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仲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漢字
- 東漢末年袁術建立政權
仲
漢語漢字
仲,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zhòng。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兼形聲字。“仲”字,《說文解字》解釋為“中也。從人從中,中亦聲。直衆切”。“仲”字基本含義排行第二,如:仲子、仲兄;引申含義為證假借為中。時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個月,如:仲月、仲商。
在現代漢語中,“仲”字也用作名詞,含義為姓。
“仲”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簡化版的“仲”。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仲的字源演變圖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例句 |
zhòng | 形容詞 | 排行第二 | in the middle | 仲子;仲兄 | 仲,中也。——《說文》 |
假借為中 | second;second month in a season | 仲月;仲商 | 以殷仲春。——《書·堯典》 | ||
名詞 | 姓 | ||||
參考資料: |
中也。從人從中,中亦聲。直衆切。
說文解字注
(仲)中也。白虎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從人中。中亦聲。直衆切。九部。
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
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中國大陸 | 中國台灣 | 中國香港 | 日本 | 韓國 |
參考資料: |
1 | 2 | 3 |
4 | 5 | 6 |
參考資料: |
篆書-黃士陵-《中國書法大字典 · 篆書卷》 | 隸書-馮登府-《中國書法大字典 · 隸書卷》 | 草書-李懷琳-《郁岡齋墨妙法帖》 | 行書-文徵明-《中國書法大字典 · 行書卷》 | 楷書-褚遂良-《中國書法大字典 · 楷書卷》 |
參考資料: |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仲 | 廣韻 | 通 | 去 | 送 | 澄 | 合 | 三 | 全濁 | 直眾切 | ȡʰjuŋ | |
集韻 | 通 | 去 | 送 | 澄 | 合 | 三 | 全濁 | 直眾切 | ȡiuŋ | ||
韻略 | 去 | 送 | 直眾切 | ||||||||
增韻 | 去 | 送 | 直眾切 | ||||||||
中原 | 去聲 | 東鍾 | 照 | 全清 | tʂiuŋ | ||||||
中州 | 去聲 | 東鍾 | 葉中去聲 | ||||||||
洪武 | 去 | 送 | 牀 | 直 | 全濁 | 直眾切 | dʒ‘yuŋ | ||||
參考資料: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cung5[海陸腔]chung5[客語拼音字彙]cung4[梅縣腔]chung5[東莞腔]zung3[客英字典]chung5[寶安腔]cung3[陸豐腔]chung6
粵語zung6
仲裁、伯仲、昆仲、仲夏、仲春、仲家、仲起、春仲、思仲、仲堪
伯仲之間、伯仲叔季、一時伯仲、管仲隨馬、於陵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