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荔鈉
中國內地演員、導演
楊荔鈉徠,1972年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中國內地女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表演系。
1999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老頭》,該片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優秀獎、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會獎。2000年,主演由賈樟柯執導的劇情電影《站台》 。2006年,執導紀錄片《一起跳舞》 。2008年,執導紀錄片《老安》,該片延續了紀錄片《老頭》的主題。2013年,執導劇情電影《春夢》,該片入圍第42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關注獎。2016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春潮》,該片入圍金馬創投會議。2019年4月3日,由其執導的紀錄電影《少女與馬》開機。
楊荔鈉
1999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老頭》,該片的鏡頭對準了北京城裡一群見天扎堆聊天的老頭,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優秀獎、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會獎,她完成了從一個演員到紀錄片導演身份的轉變。
2000年,與王宏偉、趙濤聯合主演由賈樟柯執導的劇情電影《站台》;同年,執導紀錄片《家庭錄像帶》,她把鏡頭投放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展現了父母與弟弟這些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與情感糾葛。2006年,執導紀錄片《一起跳舞》,該片講述了在公園裡跳廣場舞的舞伴們之間的情感糾葛。
2008年,執導紀錄片《老安》,該片是第1屆中國民間女性影展的閉幕影片,延續了紀錄片《老頭》的主題,講述了北京一位九旬老人老安的故事;同年,執導紀錄片《我的鄰居說鬼子》,該片雖然記錄的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內容,但她仍然將鏡頭對準了在小區里納涼的老人門。
2009年,與法德ARTE電視台合作,並執導了紀錄片《野草》,該片是一部關於一群孤兒成長的紀錄片;同年,執導紀錄片《來自青島的野生藥材》 。2010年,擔任綜藝節目《極速前進:衝刺中國第一季》的製作人。
2013年,執導由趙思源、傅迦、唐治平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春夢》,該片的演員基本上採用非職業演員,手持攝影和同期聲的運用使整部影片像紀錄片一樣貼近真實,入圍第42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關注獎。2016年,與黃玉珊聯合執導紀錄片《她們的青春告白》;同年,自編自導由郝蕾、金燕玲、黃尚禾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春潮》,該片入圍金馬創投會議。
2019年4月3日,由其執導的紀錄電影《少女與馬》開機。
2020年2月,憑藉《春潮》入圍 第15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20年9月10日,楊荔鈉憑藉《春潮》獲得第15屆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導演獎。
2021年3月28日,楊荔鈉參加第12屆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盛典。
2021年6月,擔任第24屆上影節金爵獎評委會成員。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9年 | 《少女與馬》 | 紀錄電影 |
2019年 | 《春潮》 | 電影 |
2016年 | 《她們的青春告白》 | 紀錄片 |
2013年 | 《春夢》 | 電影 |
2009年 | 《來自青島的野生藥材》 | 紀錄片 |
2009年 | 《野草》 | 紀錄片 |
2008年 | 《我的鄰居說鬼子》 | 紀錄片 |
2008年 | 《老安》 | 紀錄片 |
2006年 | 《一起跳舞》 | 紀錄片 |
2000年 | 《家庭錄像帶》 | 紀錄片 |
1999年 | 《老頭》 | 紀錄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9年 | 《春潮》 | 電影 |
2013年 | 《春夢》 | 電影 |
2009年 | 《來自青島的野生藥材》 | 紀錄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3年 | 《春夢》 | 電影 |
2010年 | 《極速前進:衝刺中國第一季》 | 綜藝節目 |
1999年 | 《老頭》 | 紀錄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9年 | 《老頭》 | 紀錄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9年 | 《老頭》 | 紀錄片 |
榮譽獎項 |
▪2021 第12屆 青年電影手冊2020年度編劇(獲獎) ▪2020 第15屆 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導演獎 《春潮》 (獲獎) ▪2020 第15屆 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春潮》 (提名) ▪2013 第37屆 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關注獎 《春夢》 (獲獎) ▪2013 第42屆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春夢》 (提名) ▪2000 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會獎 《老頭》 (獲獎) ▪2000 德國萊比錫電影節金獎、觀眾最喜愛影片獎 《老頭》 (獲獎) ▪1999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優秀獎 《老頭》 (獲獎)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2019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 春潮(提名)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 2020-11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 |
在紀錄片《老頭》中,正是因為楊荔鈉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所以在她的作品中看不到任何技術手段。這種只有長鏡頭和同期聲的拍攝方法,非但沒有減弱作品的表現力,反而讓片中老頭們的生活走進觀眾的心裡,啟發和感動了整個紀錄片屆。她的作品中關注的群體多為老人和女性,她往往從微觀敘事入手,紀錄他們生活中瑣碎的小事。不論是老人題材還是廣場舞題材,不論是離婚題材還是歷史題材,她所拍攝的紀錄片都無一例外的聚焦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訴(河北大學周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