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鎮

重慶市永川區下轄鎮

徠吉安鎮,隸屬於重慶市永川區,地處永川區西南部,東與五間鎮相連,東南與仙龍鎮相鄰,西與四川省瀘縣立石鎮接壤,北與來蘇鎮相接,東北與南大街街道相鄰,距永川區人民政府駐地30千米,區域總面積60.01平方千米。

清朝康熙年間,吉安鎮一帶建吉安場;1998年9月,撤寒坡鄉建吉安鎮。截至2018年末,吉安鎮戶籍人口為29051人。截至2020年6月,吉安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寒瀘村。

2018年,吉安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鄉鎮概況


全鎮面積60.01平方公里,轄7個村、1個居委會,15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1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85人,農業人口27039人,是永川市九八年首批命名的“小康”集鎮,現場鎮面積已達0.6平方公里,集鎮人口3187人,農村小康房4111戶,面積836800平方米,糧食麵積37632畝,產量12583噸。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閉路電視、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齊備。電話普及率70%以上,電視普及率90%以上,下轄中學1所,在校學生549人;小學3所,在校學生1716人;醫院3所,衛生技術人員44人。經濟以效益農業,商貿流通業及礦山開採業為主,有大小企業30餘家。
全鎮農村經濟經濟總收入達到290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73元;完成招商引資51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已達1935萬元;財政收入實際入庫231.3萬元。
2006年全鎮水果面積達到10835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22%,產量7198噸,水果收入1151萬元,人均水果收入達334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水果之鄉”。

區域優勢

區域優勢明顯,地處川渝交界處,連接瀘洲的新舊兩條永瀘公路橫貫全境。吉安至來蘇、吉安至仙龍的公路構築了吉安東、西、南、北“十字”公路骨架,交通十分方便。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集鎮建設迅速。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閉路電視設施完善,場鎮面積發展到1平方公里。中小學教育體系完善,設施齊全。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3所。醫療條件較好,有鎮屬醫院3所。農業產業化形成規模。已建成2萬餘畝名優水果基地和以肉兔、士雞、肉鴿為主的100萬隻小家禽基地。全鎮現有梨12000畝,優質臍橙8000畝,布朗李油桃2000畝。

資源豐富

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較快。吉安礦藏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地下儲藏有豐富煤、石英砂、天然氣、頁岩、粘土石灰石等礦物質。全鎮現有煤礦4個,年產煤總量達15萬噸,非煤礦山企業10餘個,礦山開採成為工業支柱產業。.

農業建設


吉安鎮水果
吉安鎮水果
永川市吉安鎮立足本地資源,把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確立了種養並舉創效益的指導思想,通過市場引導,示範帶動,完善服務體系,有力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吉安鎮還按照養殖小區的建設要求,在向前村邊集中規劃建起連片豬舍210多間,當地群眾也與幫扶種豬場簽訂聯營養豬協議,飼養瘦肉型豬,形成養殖小區,年出欄瘦肉型豬1000頭以上。由於採用了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在2008年,所有參與養殖的村民都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獲得了較好的收入。
吉安鎮農業
吉安鎮農業
為了加大吉安鎮的生豬養殖規模,吉安鎮還出台了一系列的生豬養殖優惠扶持政策。不僅加大了以獎代補政策的扶持力度,穩定和保護了規劃大戶生產,而且組織畜牧技術人員,紮實開展科技入戶活動,積極為生豬養殖場規劃設計圈舍、打防疫針、醫治病畜、解決技術疑難,力求在技術環節上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吉安鎮還及時與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溝通,協商解決養殖戶使用資金問題,加大支持力度。吉安鎮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鎮,一直把生豬養殖做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2008年,吉安鎮僅存欄母豬就有2200多頭。有吉安鎮鎮長蔡教奎的話說:“他們就是要想方設法讓農民致富”,尤其在2008年生豬市場受挫的情況下,吉安鎮出台多項優惠政策,扶持養殖大戶發展。
2008年,吉安鎮代在銅涼村、金門村、向前村等6個自然村建立了瘦肉型豬規模養殖小區6個,上半年出欄生豬13791頭,存欄生豬還有17850頭,標準化、規模化生豬養殖業在吉安花開遍地。

經濟建設


2008年,吉安鎮堅持“農業固鎮、產業興鎮”原則,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水果產業的迅猛發展。2008年,全鎮集中成片種植優質梨5850畝,柑橘3454畝,李子、枇杷等小水果1196畝。隨著種植業的發展,吉安鎮農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作為永川市百里優質水果長廊尾端的吉安鎮,依託吉安鎮的自然優勢,制定了15年的農業發展規劃,把黃瓜山梨定為“一鎮一業”的主方向。並確立了沿原永瀘路進行5000畝優質梨的品種改良、發展無公害梨基地的戰略。
在結構調整中,吉安鎮始終堅持了強化服務的思路,形成了“政府搭台,群眾唱戲”的良好局面。吉安鎮首先在選購種苗和實施改良品種嫁接中都實施了“良種工程”,專門聘請了技術人員進行品種鑒定,確保了種苗質量;其次在技術管理中進行了“培訓工程”,幫助建立了科技示範戶、專業戶、示範基地,落實了技術骨幹,幫助農戶掌握實用技術;在調整產業結構中,吉安鎮還實施了“配套工程”即在稅收、用電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優惠,成立了永川市黃瓜山優質梨協會和高峰柑橘專業合作社,主動為農戶、業主、企業提供行業信息、栽管技術、產品包裝技巧、市場營銷技能等服務,形成了“品種不愁質量、農民不愁技術、產品不愁銷路”的一體化經營格局。
全鎮還通過採取有償轉讓、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形式,引進了有經濟實力的大戶到吉安鎮從事規模種植業。2008年,產業結構調整已使全鎮農民嘗到了甜頭,單水果這項全鎮人均收可達400元,極大地促進了鎮城域經濟的發展。
吉安鎮實有勞動力14078人,其中外出勞動力7558人。農民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1449元,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佔全鎮人均純收入的40.5%。2008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已經成為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全鎮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據了解,全鎮大部分勞動力輸向山西、河北、貴州等地從事採煤工作,小部分勞動力則前往浙江、廣州、北京等地從事手工製作。為了促使勞務輸出工作得到有序發展,全鎮不僅成立勞動輸出領導小組,還建立了務工人員資料庫。
此外,全鎮注重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在吉安有這樣一個傳奇:鎮政府主動“出擊,成功引進深圳永昌盛玩具廠吉安分廠僅用15天就完成廠區建設,並進行開工。全廠的入駐解決當地勞動力300餘人。據統計,轄區內的富家洞、岩灣、紙廠灣、五星、永昌盛等煤礦、企業共解決勞動力1020人。

黨政建設


一是幹部隊伍結構問題仍然突出,制約著班子整體功能的充分發揮。由於一些客觀因素和政策規定的制約,難以實現高素質個體的有機結合,班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不盡合理,整體功能難以有效發揮。鄉鎮領導幹部中大部分第一學歷為老高中、大中專,甚至還有初中畢業的,後續教育取得文憑的較多,文化素質偏低;鄉鎮領導幹部隊伍中行政管理型人才偏多,經濟型領導人才缺乏,真正懂農村管理、熟悉農業科技知識的複合型幹部極少。二是鄉鎮班子缺乏開拓進取意識,思想觀念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不少鄉鎮幹部知識更新不及時,政治業務素質得不到提高,思想狀態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搶抓意識欠缺,往前趕往前超的勇氣和信心不足。工作中理論與實踐常脫節,不能在日常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去提高能力,因循守舊,方法老套,難干大事。
三是一些鄉鎮領導班子工作能力有限,駕馭社會經濟多元化的能力不強。一些鄉鎮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新時期農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缺乏相應的對策,缺少引導農民成為市場主體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面對經濟與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思維不創新,作風不紮實,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不強,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基層矛盾越積越多。
四是選拔、考核、激勵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制度建設仍需加強。幹部選拔任用機制的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統性、配套性和規範性還不強。鄉鎮幹部的選人渠道較窄,“進”、“出”口不暢,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積極性難以充分發揮。
五是思想教育和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一些幹部的政治責任感還有待於提高。絕大部分的鄉鎮幹部能夠腳踏實地工作,但由於思想教育和監督管理的力度仍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導致一些鄉鎮領導幹部放鬆了主觀世界的改造,沒有牢固樹立宗旨觀念,不能以一個領導幹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部分鄉鎮班子成員沒有“活一方經濟、保一方穩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負。

內設機構


黨政辦
徠協助鎮領導處理機關日常工作。負責機關文件處理,全鎮各類會務、接待安排,後勤保障事務。
袁新德辦公電話
黨建辦
負責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及群團工作。
洪大奎辦公電話
經發辦
負責經濟發展的規劃編製和重大項目的落實,抓好招商引資及轄區內外資企業日常管理工作。
羅慶雨辦公電話
負責計劃生育信息、獎勵扶助、獨生子女、葯具管理和流動人口管理等計生相關工作。
趙黔川辦公電話
負責救災救濟、優撫、幸福院、基層政權建設、低保、五保、殘疾人、日常醫療救助、村務公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等工作。
張前坤辦公電話
城建辦
負責鎮級總規、詳規編製、規劃實施和項目審批等工作,鎮級重大項目實施、市政管理、交通建設、交通安全監管、地質災害、紅層找水、環境保護、土地整理,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作,全鎮農房審批工作及各村房屋住用安全工作,農房建築質量安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