可持續發展86
一、城鄉邊緣區可持續發展的特徵86
1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遷移與緩衝區86
2人口聚集的正向作用87
3產業發展的環境空間約束減弱87
4產業結構並不優化87
5面臨更多鄉村可持續發展問題87
6直接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87
二、城市核心區與邊緣區可持續發展
的協調並進87
三、土地生態保護與生產功能的協調利用88
1協調規劃88
2突出地域生態特色88
3與城市生態保護用地綜合布局88
四、在空間形態上體現可持續發展要求88
1城鄉邊緣區擴展的形態方式88
2優先採用鑲嵌式形態擴展方式89
五、城鄉邊緣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完善89
六、鄉村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互動性89
1鄉村是城市資源和投入的重要來源89
2城市和鄉村互為市場89
七、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問題89
1現代工業式農業對環境與生態的破壞90
2替代農業的地域與技術局限性90
3傳統型鄉村經濟對資源與環境的
粗放利用91
八、可持續農業91
1可持續農業系統91
2可持續農業的發展目標92
九、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93
1傳統型鄉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93
2現代型鄉村資源環境的合理保護利用94
3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戰略94
4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戰略95
第十四章城市密集區的可持續發展96
一、區域分工與城市可持續發展96
1要素稟賦的空間不平衡對城市
可持續發展的影響96
2區域分工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
促進96
二、城市密集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博弈97
1博弈分析概述97
2城市密集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博弈特徵98
3城市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納什均衡99
4“智豬遊戲”與大城市的積極作用102
5城市博弈中的帕累托優勢103
6嚴格劣勢策略與區域協調(局外)機構103
7相對優勢策略與合作大局104
8可持續發展的“雙輸”困局
與避免105
9行為納什均衡與協調戰略105
10可持續發展的激勵與權衡106
11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與路徑
依賴107
12合作大局下的先動優勢107
13博弈分析的結論與啟示108
三、我國三大城市密集區的環境保護109
1三大城市密集區環境問題的主要成因109
2三大城市密集區的環境保護對策110
3三大城市密集區環境保護的協調114
第十五章生態城市發展119
一、生態城市119
1生態城市的概念119
2生態城市的發展模式119
二、生態城市發展的若干戰略121
1城市開放度與生態城市發展121
2創建動態穩定的城市生態系統121
3把握生態城市建設的關鍵契機,實現跨越發展121
4城市產業結構的生態化122
5生態城市的自組織124
第十六章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126
一、城市的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126
二、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127
1可持續發展的一般涵義127
2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區別128
三、衡量城市經濟增長的指標128
四、衡量城市經濟發展的指標129
1世界銀行的發展指標系統129
2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所的綜合指標系統129
3莫里斯的物質生活質量指數129
4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130
五、城市雙贏發展的系統與目標130
1城市資源與環境子系統131
2城市生產子系統131
3城市市場子系統131
4城市消費子系統132
5城市管理和協調子系統132
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132
1可持續性的判斷132
2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的選擇132
3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指標133
4 21世紀議程的衡量指標集135
5歐洲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135
6南京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135
第十七章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137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特徵137
1聚集性的問題137
2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問題137
3開放性的問題138
4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區域可持續發展138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分析139
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背景139
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挑戰139
3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活的靈魂140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定量分析141
1環境影響公式141
2生態足跡141
3環境庫茲涅茨曲線142
四、城市未來環境與發展關係的前景方案143
1傳統發展模式下的前景143
2技術推進模式下的前景143
3全面變革模式下的前景144
4可持續發展是城市未來的必然選擇144
五、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涵145
1快速而理性的發展145
2實事求是地辯證實施145
3體制和觀念的整體變革146
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146
1和諧的發展三角形146
2成熟的可持續發展對策147
3減資源型的經濟體系147
4綠色導向的科技能力148
5充分的社會共識148
七、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149
1充分開放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149
2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動態穩定149
3非線性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思維150
4強化對城市可持續發展關鍵戰略契機的把握151
5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效應與內在動力151
6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自組織與能力建設151
第十八章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153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153
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建設153
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建設154
3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154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方面155
1城市資源環境的優化配置與
利用155
2利用有限資源追求城市生產收益的
最大化155
3城市市場機制的完善155
4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城市消費
效用最大化155
5城市管理和協調156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
途徑156
1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156
2消費者對環境質量需求增長156
3減輕經濟增長的人口壓力156
4減少經濟增長的不公平性156
5保持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保護的
同步性156
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規劃156
1 21世紀議程的進展156
2以經濟發展帶動可持續發展157
3科學設定協同的行動領域157
4共同參與的工作方式158
5突出總體思想和能力建設的框架
結構158
五、可持續發展戰略融入城市發展
計劃158
1通過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促進
城市發展158
2發展計劃領域的全面性和交
叉性159
3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城市指標
體系159
六、城市生活方式的變革159
1生活方式中的不可持續本質
根源159
2簡約而適度的消費模式160
3目標豐富的生活質量觀161
七、城市企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首要因素161
1約束負面外部效應下的利潤
最大化161
2企業發展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的協同161
3推進城市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162
4支持可持續發展相關產業的健康
發展162
5促進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產業化162
第十九章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163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163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外部約束
條件164
1城市政府行為的合理化164
2健全有效的市場體制166
3成熟的現代企業167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系統的
完善167
1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體系167
2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程序168
3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方法169
四、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實施的影響
因素170
1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複雜性170
2政策自身的不足170
3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171
4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損耗171
五、政策實施的原則和方法171
1實施原則171
2實施方法172
六、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選擇173
1政策選擇的標準173
2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選擇
模式174
七、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實施的
模式177
1互動實施模式177
2政策博弈模式178
3實施系統模式178
八、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綜合
運用178
1政策綜合運用的原則178
2綜合運用的政策方面179
3政策綜合運用的策略184
參考文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