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鰲溪

王鰲溪

王鰲溪:原名王學奕,筆名王孫芳,王珏等。1894年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巴中市巴州區柳林鄉人。1920年赴成都在《國民公報》任見習記者。1926年又到楊森部任書記。1927年任四川善後督辦秘書。李宇航任重慶警察廳廳長時,又改任警務秘書。在重慶期間,還先後任《團務日報》、《宕梁旬刊》、《新時代報》、《國民日報》、《重慶日報》、《商務日報》、《粉紅通訊》總編輯或主筆,經常撰文揭露與諷刺社會的腐敗,贊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 助農工”三大政策,批駁蔣介石的反動政策。1931年《新時代報》被查封后,被迫離渝赴滬。後任教於上海文化學院,加入 上海各團體救國聯合會,並與吳汝柏等創辦《新大陸報》。1932年秋被秘殺於南京雨花台,時年38歲。

簡介


王鰲溪(1894—1932),男,原名王學奕,筆名王孫芳,王珏等,男,四川省巴中縣人。1894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為了讓後代擺脫貧困,全家節衣縮食讓王鰲溪讀書。王鰲溪學習十分勤奮,少年時,王鰲溪就頗有才名,他寫得一手好文章,書畫也十分出色。1917年,王鰲溪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縣立巴中中學,在縣城,王鰲溪目睹了軍閥割據、土豪橫行、民不聊生的現狀,他十分震驚,立下了以文筆作武器,獻身新聞事業的志願。

經歷


1919年,因家境實在貧困,王鰲溪含淚輟學,在家從事農作生產。不久,他隻身赴成都,在《國民公報》任見習記者。王鰲溪將犀利的筆觸伸向社會各領域,無情地揭露軍閥劣紳的罪惡,他的稿件見解深刻,文採過人,成都、重慶各家報刊紛紛採用。成都一吳姓商人十分欽佩王鰲溪為民請命的剛直,願意出資辦《民視日報》,吳自任社長,王鰲溪任總編輯。從此,王鰲溪以報為陣地,夜以繼日地組稿寫稿,以輿論的力量抨擊時政,聲張正義。幾年後,王鰲溪的文章在全川馳名,人民群眾對此拍手稱頌,惡勢力卻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並四處揚言要對付他。在眾親友的勸說下,1926年王鰲溪離開成都赴重慶,先後任《團務日報》、《平報》、《新時代報》、《國民日報》、《商務日報》等報刊編輯。王鰲溪與旅渝同鄉會共同創辦了《宕梁旬刊》,他在旬刊上撰寫對聯揭露軍閥田頌堯,田頌堯派人收買他,並許諾他任參議等職。王鰲溪不為官祿所動。在重慶期間,正值肖楚女任《新蜀報》主筆,王鰲溪與他相交甚密,思想也更為激進。國民黨三中全會在南京開幕,蔣介石粉墨登場,王鰲溪在《新時代報》上發表文章予以揭露:“吹對拍,假對裝,黑厚對黃幫。”為此,當局查封了《新時代報》。
1931年王鰲溪被迫離開重慶,輾轉來到上海,加入了“各團體救國聯合會”,不久創辦《新大陸報》。在發刊詞中,王鰲溪明確指出該報以“要求民族生存,反對日本侵略,要求民主政治,反對獨裁統治”為宗旨,矛頭直指蔣介石。創刊不久即遭蔣介石逼令停刊,王鰲溪在艱難中勉力維持,改為不定期出版。
1932年初,蔣介石秘密成立特務組織,王鰲溪聯想到國民黨徠的青天白日旗是蘭色的,將這個組織戲稱為“蘭衣社”,在《新大陸報》醒目位置刊出了“蘭衣社”的消息。報道一出,震驚全國,上海《申報》、《大公報》都全文轉載,民眾爭相傳閱。蔣介石惱羞成怒,派出大批特務銷毀報紙,砸爛承印報紙的印刷廠,追捕辦報人員。王鰲溪被捕了。審訊時,軍法人員引誘他改弦易輒,按政府旨意辦報,王鰲溪義正辭嚴,據理力辯,國民黨見他一身正氣,頑強不屈。1932年秋天,王鰲溪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