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蕕

三花蕕

三花蕕(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又名野荊芥、黃刺泡、大風寒草、蜂子草、六月寒金線風、風寒草,為馬鞭草科、蕕屬直立亞灌木,常自基部即分枝,高15-60厘米;莖方形,密生灰白色向下彎曲柔毛。葉片紙質,卵圓形至長卵形,長1.5-4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面具柔毛和腺點,以背面較密,邊緣具規則鈍齒,側脈3-6對;葉柄長0.2-1.5厘米,被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3厘米,通常3花,偶有1或5花,花柄長3-6毫米;苞片細小,錐形;花萼鍾狀,長8-9毫米,兩面有柔毛和腺點,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長1.1-1.8厘米,外面疏被柔毛和腺點,頂端5裂,二唇形,裂片全緣,下唇中裂片較大,圓形;雄蕊4枚,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頂端被柔毛,花柱長過雄蕊。蒴果成熟后四瓣裂,果瓣倒卵狀舟形,無翅,表面明顯凹凸成網紋,密被糙毛。花果期6-9月。

全草藥用,有解表散寒,宣肺之效。治外感頭痛、咳嗽、外障目翳、燙傷等症。

分佈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西、湖北、四川、雲南。生於海拔550-2600米的山坡、平地或水溝河邊。

形態特徵


三花蕕
三花蕕
三花蕕為馬鞭草科直立亞灌木,常自基部即分枝,高15-60厘米;莖方形,密生灰白色向下彎曲柔毛。葉片紙質,卵圓形至長卵形,長1.5-4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面具柔毛和腺點,以背面較密,邊緣具規則鈍齒,側脈3-6對;葉柄長0.2-1.5厘米,被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3厘米,通常3花,偶有1或5花,花柄長3-6毫米;苞片細小,錐形。
花萼鍾狀,長8-9毫米,兩面有柔毛和腺點,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長1.1-1.8厘米,外面疏被柔毛和腺點,頂端5裂,二唇形,裂片全緣,下唇中裂片較大,圓形;雄蕊4枚,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頂端被柔毛,花柱長過雄蕊。蒴果成熟后四瓣裂,果瓣倒卵狀舟形,無翅,表面明顯凹凸成網紋,密被糙毛。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三花蕕生長於海拔550-2600米的山坡、平地或水溝河邊。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西、湖北、四川、雲南。模式標本采自陝西。

主要價值


醫藥
全株:苦、辛,平。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用於外感風濕,咳嗽,燙傷,產後腹痛;外用於刀傷,燒、燙傷,瘰癧,癰疽,毒蛇咬傷。

栽培技術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下級變型


短梗三花蕕(新擬)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花序梗短,長僅0.1-0.3厘米,花柄長0.5-2毫米;花萼長4-5毫米,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長約2厘米等性狀。
產陝西、河南、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生長在海拔800-1300米的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