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鎮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下轄鎮
和村鎮,隸屬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地處峰峰礦區西北,東與大社鎮隔山相望,南與義井鎮相連,西南與磁縣北賈璧鄉接壤,西與武安市馬家莊鄉毗鄰,北與武安市磁山鎮交界。轄區面積52.4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和村鎮戶籍人口為55241人。
1950年5月,由武安縣划入峰峰礦區,設和村區。1956年,成立和村鄉。1958年,成立和村公社。1960年,成立和村城市公社。1980年,設為和村街道。1984年,和村街道與和村公社合併,置和村鎮。截至2020年6月,和村鎮轄3個社區、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何庄村。
2018年,和村鎮有工業企業6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5個。
明清以來,一直是武安縣四大集鎮之一。
1945年9月,解放。
1950年5月,由武安縣划入峰峰礦區,設和村區。
1956年,成立和村鄉。
1958年,成立和村公社。
1960年,成立和村城市公社。
1980年,設為和村街道。
1984年,和村街道與和村公社合併,置和村鎮。
● 位置境域
和村鎮地處峰峰礦區西北,東與大社鎮隔山相望,南與義井鎮相連,西南與磁縣北賈璧鄉接壤,西與武安市馬家莊鄉毗鄰,北與武安市磁山鎮交界。轄區面積52.49平方千米。
2011年末,和村鎮轄何庄、和平、南長樂、北長樂、姚庄、萬年6個居民委員會,何庄、集賢、大溝港、后連莊、北八特、東庄、堯庄、崗頭、柏泗、劉崗西、東和、杜庄、金村、曹庄、南胡、南八特、西和、北胡、東苑城、董家莊、李崗西21個村民委員會。 |
截至2020年6月,和村鎮轄3個社區、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何庄村。 |
21個行政村 | |||||
和平社區 | 萬年社區 | 長樂社區 | 何庄村 | 東苑城村 | 柏泗村 |
集賢村 | 金村 | 崗頭村 | 北八特村 | 南八特村 | 后連莊村 |
東庄村 | 曹庄村 | 杜庄村 | 西和村 | 東和村 | 大溝港村 |
董家莊村 | 堯庄村 | 北胡村 | 南胡村 | 劉崗西村 | 李崗西村 |
2011年末,和村鎮轄區總人口6.6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4萬人,城鎮化率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13萬人。
2017年,和村鎮常住人口52549人。
截至2018年末,和村鎮戶籍人口為55241人。
2018年,和村鎮有工業企業6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5個。
和村鎮耕地面積2.38萬畝,人均0.36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和村鎮生產糧食4668噸,其中小麥407噸,玉米4261噸。蔬菜種植面積0.06萬畝,產量911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奶牛、羊、家禽為主。生豬存欄2.8萬頭,羊存欄0.85萬隻,牛存欄0.06萬頭;家禽飼養量20萬羽,上市家禽20萬羽。水果種植面積0.23萬畝,產量594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其中蘋果407噸、梨114噸。漁業以水庫、池塘養殖為主,養殖品種以鯉魚、鰱魚、草魚為主。水產品總產量55噸。大型農業機械40台(輛)。
截至2011年末,和村鎮累計造林0.61萬畝,其中防護林0.38萬畝,經濟林0.23畝,未成林面積0.5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0.5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43萬株,林木覆蓋率14.4%,活立木蓄積量0.9萬立方米。
和村鎮是煤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的工業體系。
1994年1月,和村鎮開通有線廣播電視,傳播節目20套。
1999年,和村鎮有線廣播電視增加至40餘套。
2011年末,和村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0個,會員500個,其中團體會員400個,個人會員10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職人員330人;文化專業戶200餘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2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28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武術、秧歌、崗西民俗文化村等。舉辦的文化節有響堂山文化藝術節。民間文學響堂山傳說、淦陽河傳說被列入邯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育場15處,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90%。有線廣播電視共傳輸電視節目100餘套。![和村鎮慰問環衛工人文藝演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6079b6c4dc38192f34f8ee6ac32383.jpg)
![和村鎮慰問環衛工人文藝演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6079b6c4dc38192f34f8ee6ac32383.jpg)
和村鎮慰問環衛工人文藝演出
2011年末,和村鎮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1260人,專任教師37人;完全小學9所,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在校生3299人,專任教師209人;初中2所,在校生623人,專任教師8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和村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個,衛生院1所,企業醫院3所;病床339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1張,固定資產總值5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3人,其中執業醫師52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7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萬人次,住院手術92台次,出院病人2544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0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890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1‰、0.07‰、0.07‰。![和村鎮組織人居環境觀摩活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2/m3224994f9c69b728c634130472e59c58.jpg)
![和村鎮組織人居環境觀摩活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2/m3224994f9c69b728c634130472e59c58.jpg)
和村鎮組織人居環境觀摩活動
2011年,和村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90戶,人數2954人,支出535.33萬元,比上年減少6.38%,月人均151.02元。城市醫療救助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43人次,共支出1.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94戶,人數976人,支出79.56萬元,比上年增長46.13%,月人均67.9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2人,支出18.9萬元,比上年增長7.2%;農村醫療救助12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27人次,共支出15.7萬元;新增就業70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38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9人。![和村鎮金村村委會了解該村貧困戶的情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ad3356cfdda43bd5442fd1ef6619b3.jpg)
![和村鎮金村村委會了解該村貧困戶的情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ad3356cfdda43bd5442fd1ef6619b3.jpg)
和村鎮金村村委會了解該村貧困戶的情況
2011年末,和村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552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0個。
● 公共交通
2011年末,和村鎮鎮區開通公共汽車線路2條。
● 供電
2011年末,和村鎮鎮區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4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4.245千米,用電負荷最高值17960千瓦,最低值1650千瓦,平均值3685千瓦。售電量累計完成0.73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4%,供電可靠率99.84%。
和村鎮被譽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