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登大戲院
卡爾登大戲院
徠原名卡爾登大戲院,民國12年(1923年)2月建成,后被拆除。
卡爾登大戲院
民國24~26年,話劇團體不斷在此演出,被譽為“話劇大本營”。
七七事變后,當時的經理曾煥堂積極參與話劇界抗日救亡活動,卡爾登大戲院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支持話劇、電影界聯合創作排練《保衛蘆溝橋》的演出,民國26年8月上海話劇界救亡協會組建13個救亡演出隊,20日在此召開大會,宣布各領隊和隊員名單,分赴各地。10月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成立大會在卡爾登大戲院召開。“孤島”時期,周信芳領導的移風社在此上演進步京劇。
上海解放初,玉蘭越劇團等曾在此演出。
1951年12月更名長江劇場。
1953年底由華東戲曲研究院撥款修繕,作為華東實驗越劇團演出基地。
1954年2月公私合營,公方代表張成之任董事長,首任公方經理王春茂、副經理周翼華(私方)。
1955年4月交上海市文化局。
1956年10月轉由新成區領導。
1958年一度劃歸上海電影製片廠,作為上影演員劇團演出場所。
1959年復歸市文化局領導,1985年起歸市演出公司管轄,是上海話劇演出主要場所之一。
劇場在解放后經多次大修,添置舞台設備,改造化妝間,更新冷暖設備,80年代設120迴路櫃式可控硅電腦總控調光設備,為上海首家。
卡爾登大戲院(CarltonTheatre)在1922年由英國人投資興建,在1925年英籍粵人蘆根為經理,7年後已成為大影院商的蘆根為卡爾登大戲院的業主。卡爾登大戲院的興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天津商人組織的“中國影戲院公司”,在1921年購進上海派克路靜安寺路地產,興建綜合性娛樂場所——卡爾登大戲院。卡爾登大戲院包括咖啡廳、彈子房、舞廳、劇場等綜合性娛樂場所,並與美國派拉蒙製片公司達成協議,作為其產品的首輪影戲院。
卡爾登大戲院位於上海派克路(現在的黃河路21號),在它附近的卡爾登公寓竣工於1935年,這個公寓就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張愛玲穿著奇裝異服,出出進進的地方,這位才女習慣住這裡,並說:“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
1923年2月9日,卡爾登大戲院首映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攝製的《盧宮秘史》,當時票價高達2元(註:當時的銀圓),而一些小的影戲院八九個銅元就可以看一次。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電影院之間的競爭很激烈,操作也很商業化。據說,“卡爾登大戲院當時在門口豎起一個廣告:敢看第5場電影《木乃伊》的觀眾,看後有獎。”
車水馬龍、燈紅酒綠、顯貴名流聚集,卡爾登大戲院一帶在1935年之後成為上海最奢華、最新潮的夜生活區,這歸功於上海的金融家朱博泉。當時大光明影院瀕臨破產,這位金融界巨子時任大光明地產公司經理,以200萬銀圓買下大光明影院和與之相連的卡爾登劇場、功德林素菜等,從此卡爾登大戲院成為東方巴黎徠的名片。
長江劇場歷經70年,終因建築陳舊於1993年4月停演,年底由市演出公司與香港鴻翔娛樂公司合作組建新長江文化娛樂公司,籌建新場,遂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