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是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等組織共同發起的,由廣東省南粵公益助學聯合會、美麗中國廣東項目組負責執行的長期支教項目,於2016年7月啟動,是“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山區計劃)”的子項目,旨在緩解農村貧困地區老師結構性短缺的局面,致力於廣東的教育精準脫貧。

服務宗旨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在在每年的3月開始招募,選拔優秀的應屆生、在校大學生(以師範生、大四保研學生為主)、社會愛心人士,對他們進行專業的教學能力和志願服務能力培訓。經過培訓、考核后,志願者於學期伊始奔赴支教學校,服務半年至2年時間,教授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組織開展校園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執行模式


(一)支教模式:2+1=100
派遣至少2名志願者共同服務1所鄉村學校,為100個孩子帶去經過精心設計的語、數、英、音、美、體、實踐課。
(二)支教點條件
1.師資配比低於1:23,學生人數在50人以上。
2.缺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社會實踐課等專職老師;
3.四十歲以上老師的比例超過全體教職工50%以上;
4.能夠同時接收至少2名志願者,滿足住宿等硬體條件。
(三)志願者培養模式
第一步:成為支教志願者。志願者需經過嚴格選拔、集中培訓、線上學習,具備教師基本教學能力後方可上崗;
第二步:成為種子教師。種子教師從志願者中選拔,參與教學工作流程制定,承擔新教師的培訓工作與教研工作;
第三步:成為公益助學領袖。培養種子教師成為公益助學領袖,參與南粵鄉村助學公益項目。
(四)志願者支持
1.經濟保障,讓公益理想無後顧之憂;
2.能力培養:建立“4+1”導師制度(由廣東省中小學優秀教師、教育組織團隊、心理諮詢師以及往屆支教志願者擔任導師)和公益領袖培養制度,使每個志願者獲得專業成長;
3.志願者成長大禮包
4.將應屆生納入到“山區計劃”統一管理;在校師範生以頂崗實習的形式服務,可享受與所在院校同等的政策保障措施。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執行進度


項目執行周期5年
2016年7月--2021年6月

第一年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已於2016年7月正式啟動,經過選拔,最終招募到165名志願者,他們分別被分配到廣東的12個地市(潮州、河源、揭陽、梅州、汕尾、汕頭、清遠、韶關、陽江、雲浮、茂名、湛江)的鄉鎮中、小學校。經過崗前培訓后,165名志願者已經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和課程設計能力,並於9月初各赴支教學校開展日常教學工作。

第二年

計劃招募200名志願者(含第一年的165名中申請延期服務的部分志願者)。
從第三年起,逐步擴大招募範圍和支教區域,五年累計服務爭取達1000人次,服務區域全面覆蓋廣東省貧困地區有需求的鄉村學校。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項目目標


項目願景

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老師執教鄉村三尺講台,每一個孩子都能平等的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項目目標

(1)打造一支充實貧困地區鄉村學校教師隊伍的“生力軍”;
(2)助力鄉村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素質拓展能力上一個“新台階”;
(3)形成一股改善貧困地區教育現狀的“青春力量”;
(4)建設粵東、西、北地區社會發展所需的“優秀青年人才儲備庫”。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