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廖冰的結果 展開
廖冰
歷史人物
廖冰是廣東大埔人,1917年出生於原籍。1930年夏天,為了擺脫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迫害,她跟隨父親逃難南洋。幾經輾轉,於1936年秋,到馬來亞怡保擔任小學音樂教師。
她積極宣傳革命思想,教學生演唱《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新女性》、《大路歌》等革命歌曲。在《中華晨報》副刊總編輯王炎之先生的介紹下,她參加當地的進步組織——馬來亞文化協會,擔任婦女部長。深入農村興辦夜校,向僑胞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組織群眾開展反帝鬥爭。
1938年夏,她告別親人和戰友,隻身一人回國參加抗日。於7月下旬到達陝北公學分校。1938年10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又於1939年5月,進入延安中國女子大學學習。1941年春,分配到延安《新中華報》工作。
1942年5月,廖冰的丈夫郁文(解放后曾任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調任新華社晉西北分社社長,她隨夫來到山西,在《抗戰日報》編輯部工作。臨行前,賀龍司令員找她談話,鼓勵她勇敢地到晉西北這樣艱苦的地方去接受鍛煉。賀龍同志針對新參加革命的年輕小知識分子有喜歡“比“的弱點,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不要光看到你前面騎馬的,還要看到你後面挑擔子的。”廖冰一直將賀龍同志這番話銘刻在心中,時刻告誡自己,鞭策自己。晉西北是敵後重要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鬥爭形勢十分嚴峻和複雜。根據地軍民一方面要粉碎敵人殘酷的“掃蕩”、蠶食;另一方面要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解決根據地軍民的衣、食問題。經過黨組織的教育和革命鬥爭的考驗,她已經由一個脆弱的“南洋小姐”,變成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報社工作人員與根據地軍民過著一樣的艱苦生活。男同志堅守崗位按時出報,用新聞武器鼓舞人民打擊敵人;女同志則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學習、照看小孩、就地做群眾工作,撐起革命事業的“半邊天”。有一個時期,廖冰和另一位同志“變工”,共同擔任駐地高家村的支部書記,組織群眾做軍鞋、送公糧、成立擔架隊、轉移傷病員……。任務十分艱巨,但她們完成得很出色。《晉綏日報》還專門作過介紹,給予表揚。敵人“掃蕩”時,他們組織群眾轉移上山。有一次她帶著孩子東奔西跑,餓得渾身乏力,實在走不動了。兩位老鄉連忙扶著她走,找到一家老鄉,沖了一碗雞蛋湯讓她喝,便又繼續上路。抗戰勝利后,廖冰立即投身解放戰爭。1948年夏,她和戰友奉命赴臨汾創辦《晉南日報》。他們離開興縣一路急行軍往晉南進發,途中曾遭匪徒襲擊,幸虧死裡逃生。抵達臨汾后,他們立刻著手創辦《晉南日報》。為了解決因敵人封鎖帶來紙張供應困難,他們自辦造紙廠,廖冰擔任工廠的指導員。為了激發工人的生產熱情,她寫了幾首《加緊造紙》的歌詞,用《二月里來》的曲調,教工人演唱。工人唱起來幹勁倍增。他們還在臨汾舉辦“新聞幹部訓練班”,就地招生、培訓,為新解放區培養了一支年輕的新聞工作隊伍。1949年夏,廖冰接受新的任務,離開山西奔赴大西北。回憶往事,她深有感觸地說:“是黨把我從一個有真誠愛國心的華僑女孩子,培養成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我永遠感謝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