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九地

九天九地

九天九地是漢語成語,拼音jiǔ tiān jiǔ dì,出自春秋·齊·孫武《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意思原指天上的最高層和地的最深處。后比喻兩者相差極遠。

在句子中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詞語釋義


原指天上的最高層和地的最深處。后比喻兩者相差極遠。

詞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詞語典故


並列 一個高在天上,一個深在地下。形容兩者相差極遠,存在很大差別。語本《孫子兵法·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功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後漢書·皇甫嵩傳》唐·李賢注引《玄女三宮戰法》:“各有其表。”多用於表示事物優劣差別很大,天差地別,不分高下。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賓語、定語;比喻兩者相差極遠

例句

九天九地十八界,三山兩域四海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