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Moby的結果 展開

Moby

美國製作人、創作家

MOBY,出生於美國紐約哈林區。

基本介紹


原名:Richard Melville Hall 生日:1965年9月11日,未婚,出生地:紐約哈林區(出生的時候剛好掃到嬉皮文化的尾巴)職業:多重身份,兼具製作人、創作家、DJ,還曾是個朋克小子。昵稱:莫比(因為家人跟「白鯨記Moby Dick」的作者Herman Melville有親戚關係)童年:兩歲時,在大學教化學的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莫比由母親、外祖父母帶大,家住康乃狄克州郊區,受母親的朋友影響,習慣過著反波希米亞文化的生活 年少輕狂紀事1979年,莫比組了生平第一個樂團,並開始注意到朋克樂跟衝擊合唱團The Clash、快樂分隊樂團Joy Division、Gang Of Four、Public Image這些后朋克團。80年代前半,莫比跟一堆黑暗色彩、具好戰性格的朋克團與新浪潮樂團一起走唱,其中最有名的團叫做凡諦崗突擊隊樂團Vatican Commandos,他的首張唱片發行就是這個團的1983年EP 「Hit Squad For God」。1984年,莫比自康乃狄克州大學退學,開始在地方上的酒吧、夜總會當駐場DJ,還在適應康乃狄克州的生活(破爛工廠林立的年代)時,他就開始帶著試唱帶往紐約跑,經過一連串的拒絕,1989年,Instinct音樂廠牌跟莫比簽下唱片合約,於是他遷往紐約租金較便宜的地區居住。在Instinct音樂廠牌初期所發表的單曲並未造成太大的衝擊(*他發現到以The Brotherhood之名所發表的首支單曲“Times Up”才賣出8張),不過,掛著自己名字的單曲慢慢累計出知名度。1991年,一首取樣電視影集「雙峰」主題音樂的單曲“Go!”賣出百萬張,莫比被推向流行軌道,「信奉基督教、嚴守素食主義的techno朋客奇才」的封號逐漸傳開。 *1993年,莫比轉往Mute(美國以外地區)/Elektra(美國地區)音樂廠牌,終於以首張EP「Move」攻佔英國金榜,入主Mute的首輯「Everything Is Wrong」是公然挑戰類型音樂企圖的一次重大勝利!將house、jungle、朋克、藍調、古典、靈魂樂灌注到他的宗教信念里,Spin雜誌封上「年度最佳專輯」!轉眼之間,莫比成為各方爭相邀約的混音師,他為麥可傑克森、金屬製品合唱團等不同領域的藝人玩出新花樣,更有來自空洞合唱團、槍與玫瑰合唱團的專輯製作邀約。1996年發表倍受爭議卻也令人振奮的,樂界最早一張nu-metal專輯「Animal Rights」,此張被視為幾近褻瀆的作品,市場反應奇差,他的黑暗歲月隨即到來;1997年,母親因癌症過世,雖以Voodoo Child之名發表第3張專輯「The End Of Everything 」同時還推齣電視音樂作品精選輯「I Like To Score」(*包括英國金榜TOP 10單曲“James Bond Theme”),但這卻是他的低潮時期。 1997年,他在自宅的錄音室,敲下了『Play』專輯的第一個音符,在那以後,所掀起的銷售異象、“獎”聲鼓動、廣告電影邀歌、全球擴散蔓延的音樂信徒,莫比的音樂,讓全球一步、一步、動了起來!屈指細數莫比Moby的來龍去脈,想知道他的輝煌成就,基本上就得擁有統計學中逐一清點的好本領。他的上張專輯『Play開始放』全球銷售衝破1000萬張大關,這樣驚人的數字完全超乎預期,讓人暈頭轉向的統計改寫了他的一生,讓他從一個老愛尋開心、永不屈服且時時刻刻處於自我挑戰狀態的techno/靈魂樂異類,成為「金童莫比Mega Moby」--一個創意四射、崇尚平民主義的閃亮巨星。『Play』在全球26個國家創下白金銷售,光在英國就獲頒5張白金唱片,全世界單曲總計賣出300萬張,連著3年獲葛萊美獎提名(「最佳另類音樂專輯」、「最佳搖滾演奏“Bodyrock”」、「最佳舞曲“Natural Blues”」,還有來自MTV音樂錄影帶大獎與VHI音樂頻道大獎的‘獎’聲鼓動,全美最受歡迎的卡通影集「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創作者Matt Groening也親自在莫比的披風上畫上影集大家長-(爸爸)荷馬辛曾森,向這位音樂奇才致意。『Play』發行后,引起了廣告、電影爭相洽詢輯中歌曲授權的熱潮;但,如同莫比指出的觀點,當專輯剛發行時,這些都是音樂曝光僅有的管道,他說:「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Play』深受歡迎還一舉帶動他所取樣的藍調、靈魂樂藝人跟Alan Lomax所錄製的20世紀早期的美國黑人歌手所演唱的歌曲,“Honey”、“Natural Blues”、“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成為矚目焦點。『Play』的成功重新激發出人們對這塊藍調/靈魂音樂領域的熱情。莫比鼎沸的人氣鐵證隨手可取,憑著這些成就,他縱身為「uber文化世代」的音樂巨人,兩年來的「Play巡迴演出」從小型俱樂部逐步躋身到容納一萬五千人的大型場地;莫比的舉手投足招來音樂廠牌總裁、好萊塢巨星、搖滾傳奇歌手、地下藝人、時尚鉅子的關愛與矚目!過去兩年來,他受邀在自己兒時英雄大衛鮑伊、麥可史泰普Michael Stipe(R,E,M主唱)、Mission Of Burma與新秩序合唱團/快樂分隊合唱團Joy Division等人的現場演唱會上彈吉他,他的網路觀點(關於動物權利、嚴守素食主義、宗教極端主義與環境議題)更引起全球爭辯。看似瘦弱、一臉平凡的光頭小子,上哪兒修得一手讓全世界風行草偃的懾人功力?上嵩山練得少林武功?入南極冰原取得第一道曙光?原來,還是用他最拿手的「音樂」,讓全世界的人都陷入瘋狂!莫比的功成名就完全是由赤裸裸的人類情感堆砌而成。他是怎麼做到的?莫比勾起人們不自知的回憶,在經歷悲慘情境才會閃現的亢奮情緒,都被他精確、大膽、使勁的喚起。他讓你跟著他的悲傷旋律起舞,他甚至重新搞瘋美國人的情感本質,一連串的鋼琴音符捕捉性態快感,激起的宏偉壯觀、掃描出的數位景緻,幻化成一滴淚珠,他膽敢攀登顛峰,不怕被當作蠢蛋看待。比起那些統計數字,這些方面的成就,更足以證明他是真誠的流行族群中最偉大的當代作曲家,讓他的名字跟深具影響力的電影工作者與近代的畫家並駕齊驅。先剪貼拼湊一些莫比的事迹是重要的,因為他又要掀起一拖拉庫的潮流—用最新大碟【18】攪和出許多讓人頭昏腦脹、驚人卻又莫名的成就!打從跟著『Play』上路的世界巡迴那一刻,莫比就在著手為【18】進行製作。沒有演出的白天空檔,他會坐在飯店房間玩吉他,就在世界巡迴結束時(2001年2月),他帶著40首歌回到紐約家中,接下來的6個月,他就窩在自家錄音室完成上百首的創作。莫比表示,:「我應該要感到很多壓力;但老實說,沒有!只是放手去作另一張專輯,因為,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將『Play』的成功當作異象看待。當『Play』發行時,我們並沒有抱太大期望,專輯發行后的每一天,對我而言都是一個驚奇。當時整個音樂市場似乎非常確定『Play』不可能會成功;然而,事實上,它辦到了」那真的有點詭異。莫比對60、70、80年代的靈魂樂與節奏藍調的熱愛越來越深,他開始把【18】草擬成「可能是張非常羅曼蒂克的慢板節奏藍調抒情小品」;人一回紐約,跟朋友間混、上酒吧,聽些能讓自己想起對浩室、嘻哈、重金屬搖滾爵士樂熱愛的電台,【18】的音樂靈感在莫比巡迴演出時有了新的素描:他想要玩一張「把艾爾葛林Al Green、比爾惠勒Bill Withers(這類60年代崛起的靈魂歌手)與強烈撞擊Massive Attack湊在一起」的專輯。【18】勢必再度引爆流行。我們聽見全盤托出電子藍調耍狠使壞的新玩意,將巫毒放克節奏、現場創作、民謠、浩室、阿帕拉契山區的hip-hop、doo-wop交響樂等等,各類節奏物換星移簡直就是天才之舉的【18】。就在世界盡頭,他使出非凡魔力,竭盡所能地將科技、靈魂、歷史、藥理學融會貫通,把音樂理論、物理的所謂創作重點拋在腦後。亢奮的放克節奏、救贖色彩的聖歌小品、浩室情歌、輓歌式演奏曲,還有那自我且犀利的鋼琴+人聲,【18】巧妙地從新世代新浪潮樂風,流轉到以福音/藍調樂的取樣。將專輯命名為【18】,迷離難解眾說紛紜地包括埋藏在猶太語言學中的秘密及行星之間的陰謀論。之所以會取名為【18】因為輯中剛好有18首歌,且【18】被認為是跟莫比96年的「Animal Rights」有關。Moby 包辦全輯製作&器樂演奏並在4首歌中獻唱辛納德歐康娜、安琪斯通跨刀獻聲先別以「電子音樂作品」看待【18】,一張深具凝聚力與情感的專輯裡頭有難能可貴的溫暖和不脫其頑童本性的音樂,莫比在輯中演唱4首(“We Are All Make Of Stars”、“Signs Of Love”、“Extreme Ways”、“Sleep Alone”),同時邀請辛納德歐康娜(“Harbour”)、安琪斯通+饒舌歌手MC Lyte(“Jam For The Ladies”)與Azure Ray(“Great Escape”)跨刀。同名演奏曲“18”是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閉幕曲的加長版。儘管沒有一首歌是在美國911國難事件后所創作的,但911對住在下曼哈頓地區、曾是主張強硬路線的基督徒莫比烙下深刻記憶:「9月11號,世界徹底改變了!人們在生活中接納的方式變了,忽然間,之前喜歡的音樂,在911之後可能就不再喜歡!欣慰的是,我在911之前所寫的很多歌,之後依然感受到歌曲的溫暖與吸引力。這讓我感到快樂,表示這張專輯在面對911國難事件后,依然能產生共鳴。」--【18】裡頭的溫暖,讓他相信自己做的事是對的。輯中所有樂器全由莫比親自彈奏,取樣旋律來源廣闊,此番錄音哲學比較不強調現場錄音精神,而繼以作品的情緒質感為優先考量,不光只著迷科技層次。莫比說:「希望大家在聽完我的音樂后能在擁抱它們之外,還能從中得到一些東西。過去的我偶爾愛唱個反調,作些挑戰性頗高的唱片;現在我覺得,如果想搞得很不隨和,大可用自各兒的時間搞就好了;我現在比較希望做出「在人性層面對人們產生一些重要性」的唱片」。莫比,紅了。
MOBY,原名Richard Melville Hall,因為名著「白鯨記」(Moby Dick)作者Herman Melville有血緣關係,故被父母以Moby之名取了綽號,並沿用至今的。MoBy,以「Play」獲得英國榜冠軍,入圍葛萊美獎、全英音樂獎,專輯並獲得各大音樂雜誌選為『年度最佳專輯』,可謂2000年人氣最旺的DJ。
出生紐約的Moby是90年中期后廣為人知的電子舞曲奇葩,他也是一位基督徒,素食者,思想家。出道時間雖短,卻己有眾多輝煌紀錄,從取樣雙峰配樂片段而成的單曲Go打入英國十大開始,95年首張專輯Everything Is Wrong獲選Spin雜誌年度最佳榜首,隔年的Animal Rights十足駭人地重返他早期混跡Speed Metal團The Vation Commandos與無政府嗓音團Flipper的搖滾路線,97年發表的:I Like To Score集結過往為電影作嫁的歌曲,包含為007明日帝國所做的James Bond Theme,他還曾以Feeling So Real一曲,速度高達每分鐘1015拍名列吉尼斯紀錄史上最快的歌。
Moby 堪稱風格變色龍的他,在每張專輯都有不同意識形態的表現,99年的專輯Play以回異於昔日的創作新局,重拾藉以成名之Rave/Techno的神采,同時亦顯露他對hip-hop的熱衷。取材探向更具靈性深度的南方黑人福音,他採用民俗歷史學家AlanLomax於20世紀初所錄製的田野錄音,完成首支單曲《Honey》,《NME周報》譽為如鑽石般閃耀,MixMag亦給予四顆星的評價。
Moby的世界里有年幼時父親嗑藥車禍過世的痛楚,有素食主義者不抽煙、不吸毒、不喝酒的美德,有反暴力、重環保、倡平等的偉大理想,有虔誠的基督教徒信仰,還有玩世不俗而可愛的光頭!36歲的Moby出生美國紐約市,身兼DJ、製作人與混音師,在1999年以濃厚Funky、Hip-Hop與30-40年代民謠融合電子音樂,發表的專輯“Play”讓他的聲譽達到沸騰,從葛萊美獎、全英音樂獎,到Honey、Bodyrock、Porcelain等單曲成績斐然,加上電影海灘、挑戰星期天、明日帝國、神鬼至尊等配樂選用或擔綱製作,連手機CF都來沾上一角。94年的EP Move為Moby剛加入Elektra的作品,同名單曲Move為開發Rave時期的典範,是個人偏愛的曲子。95年專輯Everything Is Wrong為他在美國打開市場,成為許多樂評年度十大專輯之列,單曲Feeling So Real更是結合NRG、Techno的Rave佳作。“I Like To Score”的單曲Go,取樣奇才導演大衛林區的“雙峰”影集配樂Laura Palmer's Theme,登上全英排行榜前十名,為Moby最具代表作品之一。97年專輯“Animal Rights”,Moby偏離Techno音樂人的身份,令人趴下地作出一張搖滾專輯,其實Moby也是玩團出身的,打鼓、敲擊樂器、吉他皆會,曾經是 Punk樂團Flipper的主唱。當專輯“Play”不只是電子音樂,而是詮釋喜愛Jazz、Punk、Rock'n'Roll、Folk等音樂的。Moby,不只有狹隘的電子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